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秀榕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积极合作、探究,创设良好学习情境的一种教学模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语文课堂提问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需准确划定教学目标,把握问题的难易,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优化课堂提问。
[关键词]初中语文提问行为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42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完成学生知识的充分消化,达到增加学生主动、热情和创新学习的目的。提问教学法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有着重要意义。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问题
1.偏离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针对课程的重难点进行有效分析和解答。教师提问时通常存在过于表面化或者拓展的课外问题与本篇课文的中心并无太大关联的问题,这使得学生所接受到的课堂知识较为复杂、混乱,降低了课堂提问的质量,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问题难度过高
课堂提问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和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教学目的,但是问题过于复杂或者难度较大,使学生不能进行解答。问题难度的增大,在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教学意图的同时,也影响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课堂所提问题难易的把握同样也需要一定的调整,以便满足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理解语文知识。
3.问题过于生硬
问题提出后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在一篇文章中得到多种思维的培养。现今语文课堂提问的内容过于生硬单一。比如教学《孔乙己》,教师总会提问课文的中心思想或者主旨,课文内容运用了什么手法,简单的提问过后进行总结。这种提问的方式只是使学生因为学习而学习,并不能准确理解孔乙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主题思想。
二、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1.教学目标的准确划定
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课堂提问不仅关系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语文课堂提问应根据课程的教学手法和目的,针对课程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引起讨论话题的问题,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促进学生知识的消化。教师一方面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还应制定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通过将目标与方法进行有机结合,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而方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便是课堂提问,教师在进行提问前,要考虑通过问题要达到何种教学目标,以便更为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
2.问题难易的把握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在使学生对问题的内容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知识探索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以在讲解内容之前先针对“春”的表面意义向学生进行如下提问:“同学们,一年四季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春天的到来伴随着哪些自然景象?”有的学生说喜欢秋天,不仅能收获累累果实而且山上的枫叶美极了。有的学生说春天可以看到青嫩的小草从地面冒出来。这样的提问使课堂的气氛逐渐升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拓展。而后,由此引入文章主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事先了解《春》的内容实质,文章饱含了作家朱自清在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以及对人生和美好品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内心中传统文化的积淀及其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由此可向学生提出如“同学们的梦想是什么?文章中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进而达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的目的。
3.问题富有启发性
教学中引导性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延伸。比如,教学白居易的《短歌行》,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诗句的意境和准确把握诗句的情感,可将原句“问君年少日,苦学将干禄”的含义向学生阐述,即“在年少时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在将来考取功名”,在学生充分理解该句意思的基础上,选取《聊斋志异》中的“非为干禄,实信书中真有金粟”为素材,进而对两个作品中共同涉及的“干禄”一词进行解释,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干禄”,即求福、求仕进和求禄位的意思。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更加理解,从而拓展思维,增强自信心和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初中语文课堂中提问行为的优化。
初中语文教学事业的进步及发展,不仅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与创新,而且还要求其能够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提问、探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掌握知识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