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锋
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防病治虫、促进粮食和农业稳产高产至关重要。在生产中经常由于农药用量大、使用方法不科学造成生产成本增加、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为有效控制农药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农业部制定《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1 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必要性
喷施农药是防病治虫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因作物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病虫防治难度加大,农药使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2~2014年我国年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量31.1万吨(折百,下同),比2009~2011年增长9.2%。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造成生产成本增加,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药减量控害,十分必要。
1.1 实现病虫可持续治理的需要
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新栽培方式的改变,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据统计,2013年全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面积73亿亩次,比2003年增加12.8亿亩次,增长21%。目前防病治虫多依赖化学农药,极易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出现农药越打越多、病虫越防越难的问题,需要保护天敌、实施生物防治等措施遏制病虫加重发生的态势,实现可持续治理。
1.2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目前,病虫防治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喷施农药,但因防治不科学、使用方法等不合理,容易造成部分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强化“产”的过程用药控制,也需要强化“管”的制度保障。“产”的过程用药控制,关键是控制农药残留,需要从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实现农药减量使用、科学使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3 促进农业节本增收的需要
粮食生产和农业效益仍然偏低,重要的原因是生产成本增加较快。既有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有物化成本的增加。农药是重要的投入品,过量使用必然增加成本。据调查分析,2012年,各地防治蔬菜、苹果病虫的农药使用成本均比2002年提高90%左右。这需要配套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提质增效。
1.4 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
目前,生产上农药利用率仅为35%。农药利用率偏低原因主要是跑冒滴漏,部分农药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和渗漏污染土壤、水环境,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改进施药方式,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可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
2 思路原则和目标任务
2.1 总体思路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建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防控。大力推广新型农药,提升装备水平,加快病虫害防控方式转变,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即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2.2 基本原则
2.2.1 坚持减量与保产并举 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在病虫害防治效果不降低同时促进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2.2.2 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 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同时,注重农产品质量的提升,推进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用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2.3 坚持生产与生态统筹 在保障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农药面源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良性建设。
2.2.4 坚持节本与增效兼顾 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药剂、新药械、新技术,做到保产增效、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2.3 目标任务
全国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科学用药水平显著提升,单位防治面积农药使用量控制在近3年平均水平以下,力争实现农药使用总量零增长。
2.3.1 绿色防控 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在30%以上,比2014年提高10个百分点,粮棉油糖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达到全覆盖。
2.3.2 统防统治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在40%以上,比2014年提高10个百分点,粮棉油糖等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达到全覆盖。
2.3.3 科学用药 农药利用率在40%以上,比2013年提高5个百分点。
3 技术路径
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点在“控、替、精、统”上下工夫。
3.1 控
控制病虫的发生危害。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天敌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实现不发生或少发生病虫灾害,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
3.2 替
用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用高效大中型药械替代低效小型药械。大力推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开发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提升雾化和沉降度,防止跑冒滴漏,提高农药利用率。
3.3 精
推行精准施药。重点是精准对靶施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的基础上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根据病虫监测预报坚持达标防治,在最佳时期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药剂量和增加施药次数。
3.4 统
推行病虫统防统治。扶持专业化防治组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
4 区域重点
突出抓好玉米、水稻、小麦、蔬菜、水果、茶叶等主要作物,实施分类指导、分区推进。
4.1 东北地区
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及内蒙古东4盟(市),主要为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一季种植区。该区域是玉米螟常年重发、稻瘟病和玉米大斑病高风险流行、粘虫和草地螟间歇暴发危害区,重点推广绿色防控、精准施药和高效施药机械。同时,加强飞机航化作业和地面大型施药机械设施设备建设,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着力提高防控效果、效率,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
4.2 黄淮海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及安徽与江苏淮北地区、山西与陕西中南部地区,主要为小麦、夏玉米轮作区。该区域是小麦穗期蚜虫、玉米螟常年重发区,东亚飞蝗、黏虫常年发生区,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区,以及玉米二点委夜蛾突发危害区。重点推行绿色防控与化学防治相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飞机航化作业与地面大型机械相结合措施,着力推行蝗区生态改造、蝗虫生物防治,推行秸秆粉碎还田,尽可能降低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
4.3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上海、浙江、江西及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大部,主要为稻麦、稻油轮作区,也是柑橘、茶、蔬菜等优势种植区。该区域水稻“两迁”害虫、小麦赤霉病、柑橘黄龙病等病虫多发重发区,重点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促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实施综合治理,实现农药减量控害。柑橘、茶叶、蔬菜推行灯诱、性诱、色诱、食诱等四诱措施,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4.4 华南地区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4省(区),主要为双季稻种植区,也是水果、茶叶等优势种植区和重要的冬季蔬菜生产基地。该区域是常年境外“两迁”害虫迁入我国的主降区,也是稻瘟病、柑橘黄龙病、小菜蛾、豆荚螟等多种病虫易发重发区。重点推行绿色防控,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茶叶、冬季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推广灯诱、色诱、性诱、生态调控和生物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4.5 西南地区
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及湖北、湖南西部,主要为麦稻(油)两熟区、春播马铃薯主产区,也是果树、蔬菜、茶叶重点产区。该区域是小麦条锈病冬繁区、南部是稻飞虱境外虫源初始迁入主降区,丘陵山区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发生流行。重点培育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提高防控组织化程度,推行精准施药和绿色防控。果树、蔬菜、茶叶等重点推广“四诱”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4.6 西北地区
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山西中北部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主要为马铃薯、春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1季种植区,也是苹果、葡萄等经济作物优势区。该区域是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源头区,棉铃虫、草地螟和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常发重发区。重点推行绿色防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其中,小麦条锈病源头区推行退麦改种、药剂拌种等措施,减少大面积防治次数和外传菌源。
4.7 青藏地区
西藏、青海及四川西北部,以牧业为主,种植业占比较小,病虫发生种类较少,危害程度较轻。该区域重点推行以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为主的绿色防控,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防治措施使用。
5 重点任务
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重点任务是“一构建,三推进”。
5.1 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
按照先进、实用的原则,重点建设一批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自动计数性诱捕器、病害智能监测仪等现代监测工具,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可视化预报,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5.2 推进科学用药
重点是“药、械、人”三要素协调提升。一是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扩大低毒生物农药补贴项目实施范围,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逐步淘汰高毒农药。二是推广高效大中型植保机械。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防止跑冒滴漏、降低漂移损失,提高农药利用率。三是普及科学用药知识。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及专业化防治组织为重点,培养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
5.3 推进绿色防控
在加大政府扶持的同时,充分调动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加快绿色防控推广步伐。一是集成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因地制宜集成推广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解决技术不配套、不规范的问题,加快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应用。二是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选择“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帮助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提升农产品质量创响品牌,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三是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层植保机构为重点培养技术骨干,带动农民科学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此外,要大力推进清洁化生产,推行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减轻农药面源污染、净化乡村环境。
5.4 推进统防统治
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扶持统防组织提升服务水平使之有力有序展开。一是提升装备水平。发挥农作物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补助、农机购置补贴及植保工程建设投资的引导作用,装备现代植保机械,扶持发展一批快速高效的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二是提升技术水平。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把统防统治的组织方式与绿色防控的技术措施集成融合为综合配套的技术服务模式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组织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三是提升服务水平。组织各级植保机构及时提供病虫测报与防治信息,开展技术和管理培训,做好绿色防控措施、高效低毒农药和新型植保机械推介,提高统防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6 保障措施
6.1 强化组织领导
农业部成立由部领导任组长的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协调指导组,部内有关司局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种植业管理司负责具体工作。各省成立由农业厅(委、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推进落实领导小组,加强协调指导,搞好技术服务,推进各项措施落实。
6.2 上下联动推进
结合实施绩效考核,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加强督查。在重点实施区域建立协作机制,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充分发挥教学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技术和信息优势,鼓励开展技术推广、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服务指导等工作。
6.3 强化政策扶持
加强与财政、发改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植物保护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覆盖重点区域、重点作物的病虫监测网络。将航空植保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提高大中型植保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加大重大病虫统防统治、低毒生物农药使用的补贴力度,启动实施绿色防控示范项目。
6.4 发挥专家作用
成立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专家指导组,提出具体的技术方案,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把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结合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重点培养种粮大户、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技术骨干,提高科学用药水平。落实好农药化肥减施综合技术研发重大专项。
6.5 加强法制保障
制定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推进依法植保。强化农药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农民利益。
6.6 强化宣传引导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科学用药,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