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市场化探讨

2015-05-30 04:57:02甘雪琳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风险改革

甘雪琳

摘 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利率市场化的概念、理论依据进行阐述,叙述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并与国外的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行对比,以及由于改革而引发的风险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改革; 风险

引言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它的出台不仅保证了存款利率的放开,也增强了银行的竞争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利率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银行资产端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有相关机构对我国将在2015年底全面开放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管制进行了预测,还会放开对企业以及个人额大额存单业务,这也将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不仅仅只有存贷款利率的开放,还包括如何进一步健全我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体系,健全利率的传导机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还没有走到最后一步。

一、利率市场化概念

与利率市场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利率自由化,利率自由化核心为利率市场化,强调放松金融政策的监管,最早由麦金农和肖提出。利率自由化在发达国家运用较常见,而在发展中国家则主要运用利率市场化这一名词,强调的是利率的决定机制这一角度。国内外对利率市场化的定义主要从利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动态调整,宏观性调控和政策监管四个方面进行。利率市场化即货币当局不再管制存贷款的利率,而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这样的利率也是资源自发进行配置的结果。

二、利率市场化理论基础和条件

(一)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个阶段的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为麦金农和肖,他们提出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改革,处理政府和市场,经济运行和金融的关系都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发展中国家大多是不完全的市场,低利率引发了低储蓄和低投资,导致需求大于供给,双方的矛盾不断加剧,经济萎靡不振,又反作用于储蓄,资金短缺,政府对利率进行更严格的管制,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人为的压低利率,导致经济效率低下的现象,就是金融抑制,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就是金融深化。总的来说,就是要根据市场的实际资金供求来配置资源,放开利率管制,刺激储蓄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其理论的假设条件很严格,要想达成均衡的条件,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还要保证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谨慎选择金融自由化的道路。

第二次理论革命是由麦金农和福莱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金融化次序理论,他们认为开放金融次序不是一次性的全部放开,而是有一定的次序,这样才能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可以概括为:先平衡政府的财政,再是开放国内的资本市场,即货币,最后才是汇率的改革和外贸。简而言之就是先处理好国内事务,再对外,等一切稳妥之后,再开放资本账户。

Hellman,Murdock 和Stiglitz 在1997年提出了金融约束的理论,他们认为金融约束是政府利用金融政策在私人部门以创造租金的形式来激励银行和企业,从而有效防止金融抑制,促进金融深化。常见的金融政策如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核心),或是直接是行业竞争加以管制,资产替代等,政府通过选择性的干预,来达到低通胀,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目的。但其实施的条件也过于严格,必须限制市场准入,直接融资还要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因此在实施上存在很大困难。

(二) 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本文主要从宏观经济和微观主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宏观方面先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上来判断是否具备改革的条件。首先要保证国内经济的平稳增长,资本项目有力控制,宏观经济环境的大体的稳定。定量判断标准有三个:第一经济运行的稳定性,金融深化程度还有财政赤字规模。时间的选择上,一国的利率市场化的应该在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三年以上,GDP的变异系数在0.6以下,平均通胀率在5%以下。最近五年的金融深化率达到60%以上,银行信贷占GDP在80%以上。财政赤字须控制在GDP的3%-5%,且央行不会弥补财政赤字,只能通过自己发行国债等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进行。第二,要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弗莱在后来把利率市场化的条件扩展为五个,其中两个分别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银行体系和对金融业非歧视性的税收体系。第三是公平的竞争市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必须在公平的竞争市场中进行,才能保证均衡利率的真实性,否则容易形成高贷款利率。

微观方面主要是对银行还有企业等主体的要求。首先是以银行要明确产权归属,实行国有银行民营化或者商业化的经营方式,以增大银行的经营自主权,使其可以对利率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建立监管的有效机制,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其次引入银行业的竞争机制,保证自由竞争,并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另外,对汇率的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外汇市场更加灵活。

对企业来说,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产权制度,对企业形成有力的约束,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企业的自主行为能力,保证信贷需求的正常发展,使利率决定机制更为有效。其次,企业要形成适当的资产负债率,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所以融资成本的最小化原则来调整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更多依赖外源融资,所以逐渐降低企业的负债率是个重要的问题。

三、我国利率市场的进程和国外的经验

1993年,十四大《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中国利率改革的目标: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为基础,以央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1996年开放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1997年,放开了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1999年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的市场化。2002年统一了中外金融机构外币利率的管理政策。2004年贷款上浮不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银行的存款利率下不设浮。2006年浮动为基准利率的0.85倍,2012年,存款利率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开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限制,取消了票据贴现的利率管制。2015年5月11日,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1.3倍扩大到1.5倍,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具有保障作用,将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推进打好基础,扫清进一步改革障碍。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模式主要有渐进型和激进型,渐进型以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为例,属于较成功的模式,以阿根廷、智利为代表的激进型改革则比较失败。我国的现状与美国、日本的比较相似,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培育市场主体的观念,完备市场的基础性设施,循序渐进的进行改革。美国、日本采用的是先把长期利率放开后放开短期利率,先大额资金利率后小额资金利率,这样可以有效规避存款套利。韩国则先放开了短期利率,造成了支付危机,由此引发了金融危机,

因而我国也应该放开长期和大额资金利率再放开短期利率,这种渐进式的发展模式是适合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改革无疑也会对银行产生冲击,因此银行需要改变吃利差的盈利模式,向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盈利模式转变。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经济日趋发展,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也越来越注重有效性,迫切需要加快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来适应经济的潮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金融市场不符,需要进行改革来适应市场的要求;二是,在利率管制下,我国的信贷资源比较紧张,而民间对贷款的需求又比较旺盛,这种冲突需要解决,就要制定合理的利率机制,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有效配置到实体经济中;三是,随着金融互联网的深入,单一的银行存款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诸如,余额宝,e租宝之类的基金推出,对银行产生不小的冲击,深化利率的市场化趋势;最后,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和资本项目的开放也需要加快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增强资源的配置效率,减轻金融抑制,存贷款利差的放开,不仅会使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合理调整信贷资源,提高银行的竞争力,还能创造合理的资金供求机制,提高资金的使用率。第二利率市场化可以完善我国的宏观微观传导机制,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调节工具,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市场利率化下,货币政策以利率调控为主,最大限度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以期实现国家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

三是,利率市场化下,利率的浮动空间增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会提高,由于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银行就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最后,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外币流入,引起通货膨胀,我国市场上的闲置资金增加,如果没有合理的资金引导机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我国的经济泡沫化会更严重。通过利率市场化可以建立合理的资金定价机制,引导资金正确的流向。

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及应对风险的建议

改革孕育着机遇也隐藏着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利率市场化通常导致利率的升高,会直接导致融资成本增加,投资规模减少;利率升高,会导致外汇的流入,增加通货膨胀的风险,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

第二,金融腐败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除了贷款的权利外,还有权确定贷款价格。此时金融机构很有可能会出现人情利率,而不是很据风险加成原理制定的市场价格,缺乏公正性。

第三,银行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银行为了获取高利益,会冒着高风险向积极争取贷款的人放贷,这些企业往往都有借款不想还的思想,使得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

第四,对信贷投向的管制放松后,银行可能将资产投入高风险的股市或房地产中,或以参股等方式将资金变相投出去,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膨胀,引起股价和房价的虚高,资产泡沫化的程度加深。

面对改革所带来的风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应对建议:

第一,加强宏观调控和金融审慎监管。利率市场化并不表示完全的金融自由,央行仍然可以调整基准利率,从而形成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规避由于利率的波动而引发的影响。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对市场发展的变化进行判断,从而规避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建立合理的风险防范体系,尤其是对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进行监控和防范,稳定金融市场。

第二,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明确产权,强化其作为市场主体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必须建立合理的适合市场的经营模式来实现企业借贷的合理化,提高应对政策的灵敏度,同时要理顺银行和企业间的信用关系,使两者可以共同防范金融风险。

第三,转换银行的结构和经营模式,合理配置资金。银行业的高度集中不仅阻碍了竞争性价格的形成,不利于融资,还影响了银行的业务效率。因此要放松对银行的市场准入的标准,打破银行垄断的格局,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提升银行业的资本要素使用效率。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积极调整业务结构适应利率市场化,展开金融创新,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要防范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风险,促进改革的形成。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胡新智,袁江. 渐进式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国际经济评论,2011(6):132 - 145.

[2] 王兆旭. 存款利率市场化:宏观审慎管理视角下的路径选择[J]. 山东社会科学,2012(10):119 -122.

[3] McKinnon,Ronald.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73.

[4] Grossman G. M. and Krueger A. B.,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2):353 - 377.

[5] E. 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6] 中国人民银行调査统计司课题组.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现状与政策思考[J]. 中国金融,2011(15)

[7] 朱小黄.加快银行战略转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J].银行家,2013(2)

[8] 史宝平. 利率市场化:国际比较与中国的时机选择[J]. 国际金融研究,2003(12):20 - 26.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风险改革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07:49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51:44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33:32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改革创新(二)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