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华 王葵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皤滩古街的各种价值,探讨和分析了当今我国在乡镇古建筑的保护的不足,反映了基层机关对文物古迹保护不当,造成文物的损坏和流失。希望引起社会各层的关注。
【关键词】古街;价值;开发;保护
【Abstract】Based on the white beach neighborhoods values,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urrent China's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the township of inadequate protection, reflecting the grassroots organs of cultural relics protection properly, causing damage and the loss of cultural relics. To arouse the concern of the community on each floor.
【Key words】Streets; Value; Development;Protection
1. 前言
皤滩古街位于浙江省仙居县皤滩乡,是一个罕见的以商贸文化为主调的古建筑群落。全长2.5公里,全由鹅卵石铺砌,具有十分独特的龙形结构。街两边全是唐、宋、元、明、清、民国时遗留下来的古建筑,商家老店、妓院赌场、祠堂庙宇、书院戏台、民居古宅一应俱全,
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古街逐渐的萧条,市面也不在风光,可主体建筑与结构却保存完好。经过千年的的风云,千年的历史沉淀,它的文化底蕴是不可磨灭的。可是时间也使古老的建筑随着历史慢慢的破落和风化,当然人为的肆意破坏才是最大的悲哀。
2. 古街的价值
皤滩古街自唐代开始因水路交通而开始成为集镇,并随着盐运的繁荣,在明、清代发展到了他的鼎盛时期,但因火车的产生,古镇和水运交通一起慢慢的衰败下来,到最后街道冷清,人迹罕见,一片的萧条。也因为被人们所冷落,它躲避过几次的战争、文革、城市改造等的变迁,较为完整地保留了曾经辉煌时代的商业文明古迹。古街的的价值在于它的建筑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不可能再生,已经破坏就无法挽回。它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水平、艺术风格和风俗习惯。同时也体现了古街存在的历史、艺术、科学发展的价值。
2.1古街的历史价值。
自唐代开始皤滩就是仙居的主要交通要道,也是五溪交汇之处。到明代更是形成了“食盐之路”,由于盐商和水埠的活跃,更吸引了全国的商贾云集,药材铺、酒楼、妓院、茶肆、客栈......应运而生,俨然成了深山里的十里洋场。然而随着铁路的兴建,水运也失去了它的往日的辉煌,昔日的繁华也在岁月里淡化。可是古街也是因为他的衰落才得以完好的保存。如建于宋代的何氏里大学士府,院落里回廊婉转延伸、天井错落有致,还有那雕梁画柱虽已斑驳虫蛀,却也掩饰不了曾经的雍容和气度,可以想象出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和辉煌。还有那多处的妓院如“春花院”、“胭脂楼”、“粉黛馆”......牌匾依旧,墨迹犹存。这些古老的院落,曾是古代的商贾浪人寻欢作乐、消愁解闷的风月场,虽现在美人不再,但光滑的砖石、斑驳的“美人靠”见证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屋檐下那木作大喜字、厅堂前的莲花与心型石子铺砌还在留恋它是往日的温柔乡。高翘的飞檐、黑色的瓦当、沧桑的木斗拱、精致的雕刻......一座座古老的建筑,在皤滩不胜枚举。它也反应了各个时代的的社会情况,包括当时的经济情况、生产力发展的情况、文化艺术的特点,人民的生活习俗等等。这就是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见证、是历史的产物,也形成了它的历史价值。
2.2古街的艺术价值。
(1)古街傍溪而建,呈东西走向,宽阔的鹅卵石街面,九曲回肠般的迂回,犹如游龙走蛇。它也不是一个时代所砌,地面的鹅卵石拼砌的图案也各不相同,但是却遵循了龙形的建造模式,整条街有九个直角的拐弯,就象一条弯曲龙的形态。也许这就是受当时的风水影响吧。
除了街面,两边林立的店铺才是古街的精华所在。每个店家他代表着一个时代,也代表着他昔日的荣华,同时也代表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水准,也是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2)最具代表性的是建于南宋的胡公殿和何氏里,宋元间的春花院,清代的陈氏祠堂。它是整条古街的精华所在,它运用了我国古建筑装饰中的木雕、石刻、砖雕、镶嵌、彩画、堆叠等等。而且图案独具一格,大量的木雕制品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浙江木雕艺术发展史的重要资料,其中许多的技艺、经验和技巧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借鉴。特别是当地的无骨针刺花灯经过千年的传承得以保存下来,成了“中华第一灯”。最难得的是有些老字号的牌匾还墨迹犹存,“山珍海错酒楼”、“苏松布庄”、“色赛春花”……等等,它们写尽了往日的繁华,让人充满遐想。
2.3古街的科学价值。
江南多雨水,每当梅雨季节,皤滩就会细雨绵绵,台风季节更是滂沱大雨。然而古街的排水设施设计的却是十分的完美,不露痕迹。顺着街道每隔十几米就会有或左右,或前后的分歧的小巷,那就是疏通水流和人流的“非常口”,一到下雨时,街上没有一点的积水,过往行人可以安心的走,也不必担心货物被水淹掉。对当时社会的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很好的佐证。在何氏里间堂更有读书堂里居然有千年古井和小姐闺房里的梁会随天气的不同变换颜色的奇怪现象。是木材的本身性能会随气候变色还是古时人为的油漆工艺技术超越了现代技术呢?当然许多前人的成果待我们从文物的身上去阐发去探寻。也许应用现代的科学我们在不久也许就会解开这个迷。
3. 古街的保护
古建筑的保护,主要分为防止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的破坏两种。当然里面存在的问题很多,工作也十分艰巨,内容也非常的丰富,但是我们怎么去做好这个工作呢?
3.1防止人为的破坏
人为破坏是古建筑保护中最大的问题,往往很多的历史遗留建筑都是被人为因素破坏掉了,所以防止人为的破坏是保护古建筑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主要包括:
3.1.1普及文物知识,宣传文物保护政策法令。
目前老百姓对文物知识的了解非常的缺乏,很多文物是在无知中被破坏的。做好文物知识的宣传,明确国家有关法令。让老百姓知道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破坏文物的严重性,是防止人为破坏的一个重要前提。
3.1.2划定保护范围。
现在古街的下街的古建筑已经被破坏的只剩下轮廓,上街相对来说保护的还比较完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圈定保护范围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在范围内要落实到每家每户,不得任意增添或修改,让每个群众都清楚知道界限和有关规定。
3.1.3文物档案的收集整理。
针对古街的实际情况,遗留在民间的有关文献、绘画、图片、实物等等占了大部分,当地文管部门应成立专门保管机构,收集散落民间的相关资料、按类型有计划地加以编排和整理。
3.1.4设置专门机构及专人管理。
这是古建筑保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不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机构和个人身上,一切将全是空话。根据古街的实际情况,可设立专门的一个文物保护小组,再以分区分片落实到个人。这样对资料的整理、政策的落实、文物的维护、环境的治理会起很大的作用。
3.1.5设立保护标志。
保护标志是向公众表示出这一文物保护单位的合法地位,是古建筑得到人民政府保护的肯定,也是让游客了解古建筑的引导。
3.2防止自然的破坏。
自然破坏,是一个客观的规律。一切物质都在新陈代谢,文物当然也不例外。但是自然的物质老化毕竟是比较缓慢的,只要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是可以遏止的。
自然的破坏主要表现在:
3.2.1木材的腐蚀、虫蛀。
针对木材的腐蚀、虫蛀目前我们主要采取的方法有:首先,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方法解决,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措施。用环氧树脂配剂予以灌注或填充,它可以黏结原有构件的残缺和腐朽部分,并还可提高构件的强度。但是一用上去就难以改正,所以使用也的慎重。对新的化学材料必须先经过试验,看是否存在老化问题。能满足材料的可逆性是最佳的选择。其次,拿新的木材替换,但随着生态的破坏相同材质的木材已经越来越少了,再说换新的后原有的历史就会消失骀尽,所以一般情况下不采取。最后,拿水泥制品来替代,水泥是古建筑维修的大敌,这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材料科学的越来越发达,在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将都会解决。
3.2.2砖石的风化。
和木材的腐蚀比起来,砖石相对来说他们历久的年代更长些,但是砖石年代久了在阳光和雨水的侵蚀下也会慢慢风化掉。目前我们常用金属结构加环氧树脂合并使用的比较,相应的效果也不错,金属也更容易拆装。小面积的砖石修补我们还是采用水泥仿制品,它在现代建筑中应用的非常广泛,也有它自身的许多优点。
3.2.3地震、暴风、雷电、洪水等自然灾害。
这是我们人类目前难以控制的,只能加以防范,让古建筑尽量受最少的破坏。
4. 古街的开发和应用
皤滩古街作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和“仙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身份,曾经被省里的数位领导批示或实地视察过,也拨下数笔的资金用于保护用。但是在修缮中,人为的因素在对古街保护下竟然被肆意毁坏,使古街的千年历史文化底蕴大打折扣。
主要表现在:
(1)没经文物部门的审批,擅自维修,也没经过相关的专家论证和规划,造成了个别古建筑被夷为平地后,重新建起了仿古建筑,让历史文化消失骀尽。
(2)赶时间、赶进度是文物维修中的一大忌。而当地乡政府为了赶时间对外开放,强行让原居住户搬迁拆除,形成了“毁真造假”。也由于赶时间在无序的保护中造成了很多文物被破坏。
(3)无序的规划和历史的变迁,将古街一分为二,形成了上街和下街两段。上街基本保存完好,大量的历史古迹也集中在上街为主,下街则模样依稀,文化内涵尽失。
4.1古街的修缮与开发
4.1.1坚持古街的原真性。
要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原先的、本来的、真实的历史原物,要保护它所遗存的全部历史信息,整治要坚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维修是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重”,修补要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式原样以求达到原汁原味,还其历史本来面目,这就是所谓的原真性。
4.1.2保存古街的整体性。一个历史文化遗存是连同其环境同存在的保护不仅保护其本身,还要保护其周围的环境,特别对于城市、街区、地段、景区、景点要保护其整体的环境,这样才能体现出历史的风貌
4.1.3持续古街的是可读性。就是历史遗存上应该读得出它的历史,就是要承认不同时期留下的痕迹,不要按现代化的想法去抹杀它,人片拆迁和人片重建就是不符合可读性的原则。
4.1.4保持古街的是可持续性。
保护历史遗存是长期的事业,不是今天保而明天不保,一般确定了就应该一直保护去,没有时间限制。有的时做不好,就慢慢做,不能急于求成,我们这一代不行叫一代再做,如果一朝夕就想恢复儿自年的原貌必然是红做表面文章。
4.2发挥古街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古街的保护和应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保护是前提,应用是目标。只有保护好了才能发挥作用,也只有发挥了他的作用才能使古街得到更好的保护。我国经过文革的10年浩劫,大量的古建筑破坏的差不多,而皤滩古街因为历史而被遗忘,才得以幸运的保存下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的进一步开放,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文物古迹在提供参观游览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物古迹也因此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保护也会做的更好。
当然文物古迹也对科学研究,设计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作用。
5. 结束语
皤滩古街和很多的江南古镇相比,没有它们诗画般的感觉,它更多了那种被遗弃的悲凉,在那逝去的光影里,你可以静静的发呆,遐想那失去的世界。
皤滩古街能在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幸运的保存下来,它见证了江南小镇的荣衰,留下了岁月的沧伤,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农村小镇繁荣衰败的不可多得的典型资料。拯救和保护古建筑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不要让积淀了千年文化的古镇,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消失。
参考文献
[1]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杨建武.仙居史话 [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