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冰仪 梁永丽 全小芳 崔伟伦
【摘要】目的:观察低体重早产儿行间歇胃管喂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0例低体重早产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静脉补充营养且有吞咽功能后行滴管喂养,观察组则行间歇胃管喂养,对比两组早产儿成长情况及住院时间、住院消费情况。结果:观察组对早产儿进行间歇胃管喂养后,在早产儿体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体重早产儿行间歇胃管喂养治疗后,有利于促使患儿体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较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间歇胃管喂养;低体重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3-0092-02
低体重早产儿因器官发育不成熟、宫内生长时间短,加之机体营养需求量与喂养能量二者间失衡[1],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导致生存质量下降。因此对采用相应治疗方法提高低体重早产儿生存质量及改善其预后的研究极为必要。本次分析了我院接收行间歇胃管喂养的的80例低体重早产儿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160例低体重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未见窒息、消化道畸形、心肺疾病以及肺透明膜疾病等。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中,女患儿34例,男患儿46例;身高为30~45cm,平均身高为(36.2±1.3)cm;体重1100~1600g,平均体重为(1270.3±63.2)g。观察组中,女患儿35例,男患儿45例;身高为30~46cm,平均身高为(36.4±1.5)cm;体重1100~1500g,平均体重为(1284.9±55.2)g。两组患儿的性别、体重、身高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积极治疗,将其置于暖箱内保暖,暖箱中的温度参照患儿的体温进行适当的调整,伴有呼吸困难与青紫患儿则给予其吸氧治疗,而后给予对照组静脉补充营养且有吞咽功能后行滴管喂养,观察组则采用间歇胃管喂养,具体如下。
1.2.1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儿行静脉内营养,经静脉给予其蛋白质、水分、热量、脂肪乳、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等,待其有吞咽功能后采用滴管喂养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儿体重并做好记录。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采用间歇胃管喂养,首先胃管置入后将胃液抽出,采用温生理盐水20ml或碳酸氢钠(1%),联合西咪替丁100mg(南京恒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H32023809)注射,留置胃管,每隔2~3h喂奶1次,初始奶量为5ml/kg,患儿具备自主吸乳功能后将胃管拔除,期间密切监测患儿体重并做好记录。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体重情况:治疗期间分别对两组患儿体重作监测记录,而后分时段于治疗2周、3周以及4周后对两组患儿平均体重情况进行对比;②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患儿治疗期间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暂停、呕吐、胃潴留以及哭闹等[2];③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重比较 观察组患儿于治疗2周、3周以及4周后的体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80例患儿中有3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观察组16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比较 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明显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低体重早产儿因其身体器官发育尚不完全,尤其是呼吸功能与胃消化功能存在较大障碍,吸吮、吞咽能力极差,故而出生后的反应能力较低,常不能哺乳或会因反流、呛咳等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而死亡,与此同时,患儿体内的能量贮存较少,为保证其生长发育需要,务必要给予其足够的蛋白质与热量[3]。
当前,条件较好的医院多给予患儿静脉高营养治疗,部分基层医院则采用周围静脉给予患儿白蛋白、葡萄糖、血浆以及电解质等,虽可有效补充营养,但因其氨基酸含量较低,因而正氮平衡并不能较好的维持,患儿极易出现体重下降或衰竭[4]。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胃管喂养有利于患儿尽早吃到母乳,母乳中营养较为丰富,可有效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故而有利于提高患儿存活率、改善今后的生活质量,因而尽早为患儿行间歇胃管喂养治疗尤为必要[5]。对患儿行间歇胃管喂养治疗过程中,会对胃肠道黏膜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加速胃肠道蠕动,刺激胰腺发育,少量多次的喂养有利于改善肠蠕动,一方面有利于确保早产儿日常营养需要,另一方面为患儿主动吸吮提供了锻炼机会,利于患儿体重快速增长。有研究表明[6],低体重早产儿且有机械通气必要的患儿需于其出生24h后为其行少量喂养,以确保患儿的耐受性,但应确保每日患儿的经口摄入量为120ml/kg,以实现其出生3d后的较大体重增长。我院在低体重早产儿间歇喂养治疗过程中,将每日的增加速度设定为10~20ml/kg,患儿均可耐受,且治疗期间患儿很少出现脱水、低血糖、晚发代谢性酸中毒、高胆红素血症、发热以及氮质血症等不良事件,进而有利于患儿机体功能的快速恢复,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故而认为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则行间歇胃管喂养,对照组患儿于治疗2周、3周以及4周后的体重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0.0%;且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充分表明低体重早产儿行间歇胃管喂养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静脉补充营养待有吞咽功能后行滴管喂养的效果。有报道称[7],动物试验中,3d不经口给予营养物质,其胃肠道黏膜便会出现萎缩,导致肠绒毛变平,长期不给予肠道喂养,单纯给予2~3周的静脉营养,初选并发症的风险极高,这与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低体重早产儿行间歇胃管喂养治疗后,有利于促使患儿体重增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有利于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韦冬英,陈绮雯,刘慧贤,等.低体重早产儿胃肠道内营养的临床研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15(10):800-801.
[2]庄泽吟,申星,林景明,等.分段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内营养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0,20(18):28-29.
[3]席竹叶,赵青.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鼻间歇胃管喂养及持续性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6(36):175-176.
[4]邢佑敏,张桂萍,颜利.重危早产儿早期间歇胃管喂养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5(06):683-684.
[5]刘晓娜,周春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内喂养新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6(01):134-135.
[6]李静.早产儿微量喂养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6(20):116-119.
[7]王慧娟.极低体重早产儿肠道喂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1,20(13):156-157.
(收稿日期:201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