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权问题与中美关系

2015-05-30 12:37:17杨微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人权状况

杨微

【摘 要】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间的关系起起伏伏,成因大致可分为地缘政治、经济冲突和人权问题。目前,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仍将存在。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可以简约化为“冲击—反应”模式。尽管问题的解决面临很多很大的困难,但只要中美双方从顾全大局出发,就人权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双方存在的分歧,人权问题是可以不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阻碍性因素的。

【关键词】 人权问题;中美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间的关系起起伏伏,成因大致可分为地缘政治、经济冲突和人权问题。美国由于其历史传统、政治文化、外交理念以及人权外交已经取得的成果等等因素使得美国在今后还将继续推行人权外交,这就意味着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仍将存在。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中美之间合作领域的扩大,美国需要更加务实地应对和处理中美之间所存在的人权问题的僵局,防止人权问题损害到更加广泛的中美关系。这就意味着中美之间可以围绕人权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以求妥善处理这个问题。

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更准确地说,是美国指责中国存在人权问题的人权外交而引发中国对此的反感和反驳乃至反击,可以简约化为“冲击—反应”模式。一方面,由于美国认为中国存在着侵犯人权的种种行为而对中国的指责;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认为美国的指责是不合法的,也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别有用心的,因而对美国的人权外交反感、反驳乃至反击。这两方面的内容其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认知上的误读或曲解?这个问题容易解决么?怎么解决?

首先,美国对中国的指责是否符合事实?为什么美国人只关注这些方面?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1994年中国人权报告》为例,以联合国人权公约的标准来看,美国对于中国的指责虽有某些夸大和曲解成分,但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中国宪法中虽有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政治自由、宗教自由的条款,以及制定了相关法律,但是缺乏切实执行法律条文的体制,以致许多侵犯这些人权的行为的发生。可是,为什么中国并不认为美国的指责是合理的呢?主要是因为美国只是从自己的价值理念来认知和评判中国的人权问题,而且几乎只看不足而没有肯定已经取得的进步。多数美国人习惯性地把促进民主和促进人权等同起来,于是他们认为,确立和保护人权需要建立一个较负责任的、较信得过的政府,一个较多元化和独立的社会。民主就体现在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政治责任和社会多元化的制度上。所以,美国所指责中国的人权问题也多集中在这些方面,而没有看到和肯定中国在经济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其次,中国认为美国的指责是不合法的,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主权应高于人权。现行的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法律体系是建立在各国平等和国家间条约具有神圣法律效力的观点之上,是建立在对以纯国家制度为基础的地缘政治的认识上。它认为不应有一个全球事务的强制者,国家之间应相互尊重各自的主权,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法律和政治上的平等排斥了任何使命的要求,包括为了人道的目的进行干涉。[1]所以,美国是否具有指责他国人权问题的权利呢?况且美国国内的人权状况也并非无可挑剔。

第三,中国人认为美国抓住中国的人权问题不放,其目的是为了干涉中国的内政,将其政治制度与文化价值观强加于人,企图以此造成中央政府权威性和合法性的削弱和丧失,地区分离势力的兴起,社会动乱,国家四分五裂,最终阻止中国的崛起。所以,人权外交只是美国推行其霸权政策的幌子,指责中国有人权问题也是别有用心的。

面对这三方面的不同理解,中美之间应该进行怎样的交流与合作,达成怎样的共识呢?

指责中国人权状况的合理性:中国应该承认人权状况的确存在着许多方面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美国应该认识到民主不能等同于人权,人权应该包含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应该积极看待中国的改革,肯定已经取得的进步;应该认识到美国式民主的某些局限和特性,以及对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要更有耐心。

指责中国人权状况的合法性:中国应该承认国际方面关注中国人权状况是合法的,还要认识到评价别国的人权状况并不需要本国人权状况无可指责作为前提;每个人都可以充当人权问题的警察;每个人都有权对其他国家人权状况给与关注。同时,美国应该积极邀请中国参与有关人权方面的国际法制度建设和人道主义行动,开始把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转变为部分的共识和合作。

指责中国人权状况的别有用心:由于美国外交战略中始终存在着孤立主义与扩张主义的矛盾、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矛盾;后冷战时期美国外交目标方面存在着经济、安全和人权中究竟应以哪一个为重。而且,人权斗争经常和其他领域的斗争混杂在一起,这就使得美国的人权政策其本身就存在着“是手段还是目的”上的模糊不清,当然人权外交的对象国会因为自己在立场和认知上的不同更会怀疑美国人的动机。所以,美国在对中国的人权外交上尽量少采取强制性手段,以经济制裁相威胁,而应该多采取规劝、鼓励、合作的手段;同时,人权问题应多委托非政府组织来做,以减弱中国对此的疑心。

即使这些应对方略是全面的,中美之间的人权问题的解决依然困难重重。这主要是因为人权问题是一个感情上或道德上的问题,事关对错,妥协的余地比较小;人权问题还涉及到中国执政党的合法性以及影响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威望和地位;所以,解决此问题并非易事。

由于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中国人对于涉及到主权、民族尊严和自决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极其敏感。美国对中国人权状况的百般指责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引发了他们对美国的不满,使得他们有可能从主观上抵制这个问题的解决。美国将人权问题和民主问题等同起来,力图推动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并指责中国政治的一党独裁,质疑其合法性,激起了执政党对此问题的解决存有戒心,在推动改革上可能会有所保留。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且自我定位为最大的第三世界国家,承认自己存在人权问题无疑是需要很大勇气的,特别是对非常爱面子的中国人而言。

总之,尽管问题的解决面临很多很大的困难,但只要中美双方从顾全大局出发,就人权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妥善地处理好双方存在的分歧,人权问题是可以不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阻碍性因素的。

参考文献

[1]周琪:《美国人权外交及有关争论》,《美国研究》1998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人权状况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时代人物(2019年27期)2019-10-23 06:12:26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38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论社会组织的人权价值
论人权的三个化身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