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珍
【摘要】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主要包括可行性的探讨、实践性的研究和理论性研究等三方面。在可行性方面的探讨中,赞成派与反对派各抒见己,但目前已趋于达成一定的共识,即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开展教育与研究。在实践性研究方面的初获成果,主要体现在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教材建设和教学模式的建构上,已有相关的文献报告,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关于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的理论性研究方面尚属较薄弱。
【关键词】学前英语教育 可行性研究 实践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近年来,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观在幼儿发展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他认为语言在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言能力的获得是幼儿成长中最重要的成就。语言符号系统包含了人类无数的语言情景图式化和形式化的成果,幼儿在社会交流中习得语言符号,实际也“继承”了这些成果。幼儿具有意图解读和文化学习这些人类所特有的社会认知技能,这些技能是幼儿获得语言的基础,语言获得过程是个体认知发展和社会文化历史过程的统一。有关人类学习母语的研究表明,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语音发展的关键期。在敏感期以后,人类获得语言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削弱。第二语言的获得同样存在着关键期。幼儿在关键期母语学得最好,而且学习别的语言要比成人学习新语言付出的努力要少得多。在这个时期学习多种语言的幼儿可以把这些语言说得与母语一样好。在敏感期,儿童的语言技能如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日后他们就会成为有效率的思想者、演讲者、读者和作者。
幼儿语言学习的最佳方式是习得,习得是一种自然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有意义的交际中,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自然获得第二语言。幼儿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习第二语言,不需要母语作中介。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显示,有效地语言学习应当以互动的方式进行。语言交流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流利的说话能力不是从直接教授和句法形式的训练中获得的,而是在有意义的互动交流活动中自然习得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与国外交往的机会日益增多。掌握一门外语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受教育者自身的必然要求和愿望,所以,英语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幼儿发展的各学科研究成果表明,幼儿发展存在关键期,事半功倍地学习英语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Immersion)英语指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外语教学模式,即学习者在正规教育环境中的全部或部分时间被“浸泡”在英语环境中,教师只用英语面对幼儿,英语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和学习的工具,根据“浸入”时间的长短,浸入式教学可以分为完全浸入式、半浸入式等;根据“浸入”的早晚,可以分为早起浸入式、中期浸入式、晚期浸入式等。
自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法语浸入式开始实施并取得显著成效以来,世界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加拿大的法语浸入式。匈牙利1989年进行了英语浸入式实验;澳大利亚进行了法语、日语、汉语以及印度尼西亚语的浸入式实验。美国近年來开始对朝鲜语、俄语和日语进行浸入式教学。据美国国家应用语言学学会1995年统计,美国全国共有26个州和地区近290所学校开设有浸入式教育学科。荷兰、新加坡、南非等国也都有不同类型的第二语言浸入式教学的尝试,而且规模不断扩大。在亚洲,新加坡、日本、韩国也引入了英语浸入式。日本于1992年4月在KatohGakuen学校首次进行英语浸入式课程,1994年延伸到幼儿园阶段,1998年到中学阶段。2000年11月,Katoh学校的英语浸入式项目因其在日本教育方面做出的“独一无二”的贡献被日本大学教师教育协会授予特别奖。”在韩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在进行英语浸入式教学。在一些学校,英语不再是一门科目,而是作为工具在其它科目如数学、社会科学、理科中学习。
儿童英语浸入式实验研究发现,中国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和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全英语环境的创设;(2)具有挑战性的课程;(3)教师的期望和师生,生生的合作与互动交流。迄今为止,全国已有西安、北京、广州、兰州、深圳、上海等多个城市的中、小、幼各级各类浸入式实验园/校。英语浸入式实验规模在扩大,实验的成果也在不断涌现,建构了英语浸入式课程体系,编写出了系统的教材,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英语浸入式教师,各学段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魏微(2004)在《英语浸入式教学初探》一文中,谈论了我国推行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现实背景,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方俊明(2001),仇红(2003)分别撰文探讨了儿童英语浸入式教学与认知发展,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语言学习途径——习得和学得;双语学习会促进认知的发展。他们认为,浸入式教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新路,有利于培养出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双语人才。方俊明认为,影响双语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语种,年龄,社会,语言环境,动机水平,性格特征等。赵微、刘华、王健、杨黎明、余珍有、雒蕴平等人分别从宏观、微观多角度对浸入式理论进行了阐述。高小妹(2004)通过对3种儿章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学科英语、“全英语课堂”、“浸入式”——的比较研究发现,在20分钟教学活动时间内,浸入式教师语言输入量最大(256句),“全英语课堂”教师居中(169句),学科英语教师最小(116句);浸入式教师呼叫儿童姓名最多,课堂指令性用语最少;浸入式中课堂教学中儿童单独回答问题的次数多于集体回答的次数,这和另两种模式明显不同;浸入式中的儿童语言运用质量高于另外两种模式。
目前幼儿园的双语教育良莠不齐,而家长对幼儿学英语的热情之高,不得不让我们冷静思考:既然幼儿园双语教育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那么,作为一名关注幼儿教育研究者,如何在现有的双语教育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寻找出一种适宜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途径,应是我们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