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德班”能改变男人吗?

2015-05-30 10:48孙立峰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方刚王阳德班

孙立峰

一篇“连狗都讨厌爸爸”的作文爆红网络,作者是一名8岁的男孩。

孩子写道:“我的爸爸是一名外科医生,外科医生很少有休息的时候,经常要加班。爸爸每天回家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很不高兴。爸爸好像并不明白我们的心思,还是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他。”

这则新闻引起了两类人的轰动:外科医生,因为工作苦累而共鸣;另一类是,无数个同样连狗都嫌弃的爸爸们。其中,有一位江苏的男士王阳,看到此新闻更是捶胸顿足。

努力做到事业有成,却面临妻离子散

王阳,31岁,江苏某企业中层,看起来憨厚内敛,很有好男人的范儿。没错,曾自以为是世上最好的男人,因为他为了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非常努力地打拼。他觉得这是唯一的“好男人”标准。

尤其是儿子刚出生时,王阳正处于事业上升期,每天很晚才回到家,身心俱疲。为了好好睡一觉,他甚至拒绝孩子睡到他身边。

有天夜里,儿子饿了,要奶喝。刚生完孩子更需要休息的妻子让他帮着去给儿子喂点奶粉。他有些窝火,不知道孩子除了要喝奶,还需要温柔的抱抱。王阳随意抱着两个月大的儿子,不停地抖动,孩子吓哭了,一气之下,他把孩子扔到床上。

就这样,三四年过去了,孩子一直很讨厌王阳,直到妻子提出离婚。面对妻离子散,王阳这才猛省,他不仅没做好父亲,也没做好丈夫。

妻子要离婚,不仅是因为王阳不疼孩子,是因为王阳打她!

家暴始于“我爱你,你属于我”

第一次打妻子,似乎是妻子要求王阳把工资卡交给她打理,王阳飞起一脚,踹向妻子。他忘了妻子是个孕妇。

后悔,内疚,向妻子道歉。被原谅后,温和一段时间,再一次施暴。王阳挥拳头的频率越来越高,从两月一次,到一月一次,甚至一周一次,起因都是生活中的小事。

在王阳的世界里,没有性别平等这一概念,更别提人权了。妻子更像他的一个私有财产,嫁给他就属于他了,他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妻子平时说话、交友、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王阳都有权“指导”。

家里的东西摆放位置不对,王阳会恼怒;妻子晚上不回家吃饭忘说一声,王阳也会恼怒;甚至妻子回娘家洗个澡,王阳也会歇斯底里。“那时,我觉得她做这些事都很不尊重我,却没想过我自己说的做的有多不尊重她。”王阳十分后悔。

家庭暴力的施暴者更需要帮助

离婚起诉书里有“家庭暴力”的字眼,王阳上网去查关于家庭暴力的资料,无意间找到了记录片《中国反家暴纪事》(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制作)。8集,280分钟,王阳一直盯着电脑屏幕,妻子嘴角的血、胳膊上的青……这些画面时不时闯进他的脑海,后背的冷汗打湿了衬衣。

他多想再到妻子面前,诚恳地道一次歉,一次不求原谅的道歉,可那已经不太可能,而且王阳知道,道歉或许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知错就改。如何改?

纪录片中提到一本书,《呐喊——中国女性反家庭暴力报告》(陈敏著),王阳赶紧买来读。书中对施暴者的心理分析,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阅读,他似乎有些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一次次冲动地向妻子挥拳头。

自己还有药可救吗?纪录片中还提到一个求助电话——白丝带热线,不但帮助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还帮助施暴者。

王阳拨通了电话,手有些哆嗦。

一个小男孩如何成长为一个暴力男

一个电话一点点地改变了一个人。

几个月后,王阳加入了白丝带志愿者网络,一个致力于鼓励男性参与性别平等的民间组织。他希望,以后他也可以帮助别人,至少可以讲讲自己的故事。

他可以帮助别人吗?当然!有太多跟他一样的人,对家人施暴,家人痛苦,自己也痛苦,又找不到出路。或许,听听他怎样成长为一个爱打老婆的男人的故事,就会有所感悟。

他的故事是这样的:小时候,爸妈要忙工作,陪伴王阳最多的是奶奶。奶奶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不善言辞,一辈子都是逆来顺受,爷爷打她,她受着,爷爷打孩子,她看着。

在他的家乡,“做男人就该威猛阳刚”,“男人打女人天经地义”。王阳从来没见过谁家男人会对媳妇孩子笑眯眯地说话,嘘寒问暖更是没影的事。倒是经常在夜里听见女人被打后的哭声。

王阳的爸爸,还有两个叔叔,也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时,个个血气方刚,遇到事想都不想,拳头就上去了。他们自己引以为豪,旁人也觉得他们很“爷们”。

到了王阳这一代,整个家族只有两个男孩。王阳有个堂哥,但性格软弱,不被家族里的人看好,两个叔叔不止一次给王阳暗示:咱们家族的大梁就靠你挑了,你得有个男人样。

一直以来,王阳也在自我加压,他很希望自己能荣耀地担负起家族挑大梁的重任。他跟自己说:要在工作事业上有成就,要成为家族的顶梁柱。

只是,在现实面前,王阳越来越感到身心俱疲。事业虽然小有成就,但是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却是一团糟。

远离家暴,勇敢突破勇敢成长

王阳并不恨妻子提出离婚诉讼,如果没有法院的传票摆在面前,他也许会在家暴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前妻做了让步,法院将儿子判给了王阳。而王阳也同意一周中拿出三天的时间让前妻来抚养儿子,因为他认为儿子需要母爱。

为了学做一个好男人、好父亲,王阳很努力。今年,由白丝带志愿者网络创始人、北京林业大学性学专家方刚博士主办的“男德班”工作坊举办,学费两千多,王阳毫不犹豫地参加了。

“男德班”的全名是“好伴侣、好父亲:男性成长工作坊”。之所以取名叫“男德班”,其实是一个“噱头”,为了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反讽去年火爆的缠脚、裹足的“女德班”。“男德”二字并非意味着让男人去学习“三从四德”,在婚姻生活中去从属于女性,而是让男性通过学习能够在婚姻中建立起性别平等意识,做一个具备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参与家庭劳务、照顾孩子的好男人。

王阳很崇拜方刚,不是因为方刚的事业成就,而是因为生活中方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伴侣”“好父亲”。人家方刚工作也很繁忙,但他每天总能抽出时间做家务,儿子也是从小被他带大。儿子上小学时、小学毕业时,方刚分别出版了两本书《宠爱孩子》《从平凡到优秀》。为人父的幸福记忆、思考,与孩子相伴的每一天,他都记录在里面。

全程积极参加“男德班”的王阳,收获不小。他终于知道了,所谓“男人要勇敢”“男人要事业有成”“男儿有泪不轻弹”等等,都是社会对男人的一个刻板印象而已,这根本不利于家庭的和睦和个人的幸福,事实上,男人也可以细腻温柔,也可以多关注家庭和孩子,也可以有了压力找人倾诉。

工作坊中有一个环节,在学员腹部绑上篮球,好好体验一把孕妇的感受。王阳主动举手参与。没几分钟,他就觉得喘不上气来了,央求把球拿掉。老师鼓励他再试试。

王阳坚持了下来。体验活动到午饭后结束,有的学员十来分钟就把球给弄掉“流产”了。王阳没有,他认真地坚持着。午饭时,他挺着大肚子去餐厅,甚至一点没理会周围人的眼光,因为他满脑子都是前妻和儿子。“怀孕真的很辛苦,我竟然还用脚踹她,太不应该了。我真的想改,真的。”

工作坊临近结束时,王阳问了一个问题——怎样跟孩子有效沟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人能回答得了。而王阳太希望知道答案了,太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好父亲了。

刚和前妻分居时,和儿子一起听音乐,如果播放的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他会立马关掉。现在,他会主动找这首歌,和儿子一起唱。他也学会了淘宝,经常为儿子买衣服、玩具、奶粉,而逛淘宝是他以前责骂妻子的理由。

采访后记:

王阳在努力改变,他签署了“白丝带承诺”,在做出不对妇女儿童施暴承诺后一年时间里,他信守了承诺,并且从一个施暴者变成了一个在公开场合制止暴力的宣讲人。

他也希望通过“最家长”呼吁:对于和我一样的有家庭暴力的施暴者,我想说,请尊重女性,她们是有人权的,请不要以任何暴力形式去伤害她们;对于在家庭暴力中的受害者,我想说,别怕,勇敢地、有智慧地向外界表达,摆脱那个“暴力三角循环”(温和期、施暴期、道歉期);对于目睹暴力的孩子,我想说,别迷信暴力,那只会让问题变得复杂,学会正确的释放压力、有效沟通,不要延续父辈的错误。

猜你喜欢
方刚王阳德班
平凡的孩子
平凡的孩子
“音”差阳错
Digital synthesis of programmable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s
女哥们概述
“女德班”与“傻家长”
音差阳错
“女德班”的尴尬
月度关键词
宠爱式育儿,让孩子做个优秀中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