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制作人谈“明天的综艺节目”

2015-05-30 10:48唐潇霖
综艺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卫视

唐潇霖

6月10日上午,上海电视节与腾讯视频联合主办的白玉兰分论坛“明天的综艺节目”,就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华策影视集团副总裁杜、浙江卫视节目中心主任周冬梅、《极速前进》制片人易骅、天娱传媒副总裁马昊、腾讯视频综艺负责人马延琨等参与了会议。

主持人杜昉把“今天”的综艺节目特点归结为:韩风、寒风和浙江湖。他表示,目前国内综艺节目大部分被韩国模式占据,导致电视剧遭遇“寒潮“。而最热门的综艺节目,基本出自一线卫视“浙江湖”(浙江、江苏、湖南广播电视台),各家都在拼资质。未来,视频网站的自制综艺力量将更加强大。

一档成功的节目模式,涉及创意、可执行度、可复制性、商业价值、市场机制等多种因素,是个综合体,而不仅是个点子、想法。他认为,电视是门手艺活儿,与写小说、拍电影类似。明天的现象级综艺节目,依旧脱离不开唱歌、跳舞、谈恋爱、吃饭等范畴,因为这些往往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

周冬梅预测流行趋势

去年上半年以来,明星户外真人秀扎堆,今年更是真人秀的井喷年。无论行业主管部门是否出台相关的限制政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会进行调节,因为观众是最好的评委。

在几十、上百档真人秀中,最终能够大浪淘沙生存下来的,一定是那些有内涵、有品质、契合中国当下社会现实、符合中国观众收视心理的节目。

我在领《综艺报》去年“年度制片人”大奖时,主办方曾经梳理回顾了综艺节目一整年的表现。我看到了非常多的好作品,节目形态丰富,是一群敬业、勤奋的人成就了这些。但客观地说,国内确实缺乏一档完全自主原创,并在收视率、口碑、影响力上都达到一线水准的“现象级”作品。

这个“没有”的结果,问题出在哪里?我认为跟社会的外部环境相关。在社会的发展洪流中,从经济到文化,所有产业都无法独善其身。现在,很多时候我们被急功近利的思想所胁迫。中国的电视人都具有理想和情怀,都想做完全原创的节目模式,但这又是一个“速食”时代,很多人想赚快钱。

好的原创节目需要时间、机会成本以及有基础条件铺路。我儿子在美国的一家软件公司工作,他们公司研发的大部分软件最终都无法投入应用。但也只有通过这种淘汰率,积累到一定量才会产生质变。内容产品的创新我想也是同理。

创新最有可能发生在一线平台,但是对于浙江、湖南、江苏等一线卫视来说,现在的试错成本太高,我们的时段资源太缺乏。

这两年我有深刻感触。从去年下半年后特别明显,随着各种民营资本的进入,我们的门口总是排着很长的队伍,来报节目的创意提案。凡是稍具规模公司,都会带上几位韩国人参与。这种情况下,完全原创、包括电视台内部的原创项目,我们是否还有勇气去尝试?这对于决策层来说,也是一个巨大考验。因为高位运作的平台,每个资源都非常宝贵。如果试错不成功,成本代价非常高昂。

那么应该由二三线卫视来承担试错风险吗?对于他们来说,更加需要一击即中,靠一个好项目杀出重围。所以我觉得,目前创新的整体氛围还差那么一点。

但是所有电视人心中的梦想,都没有被磨灭。从整体环境来看,第一步可以在引进模式后的本土化上,先做一些小创新,慢慢积累,最终“积小事为大事”。我曾看到一篇文章,给我触动很深。著名的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说:“创新这件事情需要很多创新元素的集聚,要达到一定浓度才可以。” 实际这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整个行业都充满了迫切的创新需求,加上资本的支持,以及平台提供的试错机会后,中国原创模式就会水到渠成。

“明天的综艺节目”,我觉得大家想谈的本质是“明天的现象级节目”是什么?现象级不是很容易产生,我们应该更多关注一些常态节目。我认为有一类节目会具有长久生命力,那就是“明星养成”类节目。人们希望通过看到草根人物的成长蜕变,伴随自己一起成长,形成属于这代人的共同记忆。

另一类我比较看好的节目,就是脱口秀类。它不一定会成为特别大的现象级节目,但或许脱口秀时代即将来临。这基于几点考虑: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80、90以及00后,都是在非常宽容的环境长大,并且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喜欢标新立异,不愿趋同。随着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脱口秀类或是以“贩卖”观点为主的节目,通过对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独特价值判断的主持人、学者,会彰显自己的个人魅力,这类节目可能会流行。

易骅:原创模式,会推销很重要

去年底,我受邀和湖南卫视《一年级》制片人徐晴、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周冬梅一起领取《综艺报》大奖,当时真的没有想到。因为深圳卫视非常年轻,能和这些非常强的一线卫视同台领奖,非常不容易。

去年综艺节目“韩风”最盛时,《极速前进》是唯一一档欧美模式。我认为在现今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作为制作团队或卫视平台,要清楚自己应该选择何种节目参与竞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

在电视台时,我是听方案的甲方。今天,我是制作公司需要报提案的乙方。提案的过程给我带来了两点深刻感受:一、在海外曾经被证明过成功的节目模式,提案比较容易获得认可。我们无需提炼各种节目亮点,只要把海外数据说明即可。各频道的负责人都很忙,他们和专家们对于海外引进的模式,一听就能明白大概内容。但如果拿着原创模式做提案,乙方就要面对非常大的考验。能否在短短10分钟内,把你的想法和创意模式化、概念化,并簡单清晰地表达出来,立即HOLD住频道总监的心和眼光,这点非常关键。

二、一个原创方案,执行的过程中因为缺乏成功先例,也没有可以学习和讨论的合作方,所以整个过程会非常艰难和辛苦。这对团队、平台、信心、收视率各个方面都是考验。

成功的现象级节目无法预测,也没有方法论。但有一点最重要:节目能否带动各个渠道的受众跟着一起“High”,而不是在某个点上自娱自乐,这是关键。

马昊:一线卫视试错成本过高

多年来,我一直在扮演“提案”的角色,所以我感触很深。几年前我曾经去日本学习,日本电视台在创新节目的试错方面,有特别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电视台的晚间黄金时段确实会非常谨慎,但他们会把凌晨一点的时段拿出来做實验,尝试创新内容。电视台对这些新节目会设置一些指标,如果达标就会提升稍好的时段,比如傍晚;如果指标再达成,进一步提升到黄金档。整个过程中会有数据反馈给制作人,也可以大致预判出节目在黄金档期间的表现力。

为什么会选择凌晨一点?因为这个时段看电视的主流观众基本都是年轻人。我们也希望平台方可以提供类似尝试,让中国的电视人能够多做些与众不同的内容来。

此外,我觉得目前对于创新的理解也有些偏差。创新的节目模式,不一定非是所有人从没见过的模式。现在世界范围内的好模式,包括韩国模式,基本都会是脱胎于某些早期的节目模式,然后慢慢延伸、发展出来新类型。

中国电视人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我们要学会放大某一个点,做到极致,这可能就是创新。

“模式”创新还来自于它的多元化。因为我们的内容、模式扎堆、跟风现象比较严重。明星户外真人秀成功了,就会有同类的7-8档节目推出;明星亲子类的节目火了,各家又推同类节目。这种状况,我觉得是市场问题,很多时候可能节目是被广告商绑架了。

明天的综艺节目,我们会继续坚持“制造偶像”节目。我觉得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很像产品经理,偶像节目是一个更特殊化的产品。制造偶像可以产生粉丝,而且除了节目本身,还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认为现在中国人进入了“全民爱秀时代”,无论是晚上朋友圈秀美食,还是中午发“心灵鸡汤”,都是这种全面爱秀的表现。只有当所有的用户想参与进来时,节目的互动才成立。我认为围绕这种全民爱秀的潮流,有无限的拓展空间,我们也会在这方面开发全新的模式。

马珽琨:明天的综艺,互动是关键

对于现在的视频网站,我们有点“现世报”的感觉。因为采购一档电视台的热门节目,恨不得花上几亿都可以,只要能赚回流量。但是对于自制的原创节目,花几百万、甚至一两千万,都会觉得压力挺大。

这两年去英国,我们跟英国的同行交流时,发现一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方式。他们会给创意人员留很大的试错空间。你来提案,播出平台甚至可以只做两集样片试播。如果播出效果好,再出钱变成一档季播节目。如果做得更好,可能会形成一个模式,由专门的模式公司向全球销售。

而且这种创意不属于平台方,而属于创意公司,有时甚至属于创意研发人员。这是一个产业链的整合、扶持问题,平台方愿意花时间支持新的想法和团队,最终又能够成功的商业化运作起来,把创意最终变成商品。

平台方当然就会有压力。比如视频网站现在处于亏损状态,但我们对多元化的追求必须进行。我相信创新也好,微创新也好,节目跟技术革新结合发展也好,其实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对腾讯视频来说,综艺节目这两年一直在平台的播放量、流量、用户数占比最高。后台数据表明,用户逐渐倾向于“内容的真实性”。

而且用户对“互动”有更高要求。这种“互动”不是简单的“我能够参与”的概念,而是希望能够与内容有明确的结合。传统电视媒体比较难满足这个需求,但这恰是视频网站的机会。当年超女、快男,都是通过投票方式引发全民参与。今天,除了“投票”方式外,还会不会有更创新的手段,可以让所有人参与到内容生产过程中来,甚至因“参与”而创造出新内容?这是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在国外,这种潮流越来越明显,就是“看+参与”。内容的创新、技术的革新,不单是互联网方面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录制技术和演播技术的创新。如果录制流程的革新不到位,互联网在末端是无法进入的。需要解决的创新问题包括,直播、点播如何参与?参与过后,最终结果会不会二次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如果能够真正产生生态圈的化学反应,就会形成巨大的成功。这样,视频网站就不仅是一个渠道,更是内容发酵过程中催化剂,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尝试的、探讨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卫视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东南卫视 海峡卫视 美食纪录片《下饭菜》专家点评
“二轮剧”霸屏卫视黄金档 新剧仅占1/3
“东方、北京卫视收视飘红” 2016卫视黄金剧场首季收视盘点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浅谈宁夏卫视的节目编排
贵州卫视《让世界听见》收视分析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
省级卫视季播下一个竞争点
从2013年电视娱乐节目看省级卫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以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