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
【摘 要】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密切相关,对建筑抗震起到一个基础作用。本文笔者对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设计;抗震;作用
前言:
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过程中的重要環节,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从基础上提高建筑体的抗震能力。建筑设计讲究建筑设计和平面、体型以及竖向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的利用建筑设计在抗震设计中的运用,是保证建筑结构量质和刚度的必要条件。
1、我国目前抗震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合理规范的设计理论,实际工程经验不足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在对地质地震等方面的研究力度明显不够,尤其是建筑物抗震方面的研究。由于我国科技水平的限制,对地震的成因和预测还不能够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准,因此对防御地震方面的防范也缺乏科学合理核心思想,这就导致了我国建筑地震设计没有一个规范的设计理念作为科学依据,因此建筑设计也很难满足抗震目标。
1.2在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实际施工情况
在很多项目组进行施工时,都只是根据数据以及固有的一些参数进行施工,大多数的施工都是通过计算设计来完成,未能充分的对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例如在我国建筑抗震的设计中,对地震降级系数固定为2.81,而一些小级别的地震固定了统计学意义。这就导致一些小级别的地震被用于构造的设计当中,但是实际情况是构造截面的实际承载能力以及检测计算不能够与实际情况结合在一起。
2、建筑设计针对抗震设计中主要的设计要点
2.1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通常情况下,建筑体型包括建筑体的平面形状以及立体空间形状。在对建筑进行体型设计时,应该在平面和空间体型简洁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的设计一些矩形、圆形或者方形等结构元素。通过实验表明,这些形状体型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承受地震或者其他外力带来的影响。其次,应特别注意一些外凸或者内凹的体型,避免不对称结构的设计,只有在整个体型结构中使整体质量和刚度均匀的分布,才能避免建筑体因受到外力而产生扭曲反应。但是在一些追求美感的建筑物中,复杂的结构体型无法避免,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追求艺术感的同时,更多的去考虑抗震能力,使两者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2.2建筑平面的布置与设计
平面的布置与设计在建筑物的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直接表现出建筑的使用功能。在建筑设计当中,平面的设计是占首要地位。而我们在设计上也应尽可能的做到结构和质量的刚度分布均匀,结构上也应该协调对称。同时防止发生扭曲效应,对较大刚度的电梯、楼层等设计要采用居中设计的布置理念。防止重心偏移。合理的设计既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用途和功能不受到影响,同时也可以大大的提高抗震能力。
2.3建筑竖向的布置与设计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被广泛建设。而很多工程在提高物沿楼层高度的同时,往往会轻视其抗震能力。无论在工业还是民用的建筑中,目前都存在这类问题。想要做好建筑竖向的结构设计,首先就应该尽可能的使建筑物沿竖向的刚度分布比较均衡。特别是剪力墙的布置,一定要与建筑底部可以达到均匀平衡的效果。并且中间不可以发生中断,或者其中某个楼层刚度较小。这样都会影响到整体的抗震效果。
3、建筑设计中必须高度引起关注的抗震问题
3.1连接点和建筑构件的设计
随着人们对建筑体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设计中所采用的建筑构件种类和样式也在不断增多,例如大理石和瓷砖等材料被广泛的利用,以及一些室内装饰吊顶、悬挂物、人工艺术品等。而在施工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这些材料与建筑物结构的连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抗震水平。比如墙面外贴的大理石或瓷砖必须要保证其与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连接锚拉的牢固性,确保发生地震时不会坠落;对悬吊的灯具以及其他人工艺术材料,也要保证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轻度,避免因地震时掉落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3.2建筑设计需要达到的设计限值
在实际的工程操作以及设计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我国相关部门的标准规范要求,例如在8度的防烈度情况下,粘土砖多层建筑物的高度不能够高于18m,建筑层数不能大于6层等。一旦超过相关的规定,就会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除此之外,对于建筑物局部的墙体尺度也要控制它的最小值,保证墙体截面的抗震强度能够满足抗震要求,避免墙体在地震时不会出现开裂或者倒塌等破坏情况的发生。
3.3顶部建筑抗震设计
对建筑体的设计,一定要注意,其顶部建筑不宜过高或者过重,这样都会增大顶部建筑发生变形的可能。过高或过重的顶部建筑会削弱下部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因此在设计时就必须保证建筑重心和下部的建筑重心相一致。此外顶部结构的设计也适当的选用强度高、刚性均匀轻质的结构材料。
4、建筑设计中重点的抗震设计
4.1建筑物顶部的抗震设计
如今的建筑行业,普遍对顶部过高、过重的问题有所避免。因为顶部产生的压力会导致建筑墙面也形成相应的较大压力,这会使建筑物的抗震性和牢固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建筑物整体有一个合理的重心,与此同时还要花心思用于材料选择,选取的顶部材料要尽量是重量轻、刚度较均匀的,这样建筑结构才能将抗震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4.2建筑设计中关于设计限制的问题
通常都是在建筑前期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级别,并且这是以建筑物的实际使用情况为依据,所以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要使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所保障,以免有墙体裂缝或坍塌的现象出现。
5、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的抗震设计
5.1形状设计
建筑物的形状设计也就是针对建筑进行的“体型”设计,具体包括了各部分施工技术、建筑物平面布局和立体空间等的设计。在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时代,很多方面都有所创新就建筑物思维整体外观而言亦是如此。由此有诸多样式的建筑外形出现,所以,在形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外形的不同特点予以充分考虑,不同的建筑外形,也会有不同的建筑特色和实际需求,施工单位应该加以充分考虑。通常情况下,凸凹形状的建筑体型,通常可以使建筑物的抗震性得到大大提升,然而在实际的建筑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常规形状的建筑物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经济发展需求,所以,建筑物整体抗震性的提高,首先需要对建筑的形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5.2建筑物的平面设计
在建筑物施工,平面设计是重要的环节,对建筑物日后的使用将起到决定作用。例如,分别作商务和居住用途的建筑物,它们在平面设计上必然存在很大差别,为了使使用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就一定要按照用途,来对平面构造进行科学设计;另外,为了将抗震元素融入到平面设计之中,不仅要对施工材料的坚固性加以重点考虑,还需要对构架安装的合理性、内部各因素的协调性加以综合考量。要想完美地实现平面设计和抗震设计的结合,就对设计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工作经验丰富,要需要深入地研究审美观念和抗震技术,前提还得不对内部美观产生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再确保抗震性能的最大化。
5.3空间设计
对建筑物进行空间设计,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的关于建筑物的竖向设计方案。因为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和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压力,所以出现的建筑物楼层愈发高。为了使土地占有面积尽量减少,在现代社会中愈发流行高层建筑,如此就对建筑物的空间设计有了更严格的要求。通常说来,建筑物层数越低,稳定性就越高,受到地震的损害也就会越小;反之稳定性越差,受到地震的伤害也就越大。所以,融合建筑物的空间设计和抗震设计在一起,这样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才能得到保证。
6.结束语:
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密切相关,对建筑抗震起到一个基础作用。而一个优良的抗震设计,必须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对建筑的整体结构要充分考虑。设计人员要综合考虑,才能使建筑的功能设计与抗震能力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裘建斌.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3,(01).
[2]张占奎.建筑设计在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门窗,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