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张永光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犬只上犬瘟热免疫失败原因和相应对策。失败原因主要从内源性和外源性方面做了相关介绍,并根据现实要求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为广大犬饲养者和爱好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免疫失败;内源因素;外源因素;对策
犬瘟热,俗称狗瘟,英文名称为Canine distemper,是一种主要危害幼犬的犬类疾病,在其他哺乳动物也可发生。其病原体是犬瘟热病毒。病犬以呈现双相热型、鼻炎、严重的消化道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等为特征。犬瘟热可通过疫苗进行免疫,在疫苗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多数情况下可免疫成功,但还有许多因素影响免疫效果。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是指通过遗传传递下来的,天生的,很难改变的因素,如:同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指通过外界或不同生理状态而引起的因素,如药物影响,营养因素等。
1 内源性因素
犬遗传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比人类更为常见。犬只繁育很多是在近亲繁殖下进行,使得各种疾病发病率一直高居不下。这些免疫通常是非特异性的,也是许多未知的犬瘟热免疫失败的原因。这种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同源抗体的干扰作用。犬只有极少量(5%)的抗体是通过胎盘传递的,因此,幼犬主要是依靠吃初乳获得同源抗体。抗体获取多少直接与母亲的血清水平和食入初乳的数量及时间相关。犬出生72小时后,从幼犬肠道吸收的抗体会迅速减少。同窝犬由于开始吸奶的时间和初乳数量不同,其抗体水平也有很大差异。一个温暖、安静的生育环境利于获得高效价抗体。如果幼犬在没有吃到初乳或者出生后母犬没有或仅有少量的犬瘟热抗体,那么在6周内,幼犬自然对犬瘟热病毒敏感。即使在3周龄前接种犬瘟热疫苗也不能产生高效价的应答反应。6周龄犬也不能完全产生细胞介导的应答反应。
在犬瘟热同源抗体可能存在的情况下,可使用麻疹病毒疫苗。犬瘟热病毒抗体不易中和麻疹病毒。幼犬在5~6周龄时用麻疹疫苗接种,随后用犬瘟热病毒疫苗接种,这样幼犬就能获得麻疹抗体,但麻疹病毒产生的抗体不能完全抵抗犬瘟热病毒。
2 外源性因素
2.1 感染因素
犬细小病毒感染是降低接种犬免疫应答反应的主要原因。犬细小病毒弱毒株苗也会出现免疫抑制,并且干扰犬瘟热接种的免疫应答。建议在犬瘟热联苗中避免使用细小病毒弱毒株。严重的内外寄生虫可影响免疫应答,在脂蠕感染时会产生免疫抑制。在犬瘟热接种前,如果使用抗癌药物将产生免疫抑制,导致严重的疫苗型犬瘟热。在接种的同时应避免使用广谱抗菌素,如氯霉素或四环素。
2.2 自然因素
不利的自然环境,如拥挤的犬舍,运输和环境变化,温度和湿度的突变都可抑制免疫应答反应。热别注意,群居于高温和高湿环境中的幼犬,平均体温会超过39.6℃,比正常平均体温高1℃,体内高温可能抑制疫苗病毒复制,极易导致犬瘟热疫苗免疫失败。
2.3 营养因素
犬只日常营养状况差,日粮配比不合理,导致各种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E和硒元素的缺乏,都可产生免疫失败。
2.4 毒株变异影响
犬瘟热病毒在长期流行中,受物理、化学、生物制品或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其病原体可发生变异,据报道,接种疫苗的犬群发生了犬瘟热。犬瘟热野毒株与犬瘟热疫苗株有明显差异,在上世纪90年代,犬瘟热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变异可导致疫苗接种犬的保护力差而发病,因此,犬瘟热病毒的变异及可跨宿主传播,是犬瘟热流行的重要因素。
3 对策
在繁殖前给母犬定期接种,保证幼犬获得抗体。幼犬在5~6周龄期间断乳,并送进幼犬舍使其不和成年犬接触。把外界影响因素控制于最低点,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良好的营养,驱除寄生虫,避免拥挤或运输。幼犬尽可能在6周龄,最迟在9周龄用联苗接种犬瘟热病毒疫苗,12周龄再次接种。联苗中避免细小病毒活株,幼犬发热时不能接种。接种时应避免外科手术,避免使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药物。16周龄用细小病毒灭活苗进行第三次接种,可接种犬瘟热和狂犬疫苗。每年使用增强免疫力的辅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