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神仙中人,诗意人生

2015-05-30 10:48:04幽篁弹筝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东坡肉诗意苏轼

幽篁弹筝

他曾写过人生有十六大乐事,譬如:微雨竹窗夜话,花坞樽前微笑,午倦一方藤枕,隔江山寺闻钟,客及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

他博学多才,诗文书画样样拿手:其文畅达恣肆,与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绮丽,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他还喜爱美食,除却文人身份,更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家,著名的“东坡肉”便是出自他名。

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又懂生活的人,偏偏一生仕途坎坷、颠沛流离,他就是传奇一样的东坡先生——苏轼。

神仙中人

宋仁宗景祐三年,也就是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在眉州眉山。他的家庭可不一般,苏轼连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个个都是大文学家,在历史上被人赞誉为“三苏”。如此殊荣,估计翻遍整个文学史也很难再找出第二个,如果当时有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一家子肯定会申报成功。

这么好的基因,还要追溯到初唐时期。眉山苏家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味道九岁能诗文,也是个天才,曾辅佐过武则天,是盛唐时期颇有名气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光有好的基因也不够,想有所成就还需靠勤奋。像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三字经》里那句“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他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的确够晚的,但由于勤奋刻苦,因此也大器晚成。苏洵给苏轼取的“轼”字,则是“车前扶手”的意思,便是告诫苏轼要谦虚低调,要像车前扶手一般,虽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

苏轼确如父亲所言,无论身处顺境或逆境,始终不改淡定本色。品茗,美食,山林雅游,有此足矣。难怪好友黄庭坚称他为“真神仙中人”。

三起三落

有才华的人成名之路也未必一帆风顺,往往都要历经一番磨难,正所谓“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纵观苏轼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也唯有他,在命运的大潮中“三起三落”,虽身不由己,风沙满面,却依旧心怀开阔,“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一起,便是苏轼成名之时。l057年,正值22岁大好年华的苏轼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的。那一年共录取进士388人,前五名就被苏家的孩子占去了两个:苏轼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

苏轼的这篇 “高考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当时名震京师,后来被收入《古文观止》。在这之后,他从陕西风翔府判官到任职史馆,从杭州的通判再到密州、徐州、湖州太守,一步一个脚印,屡次被提拔重用。

一落是指1079年的“乌台诗案”。乌台实际上就是御史台,因其上种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而“诗案”则是一次类似“文字狱”的嫁祸,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便被人在他的诗词中,鸡蛋里面挑骨头,栽赃陷害,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好在当时的皇帝念在苏轼的才华,不忍将他处死,网开一面将其贬至黄州。正是在黄州,怀才不遇的他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而 “东坡居士”的别号也是他在这里种田补贴家用时起的。

苏轼第二次东山再起,正值宋神宗驾崩,哲宗继位,尽废王安石新法,苏轼因此平步青云,从戴罪之身的八品升到正三品,一下晋升了12个官阶。然而不久后,苏轼因与当政者政见不合,知难而退,主动请辞外放,出任杭州太守l年零7个月,是为二落。

后来,苏轼曾因机缘巧合再回朝廷,位列重臣,可不久又遭到政敌的围攻,一贬再贬,从定州太守再贬到惠州,从惠州又贬到儋州。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岛,天涯海角之地。有人说这不是美差吗?殊不知宋代的海南岛是最落后偏僻的蛮荒之地,贬谪至此,已是绝境,无处可再贬谪了。

一般人遭此变故,也许早就一蹶不振,但从苏轼留下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依然过着他的诗意人生,诗酒相伴,豁达如初。

诗意人生

苏轼一生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他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传诵甚广;他的书风沉着大气,最受赞誉的便是《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颇深,后世誉为《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在绘画上,苏轼偏爱画墨竹、枯木、怪石,他主张画外有情,画之所寄,重视神似,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为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存世画迹有《枯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等。

要想拥有一个诗意人生,光有诗词书画是不够的,身为美食家的苏轼还精于烹饪,在宋代笔记里留下了很多他记录下来的“私房菜”,最闻名于世的便是“东坡肉”。

这“东坡肉”是源于苏轼任职杭州时。当时西湖泛滥,他一心为百姓着想,修筑堤坝,造福百姓,百姓为感谢他,便将此堤叫做“苏堤”,而杭州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便是由此得来。光命名还不够,杭州百姓抬猪担酒以表谢意,苏轼便指点家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再分送大家,由此便成为“东坡肉”。

晚年的苏轼仍旧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放逐海南以后,徽宗即位,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即1101年,苏轼被大赦,复任朝奉郎,然而在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即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苏轼的去世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文坛与民间的祭文纷纷而出,“浙西淮南、京东、河北之民,相与哭于市”, 太学生们也在寺院举斋志哀……

可是这些身后的繁华苏轼都看不到了,他辗转飘零半生,最终也没能回到他常常思念的故乡眉山,被葬于汝州郏城县一个叫做小峨眉山的地方。这个名字与故乡相似的小山坳,接纳了这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才子,了却了他一生的思乡情,为他的诗意人生,画上了一个引人喟叹的句点。

猜你喜欢
东坡肉诗意苏轼
诗意地栖居
金桥(2022年7期)2022-07-22 08:33:14
冬日浪漫
“东坡肉”的由来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美味的东坡肉
被耽搁的诗意
中国三峡(2016年6期)2017-01-15 13:59:16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把东坡肉吃上一百遍
小说月刊(2015年6期)2015-04-23 08: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