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言
父亲是个慈眉善目、满头白发的八旬老翁,但他时时怀揣着一个梦想:希望儿女们能够回老家盖一栋新房。
父亲童年的生活可谓灾难深重。他三四岁时,日寇飞机轰炸村子,他躲在一间教室讲台的橱子里才幸免于难。他的两个玩伴因为来不及躲藏,不幸一死一伤。祖母生育了四女一男,有的夭折,有的给别人当童养媳,身边只有父亲。父亲五岁那年,祖母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父亲被寄养在外婆家,祖父则挑着货郎担谋生。壮年时的父亲,与母亲结婚后才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尽管只是茅草房,但养育了五儿一女的他们从不叫苦,先后建了三次住房,其中两次茅草房被大火烧得一干二净。后来,父母在村里盖起了在当时还算时尚的“山字墙”的砖木房屋,并一直住到今天。
如今,年迈的父母早已升格为四代同堂的太爷爷太奶奶了。儿女们很早提出要他们住到城里,或在城里给他们单独买一套房,方便照顾二老,可习惯了田园生活的父母坚持要留守在乡村。城里的钢筋水泥,对父母来说远不如乡村的松软泥土亲切。而城里人进进出出都得关门的生活方式更像一道道藩篱,让他们感受不到邻里间的温暖。所以,在他们眼里,老家才是真正的归宿。
我们不是不想遂了父亲的心,面对现实,假如在乡下盖新房,不仅没有升值空间,二老百年之后,房屋就要空置在那儿。起初,父母挺能理解我们的想法。随着年岁渐老,向来通情达理的父亲有一天突然对我们说:“如果你们不想回老家盖新房,但要记得待我百年后,把我葬在家门口的菜园子里。”此话一出,我们都愣住了。谁也不曾想到,新房成了父亲的心结。
于是,我们再也不敢怠慢,赶紧商量盖新房的事宜,并决定尽快实施。说到盖新房,有一段小插曲。动土的前几天,由于要清理院子里的部分树木,老父亲趁我们不在家,拿起斧头砍伐树木,结果导致突发性小面积脑溢血,幸好我们发现及时并把他送到医院救治。一个多月后,父亲康复出院。
现在,老家的新房已经竣工。母亲偷偷地告诉我:“你父亲每天都要跑到新房子里转悠五六回,不让他去就生气……”
韶光匆匆,白发苍颜的父亲坐在秋日的太阳下,一脸祥和地、默默地注视着新房。此刻的他,内心该是圆满的吧。因为,除了这个家,他已别无挂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