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让人物熠熠闪光

2015-05-30 10:48:04孟迎新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胡同口特写镜头长衫

孟迎新

首先,让我们共同做导演,把《长衫老者》拍成一部微电影:

镜头一:一条胡同口,过往行人高高兴兴地走进去,拐弯抹角走了好一阵,见到一堵墙,叹口气,又慢吞吞地走出来;小商小贩推车挑担跑进去,不一会儿,也垂头丧气地走出来。镜头追随他们一去一回的过程中,还拍摄到了胡同脏乱差的环境以及行人带给胡同的喧嚣闹腾。出现在这个镜头里的都是群众演员,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们恨不得一脚把墙踹倒的愤怒以及垂头丧气而返的表情。

镜头二:一位老者出现了,给了他一个特写镜头: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还未拍摄到他的太多信息,他便进入了胡同。不一会儿,他出来了。出来之后,又给他一个特写镜头,重点拍摄的是他的表情,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表情:不愤怒,不叹气,而是思索。继而拍摄他的动作:拿出纸笔和饭盒,写了“此路不通”四个字,贴在墙上。看了两眼后飘然而去,身影在镜头里渐行渐远。

镜头三:依然在胡同口,依然是人来人往,但人们的动作与以前不同了,他们先在“此路不通”几个大字前驻足,然后转身走掉,身影渐渐模糊。继而是对胡同全貌的拍摄,有人打扫卫生,有花草摇曳,有鸟雀出没,整洁、美观、安静……

电影结束了,观众似乎听到电影结束时响起了旁白:长衫老者教会了你怎样的做人道理?相信你一定会给出一个中肯的答案:举手之劳的事,利人利己,何乐而不为?

毫无拍摄经验的我们,为什么能够拍摄出如此精彩的微电影?是因为冯骥才先生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脚本。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文中精彩巧妙的写作技法:

开头三段,运用了铺垫的手法。第一段写胡同的窄、长、曲,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第二段写胡同给行人带来的不便;第三段写胡同给商贩带来的不便。作者不厌其烦地讲述胡同之深,行人之怒,胡同之脏,为长衫老者的出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铺垫不力,长衫老者的举动就不足为奇。如果铺陈不够,长衫老者的举动意义就不够大,给读者的印象就不够深刻。

最后三段,运用了衬托的手法。长衫老者在胡同口贴上了“此路不通”四个大字,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胡同自此大变样子”承上启下,转入到对胡同变化的描写,“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一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散步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了。”一条美丽、安静、雅致、宜居的胡同呈现在大家面前。通过最后三段的衬托,不仅突出体现了长衫老者此举的重大意义,也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启迪: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要善于思考,善于改变旧有习惯,克服思想惰性。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死胡同,为避免扎进去,就要像长衫老者那样,肯思索,更肯动手来做。

开头和结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老者出现为界,胡同显现出两种不同的风貌:一是烦恼的、懊丧的、喧嚷的、尘土飞扬的;一是轻快的、宁静的、优美的、和谐温馨的。通过前后对比,凸显了长衫老者的智慧,也让文章的结构首尾呼应,工整圆合。

中间部分,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作者用特写镜头推出了长衫老者,对他的肖像、神情、动作等都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写。他的外貌不同寻常,他的神情态度不同寻常,他写下“此路不通”的行为更是不同寻常。对长衫老者的这些工笔描写,充分体现了他的智慧,他的卓尔不凡,因为他的出现,死胡同改变了往日的模样,他所到之处,生活被他的智慧照得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胡同口特写镜头长衫
晚清民国男士长衫结构工艺研究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8:40
银行盗窃案
胡同口的告示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胡同口的告示
新闻摄像中特写镜头运用探讨
肖像是第一印象
暗物质
红豆(2016年6期)2016-05-14 11:39:25
关于特写镜头在新闻摄像中运用的分析
“民国长衫客”的微时代营销
国际公关(2015年10期)2015-12-17 01:10:09
长衫悠悠数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