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萍
【摘 要】生态水利能够在满足防洪和水质改善等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保护河道的天然属性与生态系统,从而恢复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稳定。本文论述了加强河道治理过程中整合行洪保障、雨洪水资源利用、生物种群栖息地构建、水体净化及城市滨河亲水休闲等多重功能而构建生态水利,打造安全、健康的城市河流,实现人水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
引言
防洪安全和水质改善是城市河道治理要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传统河流治理仅考虑防洪致使河道硬化、取直,同时,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挤占河道空间、污染河道水体更加剧了河道水环境的恶化。在加强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如何从单一目标转变为多目标综合考虑,从系统上、根本上解决河道的生态问题,实现生态水利建设。
1.加强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河道在广义上是指河水流经的路线,河流经过长年累月的形成已经形成了自己所固定的流经区域和流经规律。
目前河流存在问题包括防洪排水标准不足、水体污染严重、生境丧失、景观效果差等多方面的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的管理权限,采用仅依靠某个学科、某个部门难以达到河道整治目的。河道治理工程应融合多学科,联合多部门,采用包括防洪、水质改善、水生态修复、生态护岸改造、景观改造等综合措施对流域进行整治;同时,将河道治理与城市规划、便民需求、道路交通、城市公共空間等城市功能有效结合,创造人水和谐的城市河道,为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作用。
2.构建生态水利的重要性
20世纪,欧、美、日等一些高度城市化的经济发达国家,水环境自然生态破坏而给城市环境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已日趋严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开始投入巨资进行水环境治理,并且把河道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生态修复工程来进行,目标是逐步恢复其自然生态。瑞士、德国等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全新“亲近自然河流”概念和“自然型护岸”技术;英国采用了“近自然”河道设计技术;荷兰强调河流生态修复与防洪的结合,提出了“给河流以空间”的理念;美国南佛罗里达州在20世纪70年代修建了很多人工河道,但逐渐发现周围湿地越来越干,生物多样性也急剧减少,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恢复曲流河道状态;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创造多自然河川计划”。我国在生态河道改造方面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北京的转河、成都府南河、上海苏州河、绍兴的城河等实施了生态自然河道治理,取得了一些整治经验,构建生态水利是河道治理的必然方向。
3.治理河道构建生态水利
河道经过长年的地理物质作用,有着自己的流经轨道和流经规律。而且河流河道的自然力量巨大无穷,人们无法轻易的改变河道。但是,一些河道的流向对人类生活和生产产生了不利的因素,农作物旱季缺水,河道也缺水无法满足农业的生存发展,一旦进入雨季,河流河道就会快速涨水,慢慢的溢出地平线,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针对农业和人类生命财产有威胁的河道,我们要顺应水流流经的河道,尽量不去改变河道走向,只是因地制宜的加强河道治理,建造观赏设施,满足人们的对于河道生态、安全和审美的需求。
3.2构建生态水利
(1)河道水生态治理的首先要在流域尺度上突破原有水与林分工明确的传统合作模式,探索多部门、多学科配合联动机制,将河流水生态体系建设统筹设计,打破河道周边土地利用限制的坚冰,治理范围更加合理。
(2)河道水生态治理工程设计应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即从单纯的设计提升到前期调研,中期监测,后期跟踪等各个环节的参与,扩大设计参与范畴,便于后期设计的技术提升。水体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在特定的生态系统中,特定的生态群落与水体的相互依存关系对河道整治效果起重要作用。因此,整治前对河流水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以及高等植物进行全面详细调查,研究了生态护岸材料、护岸形式、预测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定量效果,并为进一步改善水环境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3)通过建设集人工湿地、浅滩种植、人工湖、渗透型堤岸等于一体的水生态体系,利用植物根系及生物膜等措施净化回用中水,调节补水水量、水质,改善河流水环境、水景观状况,展示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构建,激发市民爱河、护河的意识。
结语
只有加强河道治理构建生态水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才能既满足经济效益,又满足社会效益,才能让人类与自然更和谐的相处,才能减少资源的消耗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因此,加强河道治理构建生态水利的是每一个公民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郭海云.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