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云
今年暑假,我把刚上初一的儿子送到澳洲墨尔本的朋友安娜家,让儿子见见世面,将来有可能到那里留学。将儿子送上飞机后,我打电话请安娜悉心照顾他。安娜让我放心,说她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好好照顾我儿子。
一个月后,儿子从墨尔本回国。我和丈夫惊讶地发现,儿子除皮肤晒黑了外,一切都变了。他会管理自己的事情:起床后叠被子,早饭自己做,吃完饭主动洗碗筷,清扫屋子,使用洗衣机洗衣服,晚上按时睡觉,对人有礼貌……
我和丈夫欣喜若狂,对安娜佩服得五体投地。看来,她对我儿子关怀备至,在他身上花了不少心血,让他一个月之内就长大、懂事了。于是,我赶紧拨通了远洋电话,没想到,安娜的“照顾”方式让我大跌眼镜。
安娜说,她从机场接回我儿子后,对他说了一番这样的话:“我是你妈妈的朋友,在澳洲一个月的暑期生活,你妈妈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妈妈的,她也不欠我的。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已经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给你做早餐。吃完后,你得把盘子和碗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时间表,你选好地方自己决定要去哪里玩。我没有时间带你去,你要弄清楚路线和车程自己去玩。总之,你要尽量解决生活问题,因为我有事情要做,希望你的到来不会给我增添麻烦。还有,我不喜欢你称呼我为‘阿姨,因为我不是你的亲戚,你直接叫我的名字。”
安娜如此“冷漠”,不仅让我听得大出意外,而且让儿子很不是滋味。儿子说,当时他十分难受:想不到国外人情是这样淡薄,妈妈的这个朋友竟这样“照顾”他,早知就不去了。须知,在家里,他的生活都是由我和丈夫负责。他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后来,他发现,在澳洲家庭,孩子无一例外都要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越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越是被父母推出家门体验生活。他看到安娜的邻居,一位叫莎拉的大婶,她为了培养孩子的生存技能,以有偿的方式让孩子们卖饮料。卖掉一瓶饮料,孩子们可以提成20%,而孩子们正是在卖饮料的过程中学会了和陌生人打交道。莎拉还画了一张值日表,挂在墙上,规定了谁哪天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莎拉还设立“值班家长”,规定了“值班家长”的任务。莎拉的大儿子担任“值班家长”的第一天,一大早就拖好了地板,并就近买来面包作早餐,宣布当天的晚餐是炒白菜和煲汤。因为三个孩子轮流值日,所以每周日的早晨,莎拉都可以睡懒觉,而当天负责值日的孩子会到冰箱里取出酸奶、面包,再煎鸡蛋,然后把早餐摆好。
通过观察和体验,我儿子终于明白了,澳洲的育儿方式与国内截然不同。国内的父母太宠爱孩子,总想要把一切最好的物质提供给孩子,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能力。比起国内过分关心、爱护孩子的父母,虽然澳洲的父母对孩子有些冷漠,却是真正地关心、爱护孩子。他们想让孩子早点成为真正的人,早点独立于社会开始自己的生活。
渐渐地,儿子豁然开朗:妈妈的朋友安娜说得没错,她不欠妈妈的,更不欠自己的,他已经13岁了,是个大孩子,已经能做很多事,包括解决早餐以及出门去喜欢的地方。
于是,在异国他乡,他开始了独立生活,也渐渐习惯了料理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