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壮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传统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新闻不断见诸新闻媒体。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珠三角地区经公开报道的倒闭企业就有76家,其中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如何理性、科学地看待和分析制造企业经营困难现象,找准对症下药的应对方法,是有关各方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放在经济下行压力的大背景下来看,部分地区传统制造企业遇到的困难应是情理之中。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增速创2009年一季度以来新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整体经济和工业增加值增速趋缓,必然会对企业带来冲击。此外,随着劳动力、能源环境等各种成本的快速提升,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招商政策由“来者不拒”转向“挑三拣四”,令不少企业有向内陆省份和其他国家地区转移的需要,客观上增加了“摩擦性”倒闭。
企业有正常的生命周期,优胜劣汰乃是市场经济的自身规律。目前来看,制造企业倒闭还只是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的情况,没有造成全局性影响,即便是在企业倒闭数量较多的地区,总体情况也较为平稳。劳动密集型行业遇到的困难,也没有对就业数据带来大的影响。来自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66万人,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登记失业率4.05%,低于4.5%的全年调控目标。
就业数据平稳,一方面是因为劳动力供给数量的自然回落,另一方面也与经济转型升级初见成效有关。作为吸纳就业的海绵,我国的服务业保持着较高增速,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8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在忍受转型阵痛的同时,也在慢慢迎来升级带来的甜蜜。有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来自金融业、科技创新企业的写字楼需求,占2015年前三季度北京写字楼成交量的65%,由此可见创新和创造为经济带来的充沛活力。
经济学者从供给的角度分析,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要素投入和科技创新两个因子,前者受到自然禀赋的制约,不可能持续扩张,后者可以助推经济摆脱要素瓶颈,实现长期稳定发展。部分地区传统制造企业遇到的困难,是单纯依靠要素投入的旧有发展模式的困难,创新才是破解困局的唯一出路。期待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够为有梦想的年轻人插上翅膀,让他们脸上都能绽放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