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苑
摘要:《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是肖邦创作的波罗乃兹这一独特音乐体裁中旋律戏剧性丰富、情感表达既含蓄又饱满的一首。与肖邦成熟时期创作的庄严、优雅、贵族气息浓郁的波罗乃兹舞曲相比,本曲保留并延续了早期波罗乃兹中的舞曲节奏及性格特征,极富诗意。该乐曲在遵循着形式相对固定的写作格式中,运用了较高的钢琴演奏技巧性,节奏缓急交替,音乐在表现淳朴、自然的抒情性色彩的同时,并未掺杂过多华贵、庄重之感,但也不失波罗乃兹舞曲的戏剧性特征,暗含一丝英雄主义情怀。本文将通过对本曲的背景及作品分析,进一步阐述肖邦在这一特殊音乐体裁中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肖邦 波罗乃兹 背景 情感分析
波罗乃兹舞曲起源于16世纪的波兰民间歌舞的伴奏,又称 “波兰舞曲”,以中速的三拍子为主,波罗乃兹舞曲在肖邦的钢琴创作中占据着极其独特的地位。波罗乃兹舞曲作为波兰历史文化的产物,最浓重的音乐特点就是它的民族性。波罗乃兹作为一种民间传统风俗舞蹈在进入波兰宫廷为贵族所推崇后,也使得波罗乃兹舞曲更加庄严化、正式化。肖邦利用并将这种音乐体裁发展至顶峰,《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便是其中水准极高的作品之一。
一、肖邦《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的创作背景
《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作于1834-1835年,献给约瑟夫·德绍尔的一首作品。此时的肖邦身处巴黎,正值得意时期。在这之前,肖邦离开故土远赴维也纳深造,在赴巴黎进修途中却得知沙俄入侵、华沙沦陷的消息,令他的拳拳爱国之情重新燃起。1831年9月肖邦移居至巴黎后,凭借自己高超的音乐造诣,很快便从事起钢琴创作、演奏及为贵族教学的工作。不但使肖邦经济稳定,并且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以此结识了一大批艺术家,包括文学家雨果,音乐家门德尔松、柏辽兹等。这使肖邦在感受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艺术氛围的同时,激发起自己强烈的创作欲望,尝试打破传统音乐创作的界限,艺术思想不断完善,走向成熟。《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便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这首曲子在潜移默化中,反映了肖邦细腻而丰富的内心情感。通过诗人倾诉般优美的主题旋律表现自己巴黎生活的平静,充满着梦幻与和谐;又借助波罗乃兹这一民族性极强的体裁中所蕴含的旋律进行中力度对比以及不协和因素的出现等作曲手法,隐含着肖邦对祖国的眷恋与思念,诠释了肖邦一颗包含深厚情感的赤子之心。
二、肖邦《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的结构及情感分析
对于这首波罗乃兹的创作,肖邦依然遵循着早期舞曲写作的模式,采用复三部曲式A-B-A的结构。
主部A的引子从低音区开始,用热烈的快板进行一系列双手反附点推进,干净利索地将高音落在重属导和弦上,此时力度由ff渐强至fff,且音区大幅增高,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仿佛在描写波兰民族对沙俄残暴欺压的抗争。后用持续的强音解决至主和弦将主题引出。仅是这个短短的引子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主题由弱起开始,用一种相对轻柔的力度缓缓奏出优雅、柔和的旋律,附属和弦隐藏在其中,加之右手连续的级进上行,在稳定主题连续性的同时增强了旋律性,显得轻盈又美妙。之后的中段用属和弦的柱式排列轻声进入后以琶音向上排列出重属导的分解和弦后解决,反复多次,停留在属和弦后引出一段主题发展材料,似乎又一次用婉转的语言对遥远的故乡诉说内心悸动,最后一小节在渐强的力度中用刻意营造的装饰性倚音和的颤音在升c小调上引出主题再现。这也体现出肖邦善于对各类装饰音的巧妙运用,如经过性的华彩乐句、乐节等,使音乐更加引人入胜。
中部B的主题由较缓慢的速度奏出,调性转位相对温暖的降D大调,右手奏出的旋律收放自如,缓缓流动;左手衬托式和弦轻声铺垫,柔美不失性格。随后的乐句在自然流动中增加了些许不协和因素,使旋律产生了轻微的摩擦感以推进戏剧性发展。之后的旋律转至低声部,素材源于主题,右手的柱式和弦衬托着左手用跌宕起伏的旋律,仿佛对话一般。随着不协和程度增加,调性游离至降b小调、c小调、降B大调等,最终通过降E大调属到主的进行,在降A和降D大调的导七和弦上缓缓引出中部主题的再现。肖邦的钢琴作品之所以让人感到充满前进的动感,与他对和声语言的组织和变换密切相关,这也是肖邦钢琴作品最独特的魅力。
与肖邦早起的波罗乃兹舞曲无异,在中部再现的结尾处标有(D.C.senza repetizione sinal Fine),将再现主部,形成再现部A,调性回到升c小调并结束全曲。
三、结语
这首《升c小调波罗乃兹舞曲》Op.26是肖邦刻画细腻、情感充沛的优秀之作,全曲带有浓郁的“波兰情结”。在肖邦漂泊他乡时,这种思乡之情只能通过运用波罗乃兹这种特殊的体裁得到抚慰,这也使得肖邦在极大的程度上成就了波罗乃兹舞曲的发展,使波罗乃兹舞曲从原始的伴奏性舞曲提升到一种器乐性极强、欣赏度极高的钢琴体裁。本曲虽然没有涉及到太多描写波兰宫廷雄壮、豪迈气势的场景,肖邦却用依然浓厚的“波兰”语调对祖国低声诉说着作者内心的一片热忱。
参考文献:
[1]姚传崧.肖邦音乐创作及波兰舞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陈旭.诗人的抒情篇章 游子的爱国心声——试论肖邦的钢琴音乐创作[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05).
[3]狄其安.论肖邦钢琴作品的和声特点[J].音乐研究,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