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东 崔西玉
摘 要: 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由逐步推进、渐进式推进、深化变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加快推进”,这向金融市场发出了明确而强烈的信号。利率市场化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存贷利差缩小、盈利空间减少、逆向选择等系列风险。本文将着重研究利率市场化的形势下,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应对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风险;风险管理
一、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利率市场化是以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来决定金融机构存贷利率的机制。它是我国现阶段金融改革的重要措施,其本质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金融市场动向和自身的资金状况来调节利率水平。
(一)商业银行独享存贷差“超额”利润的时代将终结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业务单一,存贷利差收入在总业务中占很大的比重。利率市场化一方面表现在,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商业银行不断上调存款利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议价能力较弱,贷款利率将会下调。银行业存贷利差的缩小将终结商业银行独享的“超额利润”,这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造成剧烈冲击,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
(二)风险发生时,商业银行将失去政府的政策性支持
改革 开放的三十多年来,商业银行遇到风险,政府总是会在背后扶持,这就造成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治理能力,缺少经济周期性考验的机制,缺乏内生性建设的基本动力。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这将对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
(三)逆向选择加大
在市场经济中,信息不对称普遍的存在。银行信息透明度高,在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激烈竞争中,客户偏向于选择存款率高、贷款率低的商业银行来管理资产,但是客户信息透明度有限,银行不能完全了解借款人的信用、借款风险程度等信息。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银行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更愿意将钱借给能够支付高利率的借款人,这满足了高风险者的贷款需求,挤出了风险较小的借款人,这将造成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违约率会有很大的提升。
二、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不足
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为基础,提供金融中介服务,以此获利的企业法人。目前,尽管我国的商业银行规模庞大、资本雄厚、分支机构多,但在风险识别与管理上仍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一直处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商业银行在处理风险资产上,久而久之形成了 “久旱盼天雨”的投机心理,这就造成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风险意识。
(一)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风险管理理念渗透在银行日常业务的各个环节,影响着每个员工的行为,对商业银行日常的风险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理念还较落后,表面上重视风险管理,但在实际经营中仍有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业务、轻管理”现象普遍,缺乏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部分商业银行过分地看重短期利润,不能正确地处理业务量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在发展业务时,往往忽略风险管理,片面的追求业务量,将风险管理假想成业务发展的绊脚石。2012年上半年,发生在山东烟台银行的票价大案就 是一起典型的案例。第二,全面风险管理未落实,未形成全员风险管理的意识。从风险管理范围出发,商业银行并没有对所有部门进行统筹管理,风险管理分散在各个业务单位,风险管理部门未起到监督检查和总揽全局的作用;从风险管理深度出发,风险管理未确切落实到基层,基层员工未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往往出现“上热下冷”的状况。第三,风险管理模式相同,缺乏差别化。不同地区的业务风险是 存在差异的,这就要求银行在风险管理中差别对待,并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但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我国商业银行仍缺乏差别化的理念,这不仅不能解决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反而可能增加新的风险。
(二)内部机构不健全,权责不明确
近年来,我国借鉴国外成功的风险管理经验,风险管理组织的框架应运而生,但是在框架内风险组织的具体细节仍存在很多不足。
第一,银行高层权利集中化、阶段化、特权化。商业银行内部侧重于对中下层员工的监督管理,对操作层的控制机制比较健全,但对管理者的控制却存在不少盲点,特别是对高级管理层的监督约束机制更加薄弱 ,缺乏有效的问责制度。 比如,银行分支机构的行长往往集决策、审批、人事任免等多权力于一身,这会给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 第二,人力资源考核制度不完善。商业银行以追求市场份额、经营规模为目标,因而在绩效考核的体系中,也是以追求业务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往往忽略风险的合理防范。 在人力资源的薪酬支付方面,负责风险管理的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并未引入工资延期支付的制度,一般情况下,均是以当年的经营业绩来发放薪酬,这样会导致利益高、风险大的短期行为盛行。 第三,权责不明确。在人力资源配置以及岗位设置上,部分商业银行混岗操作,岗位制约无从谈起。同时,银行的部分业务具有流程繁琐、环节多、周期长的特点,同一项业务不同的人进行重复操作,这样就会导致权责不明,出现问题就会相互推卸责任,不能有效的控制风 险。
(三)风险管理技术落后
国外的商业银行在风险评估和风险量化上,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计量模型来评估和控制风险。相对于国外,我国银行,风险管理技术简单落后,仍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测量为辅,存在主观片面性,缺乏定量和客观分析的技术工具。
三、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是以“经营风险”作为营业手段的金融机构,其经营成败主要在于是否愿意承担风险以及如何妥善的管理风险,树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是前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第一,各商业银行应纠正目前看重短期利润,片面追求业务量的错误倾向,妥善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坚持审慎经营的理念,创建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第二,风险管理需要每个员工的全力配合,在加强员工风险意识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营造学习的氛围,调动全体员工防范风险的积极性。第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存在复杂性、多发性的特点,为了确保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就必须要保证“区域管理,差别对待”的方法,例如,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应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来防范风险
(二)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完善公司治理
第一,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商业银行应构建直接隶属于总行的内审体系,实行垂直领导,风险管理部门应保持充分的独立性,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工作,严惩违反风险管理规定的行为。第二,商业银行应严格遵照《加强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薪酬与风险相挂钩,将银行长期业绩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避免管理人员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对长远的风险不进行合理有效的防范。第三,明确岗位职责,权责明确。风险管理部门应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制定各部门的相关职责,将流程细化,保证责任制的落实,达到互相牵制、互相监督的作用。
(三)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
我国商业银行应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以及经验,引入定量计算的工具,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的结合,正确的评估风险,为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商业银行应制定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控的统一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风险防范的措施。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 马洁.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J].现代经济信息,2013(9).
[2] 张宇婧.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3(1).
[3] 李向红.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及中小银行的对策[J].南方金融,2003(10).
[4] 李永华.中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4).
[5] 陈果静.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J].经济日报,2013(12).
[6] 杜静.没了拐杖的商业银行直面风险治理大考[J].上海证券报,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