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欧式教育”坑了很多中国家长

2015-05-30 00:51宽裕妈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5年12期
关键词:琳达卡卡公共场所

宽裕妈

刚带着儿子宽宽回国,我参加了一个国内朋友组织的派对,很多朋友带着孩子去了。没呆几分钟,见几个4岁、6岁的孩子在那里猛跑猛闹,翻看人家酒店放餐巾纸的柜子,摇晃人家的柱子,折腾人家的转门……

我胆怯地上前问:他们挺……“活泼”的哈……

“活泼”妈不知道我有“国外”背景,略带骄傲地,笑眯眯地抄着手道:这就是现在流行的欧美自由教育啊,外国人就这样随便疯玩的,家长不能管。

我木鸡了!

话说,我生活在欧洲十几年,也是因为从事大众传媒电视新闻研究,略走过了欧洲几个国家,可是真没有见过在公共场所,小孩如此横行霸道、如此热火朝天、如此随意动别人的或者公共场所的设施——而父母却在旁边笑嘻嘻地赞赏。于是乎,我突然觉得:国人的育儿进入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

公共场所不是你家,家里也有规则

欧洲育儿的理念里面:自己的,家庭的,公共的,这三个观念是分得非常清楚的。如果这东西属于你自己,你怎样都可以。但是,你也不要指望别人来给你收拾烂摊子。比如,在国外,连1岁不到的宝宝,把玩具造的满屋子都是,可以,但要上床睡觉,妈妈会指引他们自己把玩具收纳好,走路不稳?爬着也要收拾完。

而“家庭的”,就是属于家庭全体人的。你用了,就必须要物归原处!因为这才能方便其他人使用。写到此处,突然想起那些公共wc里面,怕沾到细菌,不按扭,不冲厕所的人,这些人在家里是怎么生活的呢?

而“公共的”呢?就是:没有经过别人允许,是绝对不能碰的。

以上三个“领域”,玩具自己收,厕所自己冲,公共场所自觉遵守规则等等,爹娘千万别跟保姆一样,边唠叨边为孩子代劳,边指责边代替孩子做该做的事。

孩子和大人是平等的不能只是口头上的

孩子绝对不是“皇帝”,更不是“残疾人”,他们既不用你们去替他们思考,也不用你们去替他们做事。比如刷碗,就算孩子刷得不干净,那是能力的问题,但如果家长不给孩子刷碗的机会,那就是不平等!

个人感觉,除了中国,其它很多国家的孩子都会从小学习做很多很多家务。哪怕是一个家庭就一个孩子。

这点要大赞日本幼教,日本幼教里面引导孩子正确做家务的部分是相当细腻的,日本的小朋友从小就知道:

玻璃奶瓶要平着放进水池,因为竖着可能会倒下来,碎掉;

倒垃圾的时候,如果有纸盒,要撕成小块放入垃圾桶,因为这样不占地方;

找不到垃圾桶,又迫不得已要丢掉东西,尽可能放在和自己的头一样高的地方,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大人不用弯腰就能帮自己扔掉。

我能写100条……

混血家庭教育孩子反而没有丁点儿妥协

我的朋友里混血孩子特别多,基本“苦恼”就是欧洲妈妈管孩子太严格了,公公婆婆都翻脸了。不夸张哦!

Cloe来自法国,婚前是法新社的记者,后来嫁给了中国人,生了一个混血宝宝卡卡,现在住青岛。我去她家吃饭,卡卡基本不可以在饭桌上面说话,要默默地吃。然后中国婆婆啊,我们啊,都在饭桌上面叽里呱啦,无奈,卡卡被他妈妈安排在一个窗台下面独立的桌子上自己开吃。

我看着这“可怜”的小身影,觉得中国家庭教育孩子,还真是需要再琢磨琢磨。本身我们大人自己是不是就有点太散漫了?!

琳达小朋友,爸爸北京人,妈妈莫斯科人。琳达从小吃饭就必须先喝汤,喝完一滴不剩,才能吃沙拉,吃得盘子干净了,才能吃主食,最后吃甜品。如果在桌子上到处乱夹,她妈妈决不允许!

只有在家里养成好教养,出门才不会变成到处乱作的熊孩子。

所以,不是什么“欧洲自由主义”,就可以随便去别人家看别人的衣柜,更加不是没有长幼尊小变成横行霸道的小孩儿!不管在哪个国家,很多基本的教育是千古不变的。

有些用词过激,见谅,哎,宽妈也是心里着急。

猜你喜欢
琳达卡卡公共场所
冬天的虫子去哪儿了
快乐的琳达
卡卡
鸽子琳达的特殊任务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爆笑卡卡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支持公共场所禁烟为自己为他人
笑爆卡卡
公共场所禁烟迈出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