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气化”浅议

2015-05-30 14:34徐由立周文亮康玉华王宝家相茹杨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焦脏腑气化

徐由立 周文亮 康玉华 王宝家 相茹 杨宇

【摘要】“气化于人,关乎寿夭”,人的生命过程实质就是气化过程的展开。三焦为全身水液、气机升降出入之通道,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文章试从三焦入手,浅议三焦在脏腑气化中的意义。

【关键词】三焦;脏腑;气化;气机

【中图分类号】R24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3-0046-02

三焦是“莫大于此的一个腑”,它盖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有名无形,号称“孤府”[1],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是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与气化的关系早在《内经》中已有阐述,但只局限于与下焦的关系,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历代医家对其继承并不断发展完善,孙一奎在《赤水玄珠·痞闭遗溺不禁辨》中提出:“膀胱藏水,三焦出水”的观点,明代赵献可认识到小便是一个涉及上、中、下三焦,肺、脾、肾多脏的复杂过程,故率先明确提出“三焦气化”之说。民国张锡纯则进一步提出“人生之气化以三焦部位为总纲”,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人之一身,皆气之所撑悬也,此气在下焦为元气,在中焦为中气,在上焦为大气”[2]。本文兹将三焦之脏腑气化作一浅显论述,略呈管见,供同道参考。

1 气化内涵

“气化”原是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即“万物之始皆气化”[3]。宇宙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气化的产物。人的气化功能存在于生命之始终,没有气化就没有生命,如《景景室医稿杂存》云:“人类伊始,气化之也……成胎至形,仍关气化也。免怀而后,鼻受天之气,口受地之味,真气所化,宗气、营、卫分而为三,由是化津、化液、化精、化血、精复化气,以奉养生身……养生以尽天年,全恃气化也。”[4]气化作用是生命存在的基本保证,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体现有三:一、机体元气、营气、精、津液等靠气化功能以相互转化,代谢物质的产生和排泄,如津化为汗、津液化溺、化涕、化唾、化泪等也离不开气化。其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靠气化得以滋养与生长。其三、脏腑功能靠气化来实现。

2 三焦概述

三焦,是贯穿于胸腹腔,包罗人体所有内脏的一个大腑,遍布人体胸腔、腹腔,联系上下,沟通表里,所有脏腑都分居在它上、中、下三个地带,受其包裹与保卫。《灵枢·营卫生会》云:“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如雾”主要指胸中,包括心、肺二脏;“中焦如沤”主要指上腹部,包括脾、胃及肝、胆等内脏;“下焦如渎”主要指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及大小肠。“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持诸气,总司人体之气化,《灵枢·决气篇》:“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营卫生会篇》:“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下焦不仅主泌别清浊,排泄代谢产物,且内寄肝肾相火,乙癸同源,能蒸腾化生阳气、阴精,以供养全身。如《中藏经》曰:“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注,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5]三焦气化功能正常,中焦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肺收元阳之气以成宗气,宣发肃降营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

3 三焦与脏腑气化

3.1 心肺阳气旺盛,上焦如雾。肺为华盖,居人体至高位。主行水,为水之上源;主气,司呼吸,为一身气之大主,主宣发肃降,肺气以宣降为顺。肺通过升降出入运动,使清气吸入,浊气呼出,实现吐故纳新,使卫阳蒸化,化津为汗,从玄府而出;并使上焦水液不断下输于肾和膀胱,气化为溺;肺的宣降,使气、血、津液若雾露之溉散布全身,即《灵枢·决气篇》:“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的功能体现。

心主血脉,君火是也。是人身热力来源,因心藏血脉之气,心动则血行诸经。又主神明,关系全身。虽然神志活动与五脏气化活动皆有关,但尤以心最为密切,正如《内经》中所强调的:“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在液为汗,汗为津液所化,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血为心所主,气化而为汗,正如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所说:“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

人体上焦之气化,依靠心肺之阳气以宣通。正如张锡纯云:“心肺居临其上,正当太阳部位。其阳气宣通,若日丽中天,暖光下照,而胃中所纳水谷,实借其阳气宣通之力,以运化精微而生气血,传送渣滓而为二便。升清降浊”[4]。同时中焦水谷化生的津液,在心肺作用下,进入脉中,与营气相合,变化为血,以濡养脏腑组织器官和官窍。

3.2 脾胃健运,中焦如沤。“中焦如沤”,是指脾胃的运化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以阴土而生于阳,主运化水谷;胃以阳土而降于阴,主受纳腐熟。脾以升为健,胃以降为和。二者的关系,《素问·刺禁论》总结为:“脾为之使,胃为之市。”水谷摄入后,由脾气升清而至心肺,滋养灌溉脏腑,营濡全身;胃气降浊受纳水谷,腐熟消化,糟粕下传,排出体外,完成了水谷运化的过程,即“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

此外脾胃不仅运化水谷,还能够运化水湿,实质上就是升清降浊。通过脾胃的气化作用,精微之气化为清阳而散布全身,重浊之气化为浊阴而排出体外。若脾胃气化枢机不利,常表现肠胃症状,如“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也可表现为水湿、痰饮、肿胀等水液代谢失常的症状。

脾胃地处中焦,脾胃之气即中气。张锡纯认为“中气为和降水火之机括,三焦气化之枢纽。”[6]五脏之中,心肺在上,上者宜降;肝肾在下,下者宜升;脾胃在中,通达上下,为升降之枢纽,朱丹溪说:“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肝肾之阴升,而成天地之泰。”[5]此外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心火下交,肾水上济,皆有赖于脾胃升降的斡旋。

3.3 肾膀胱气化有根,下焦如渎。“下焦者……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纳,以传导也”。饮食水谷所产生的水液糟粕达于下焦,通过前后阴排出体外。[7]《灵枢·营卫生会篇》也指出:“下焦者,别回肠,注入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肾居下焦,为先天,是人体阴阳的根本,三焦为中渎之府,膀胱为津液之府,肾以水脏而统率两个水府,所以《内经》又曰:“肾将两脏”。说明肾与膀胱表里相合,肾与三焦气化相通,关系密切,所以《灵枢·本藏》曰:“肾合三焦膀胱”[8]。

下焦不仅主泌别清浊,排泄代谢产物,且内寄肝肾相火,乙癸同源,能蒸腾化生阳气、阴精,以供养全身。肾属水而通于冬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内寓元阴元阳,宜于封藏固密,藏而不泄。肾中原气赖三焦的布散以达全身,故称“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原气由肾中先天之精所化,藏于脐下肾间,故又称为“肾间动气”,是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根本,脏腑经脉的活动、气血津液的化生无不赖其推动。

此外,肾藏精,主骨生髓通脑。另一方面入于胞宫则成孕,故《难经》又谓其“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因而骨髓充则力强,脑髓足则技巧。再者肾开窍于二阴,肾脉络膀胱,别脉通肛门,故二阴气化由肾所司。

4 结语

如上所述,气化是机体水液代谢,营养物质和能量转化方面的作用与机制,是对人体生命活动整个过程的具体概括。三焦者,主持诸气,为原气之别使,是水液、精微通行之道路,故《中藏经》曰:“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注,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

参考文献

[1]于亚娜,于建春,刘存志,等.论三焦气化说[J].中医杂志,2009,50(5):390.

[2]杜贵森.张锡纯论三焦气化及其临床运用[J].四川中医,1986,4:3.

[JP2][3]陈曦.中医“气化”概念诠释[J].世界中医药,2014,9(11):1414.[JP]

[4]周学胜.气机气化相关论及其实践意义[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12):26.

[5]钟梁,呼永河,周龙甫,等.试论“湿入三焦络”[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0):1146.

[6]王世冬.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3):1742.

[7]牟重临.“气化论”浅识[J].陕西中医,1986,7(19):438.

[8]田丽芳,田阳春.试论三焦与人体气化功能[J].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1996,2:43-45.

(收稿日期:2015.08.29)

猜你喜欢
三焦脏腑气化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小型垃圾热解气化焚烧厂碳排放计算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气化装置在线倒炉及优化改进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粉煤加压气化新局难破
从三焦湿热相火论治慢性肝病的体会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