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2015-05-30 22:55乔素云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整体课文文章

乔素云

【摘要】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走出单纯知识教学的误区,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所表现的知识、思想、情感、审美等多种内容,提高文本整体把握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整体把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这里“尤其要重视的”不只是语感,还有我们忽视着的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语文教材所选文章是融知识、思维、情感、审美等多方面教育效益的综合体,是作者人生观、审美观的外现。如《草原》一文,需要学生感知的内容有:草原很美;草原上的人热情好客;我们祖国多可爱。这三个方面就是文章的主线,感悟了这一作者的写这篇文章的本意,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这篇课文,这也是《标准》中为什么要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条分缕析庖丁解牛式的文本分析,把完整的文章体系、思想内涵肢解的凌乱,学生很难整体把握文章内涵,学生掌握的不过是一些词语等少量的知识,而对文章的总体内涵了解的很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切实加强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呢?

一、深刻把握教学内容,构建整体把握系统,培养整体把握能力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的主要阵地,从阅读内容入手,必须构建一个系统,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首先,以单篇课文为对象构建整体把握阅读系统。这是整体阅读教学的基础,因为单篇课文的整体阅读关涉其它任何系统的整体把握阅读,单元整体整体把握阅读的教学目标要靠单篇课文来落实。教师要抛弃传统的从字词句到段落层次,到篇章结构的三段论式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从全篇着眼的重读书、重感悟的整体感知的教学模式。同时,要让学生懂得一篇课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知课文中的字词句段,必须把它们看作整体中的一部分,从整体中去理解部分,增强学生整体感受知课文的意识,养成整体感知的习惯。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说说读了文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吗?哪些词或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上要经常让学生到讲台上把故事的内容埂概告诉给同学们,课后可要求学生把故事讲给亲人、伙伴们。其次,以单元为核心构建课内整体把握阅读系统。如:教学四年级第六单元时,可先精讲《捞铁牛》,而教学《蝙蝠和雷达》《新型玻璃》《一次科技活动》就可以按自学讨论、比较异同、归纳总结时行,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中构建。小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阅读内容是螺旋式的深化,只要我们树立以单元为核心的思想,便能从同一册中或不同册中的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中寻找到突破口,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如:教学五年级第三组课文时,可以联系四年级的第三、四单元,因为这三单元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因此,只要重温这两组课文,学生便能自主地从整体上把握本单元的阅读内容。最后,以阅读实践为依据构建整体把握阅读系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整体把握阅读系统就应建立在“大语文”的这一观念之下,强调凡有语言文字运用地地方,就有语文学习。这是与整个大文化背景、整个丰富多采的生活密切相联的,渗透在一起的需要思维、需要语言文字地方。也就是说,应把学生在课内外的生活实践同学习内容联系起来,统一在教教学的目标要求之下,开展语文学习。构建整体把握阅读系统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教师的“导”是以“整体把握”为出发点,学生的“悟”是以“整体把握”为核心的。

二、积极开展体验性阅读,促使学生充分体验,促进学生培养整体把握能力的形成

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之作,是精心筛选的典范文本,都蕴含着丰厚的文化知识内涵,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形成,将会形成重大影响。因此,从审美这一角度出发,构建语文美育框架,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首先,要重视古诗词的诵读,在体验其间蕴含着的文化美和韵律美的同时,培养整体把握能力。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精神文明,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把握这些优秀民族文化散发出来的睿智,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感情因素,必须要求学生去诵读,使其自然受到“美的能源”的辐射和熏陶,并在体验的过程中,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美”。而有表情的朗讀古诗词,可以起到春雨润物般的审美作用。因此,从审美出发,借助于诵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要背诵80首古诗词,并要求不必去详细的分析,这为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营造了良好的空间。其次,加强写景文章的学习,在体验其间蕴含着的自然美和情感美的同时,培养整体把握能力。写景类文章是自然形态与审美情感的物化形式。学习这类文章不仅能领略千姿百态的自然形态美,还能体验到作家震撼人心的情感美,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学习这类文章必须靠体验,如教学《观潮》一文,可以借助多媒体或一些画面引导学生去体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体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验中华大地有这奇观而迸发的自豪感。经常让学生这样去体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再次,要引导学生深入课本人物形象的内部,在体验其间蕴含着的思想美和人格美的同时,培养整体把握能力。课本人物形象包括两个方面:作品人物形象和作者形象。前者如为新中国的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董荐瑞;与敌人斗争到底的监牢里的革命前辈;坚强不屈的狼牙山五壮士等等,这些经过千锤百炼融合了人类进步理想情操的人物群体,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后者则是缔造人类文化灿烂成就的众多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爱国爱民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们以各自的感人事迹和流传至今的精美篇章,放射太阳般的光辉,如陆游渴望统一的临终叮嘱;杜甫忧国忧民的叹息;鲁迅对青年一代的关心等等,这些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是构成中华品格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园地。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读,去体验,在体验中透视人物形象,把握这些人物的思想美和人格美。

猜你喜欢
整体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背课文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