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磨人

2015-05-30 10:48吕华青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唐楷临池笔画

吕华青

羊年夏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观看赵冷月百年诞辰书法展。赵先生是沪上著名的海派书法家,篆、隶、楷、行、草等近百件书法作品,见证着先生澄怀挥墨的七十余年。

年轻时,我也曾对书法产生过浓厚的兴趣。记得1980年秋天,在北京的一间小会议室里看故宫博物院刘炳森先生挥毫,隶书行笔之美,令人拍案叫绝。日后,曾向友人借了几本有关的书籍来读。记得清人高凤翰说:笔画平直,仍有小篆特点,减去繁重的笔画,即为古隶、秦隶;后来发展起来的隶书具有明显撇捺特征,这是成熟的隶书,即八分……

面对书展,我感到中国近现代书法的历史,注定要载入赵冷月的名字。这不仅与先生的书法成就有关,更重要的是先生70岁以后,在书法艺术的探索中开拓性地走上“衰年变法”的道路,震惊了书坛。

移步展厅,我的脑海中一直在思索,处在生命的艺术巅峰,是什么力量促使先生舍弃数十年练就的“豪华”,而面对质疑的眼光,去探索“松绑”的艺术?

赵冷月的儿子说,他父亲一生都在写字。先生小时候从唐楷入手临池不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轻时从晋、唐到北宋帖学,各类书体无不穷究其递变之迹。人到中年,重点转学汉隶北碑,进而临池“敦煌书法”、甲骨文、石鼓文、金文、籀文等六种文字与各体书法,自谓“博采众长,遍临百家”。60岁以后,先生仍无一日不抄碑临帖,每天看帖写字的时间达10个小时以上。其行书取法乎上,隶书风流韵致,楷书妙到毫端,被书法界公认为一代碑学大师。

可是,到了晚年,先生却自叹“遍临百家,不知所宗”,没有了方向,困惑与迷茫常常包围着他。他发现又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是在认清“无法之法为至法”的道理之后。先生力破艺术认知的异说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弃唐楷的规范美、匀整美于不顾,坚持走自然、直率、凝重、质朴、淳古的路数,追求书法整体的自然与和谐……

在一幅开面不大的展品前,我伫立良久,望着“墨磨人”三个字,我仿佛悟到了一种追求的精神,那就是我要寻找的答案。 在我的眼里,“墨磨人”蕴含的是一种饱受煎熬的过程,是发自心底的淋漓尽致的长啸。对一个与墨为缘、将写字视作生命的人来说,他的灵魂与筋骨不可能不经受“墨”的长期“折磨”。我想,赵冷月先生在艺术道路上追求不已,一定是被“墨”“磨”的,是“墨”的魔力驱使着他永远无法止步——“墨磨人”。

猜你喜欢
唐楷临池笔画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金昌浩、王正油画作品选
找不同
“唐楷”在高职书法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临池》
临池不辍的习书人——徐惠生
临池笔墨天然趣 抒臆胸怀自我情——书法家赵恒其人其事
书法临摹教学刍议
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