神秘的“523任务”

2015-05-30 10:48王旭
新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抗疟药奎宁青蒿素

王旭

10月5日,诺贝尔奖官网宣布,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屠呦呦等三人。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她在抗疟药物青蒿素上的重要贡献。在屠呦呦获奖之后,当年她所参与的那个产生了包括青蒿素在内一批科研成果的神秘战备任务“523任务”,由此再度进入大众的视野。

抗美援越中的紧急军工任务

起初,“523任务”是一项紧急的军工任务,它是为当时中国的抗美援越战争服务的。

疟疾是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对战争的影响特别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殖民非洲、亚洲等地的部队疟疾大流行,尤其是在东非的英军,感染疟疾丧生者达 10万人以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日军进攻英军据守的因帕尔,10万军队就有6万余人患疟疾,造成大量减员,直接影响了战局。

一直以来,金鸡纳霜(奎宁)都被视为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清朝的法国传教士洪若翰曾用金鸡纳霜治愈康熙皇帝的疟疾。后来,康熙的近臣曹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患了疟疾,康熙皇帝亲自手书并赠药金鸡纳霜,但是因为路途遥远,金鸡纳霜还在路上,曹寅已经被疟疾夺去了生命。

作为最有效的传统抗疟药物,奎宁的药用价值在1960年代遭到了严重挑战:传播疟疾的疟原虫对奎宁的抗药性不断提高,并严重影响了奎宁的疗效。从1960年代开始,一度销声匿迹的恶性疟疾再度肆虐全球。其中,尤其以热带雨林较多的东南亚地区最为严重。而当时,东南亚地区激烈的越南战争,成了恶性疟疾最主要的传播地区。恶性疟疾的不断扩散,对参战双方的威胁是均等的。在当时,疟疾成为双方参战部队的主要传染病,当时南越部队及美军第一师的疟疾发病率高达100%,被疟疾夺去生命的美军人数远远高于战斗死亡人数。越南北方方面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团的人马开进热带雨林,在遭受疟疾袭击后,走出来的只剩下两个连。

在这种情况下,越南战场上双方都开始了抗疟的努力。美国以陆军研究院为中心,投入巨额资金研制新药,最终,他们生产出了新的抗疟药物——甲氟喹。这种药效果强大,副作用也强大,能够给使用者带来噩梦和精神妄想。2003年,几十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在利比亚执行任务时,宁可感染疟疾也不肯服用这种药物,因为有传言说,2002年从阿富汗回国的几名特种部队士兵就是因为吃了这种抗疟药物,精神分裂并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而越南方面则求助于抗美援越的中国。

“解决你们的问题,

也是解决我们的问题”

1964年,毛泽东主席会见越南党政负责人时,越方向中方提出了越南南方疟疾流行严重,越南方面遭到重大损失,希望帮助解决疟疾防治问题。毛泽东回答说:“解决你们的问题,也是解决我们的问题。”

毛泽东这个回答是有现实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疟疾也在神州大地上肆虐一时,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代初全国有疟疾流行的县市达1829个,约占当时县市数的70~80%;而据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湖南、四川、河南等省区疫情不完全统计,1955年疟疾的发病人数占19种传染病患者总数的60%左右。

以这次越南领导人要求为契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指示有关部门:“把解决热带地区部队遭受疟疾侵害,严重影响部队战斗力,影响军事行动的问题,作为一项紧急援外、战备重要任务立项。”

2012年1月16日,美国《纽约时报》在一篇评价青蒿素历史作用的文章中这样写道:青蒿素的发现要感谢毛泽东,当越南人在热带丛林中反抗美国人时,他挺身而出采取了行动。

作为紧急援外的战备任务,最初这项任务是由军队负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以及广州、昆明和南京军区所属的军事医学研究所为紧急援外、战备任务开展了相应的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随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出面,商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组织军队内外有关单位开展大协作,以期尽快拿出成果,供前方部队使用。

1966年开始,军科院的吴滋霖等6人草拟了一个抗疟药的三年研究规划。经讨论和有关领导部门审定后,1967年5月4日国家科委向有关单位下发了召开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大协作会议的通知。5月18日,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举行。5月23日,国家科委和总后勤部在北京召开了有关部委、军委总部直属和有关省、市、自治区、军区领导及有关单位参加的全国协作会议,讨论、修订并确定了由军科院草拟好的三年研究规划。

作为一项涉及越南战争的紧急军工项目,为了保密,最终这项工程以开会日期为代号,简称为“523任务”,与此相关的还有“523领导小组”、“523办公室”等。“523任务”当时最主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在较短时间内重点研究解决抗药性疟疾的防治药物、抗药性疟疾的长效预防药以及驱蚊剂等3个问题。

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国防科委、总后勤部、卫生部、化工部、中国科学院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直接归国家科委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字236部队(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为主,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各派一名人员组成。随后,数百名科研工作者都在“523任务”中贡献力量。1969年1月,39岁的屠呦呦作为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加入了“523任务”。

1971年10月4日,在经过了190次失败之后,青蒿素获得了,这是一个重大突破。1973年,研究人员又在云南山区经过试验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作用。1984年,人工合成的青蒿素也出现了。

到2015年诺贝尔奖颁布为止,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523项目”已经结束了,但是人类仍在抗击疟疾的征途上不断前进。

(责编:石磐)

猜你喜欢
抗疟药奎宁青蒿素
人文教育融入药理学教学
基于LC-MS/MS的咖啡酰奎宁酸异构体鉴别方法研究
光学纯(R)-3-奎宁醇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带孕寻侣:放纵的爱情哟,你别跑!
切莫盲信所谓的“青蒿素食品”
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
——青蒿素
一个青蒿素品牌的崛起
青蒿素类抗疟药的作用机制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二咖啡酰奎宁酸与人血浆阿司匹林酯酶的分子对接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对鸡球虫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