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中的春天形象

2015-05-30 08:35:27郭倩倩
艺术评鉴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尼诺夫拉赫玛全曲

郭倩倩

摘要:美国人沃尔特·昆斯给予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一个言简意赅的定义:它就是一个静谧的月圆之夜;它就是风儿嬉戏树叶的沙沙声;它就是夜深人静之时远处传来的无名声响;它是心与心交流的唯一语言,两个敏感的灵魂通过它相识相知;它传递的是无尽的爱怜,诉述的是人间的深情;它还有着一个同胞姐妹,她的名字叫作诗歌——而她们共同的母亲哟,确是人生说不尽道不同的苦难!昆斯这一席话形象地道出了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自然、纯净、注重内在的特点。

关键词:赫玛尼诺夫 音乐意义

他注重音乐的自然性,不做作并也不刻意修饰,一切跟随自己的心,他一直追求自然和舒适的生活创作坏境,他一直在追求着自然的创作风格。所有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也不难看出有很多描述春天的音响形象象征的作品。这些象征性作品多数是以音响效果为主要体现特征。在俄罗斯的文化中,春天向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象征着严寒的终结和生命的迸发。拉赫玛尼诺夫就春天这个象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激动的感情,就如同德彪西喜爱用海的形象表达内心复杂的心情。同样的,在拉赫玛尼诺夫热情欢喜的音乐想象中,春天无疑是这种情绪的象征。

他作为一个音乐画家,描绘了一系列俄罗斯最优美的风景,他歌颂大自然不屈的美丽,把生活情绪中深刻的矛盾蕴含其中,被压抑的充满矛盾的人的形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中寻找心灵创伤的慰藉和庇护。

拉赫玛尼诺夫春天主题的作品大多是以浪漫曲见多,借用象征主义诗人的诗词谱曲,通常是以春天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生机勃勃的形象来抒发自己心中对未来或对革命美好的期望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其主题音乐作品有:康塔塔《春》、歌曲《野菊花》、《瑟凡亚宁》、《春潮》、《紫丁香》、《绿色之歌》、《越过小河》、合唱曲《松鼠》、《雏菊》等。

《紫丁香》是一首短小但却汇集深厚感情的二段式艺术歌曲,是拉赫玛尼诺夫春天象征的代表作。这首歌曲无论从旋律或是钢琴伴奏上都洋溢着春天万物复苏,积极向上的感觉。全曲分为两段,每段是两句各四个小节的方整型乐句。第一段描写着早晨的丁香花会令人心旷神怡,因为丁香花一般为四瓣的花,鲜有五瓣的。于是在俄罗斯有着这样的一种说法,谁找到了五瓣丁香花,谁就能找到幸福。所以在第二段讲述着作者相信自己的幸福会像丁香花在某处悄悄绽放。曲子有简短的引子和尾声。两段的对比虽然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后段在细节上有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又和歌词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全曲的旋律以和谐的大三度和纯四度进行为主,风格明亮、清新。

全曲是降A大调,首先从中音区展开旋律。第一段从三个音的小乐汇开始,接着旋律逐渐拉长,局部乐句在中间增添音符,使句子显得紧凑,给人一种慢慢舒展开的感觉,并且在歌词和视觉想象上给人一种风景由远逐渐拉近的感觉——从清晨、朝霞再到小草和露珠,从新鲜的空气到远处的丁香花。这段采用六连音的伴奏织体。给人梦幻般的流动感,伴奏三四度分解和弦的向上进行,表现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感觉。

第二段由强有力的音符开始,与前面的第二句有相似之处。接着有一个向下属小调的离调。接着旋律不断停留在三音上,最后一句又与前面相呼应。紧接着又有一个高潮的出现,再次停留在三音上,给人一种逐渐消散的感觉。在伴奏织体上较于第一段有些细微的变化,第二段的开始伴奏变成了一种和旋律互相辉映的诉说的形式,给人一种看到丁香花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激动的感情。两个小节之后,继续着春天的伴奏形式。

整首乐曲宁静典雅,伴奏织体和旋律的紧密结合,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但是又略带一丝感伤,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想象。全曲以自然音为主,音乐质朴生动。将春天的形象同自己的愿望融为一体。

其中浪漫曲《春潮》也是这一象征形象的代表作。这首曲子是由丘特切夫作词,描写了北国大地回春,残雪尚未融化。冰河的消融和潮水拍岸,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该曲是拉赫玛尼诺夫创作于19世纪十月革命爆发前期,拉赫玛尼诺夫期盼着黎明的到来,胜利的消息,因此创作了这首曲子鼓舞士气。

《春潮》是一首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单主题展开的二段式结构。其中《春潮》的动机是曲子开头两个小节的引子。伴奏的右手是成涌动带状的六连音分解和弦,形成了一种海浪拍打沙滩的音响效果。其中加入降Ⅵ级和弦外音并且左右手形成了八度的同步运动。使原本单调的伴奏丰富了起来。六连音和三连音的结合形成了前进和稳定的矛盾效果。形象的勾勒出了春潮不安涌动的效果。在力度表现上,拉赫玛尼诺夫在整体都是p的基础上将春潮动机加入了渐强和减弱,生动的描绘了潮水潮落,跌宕起伏的效果。

动机过后,作者采用旋律下行的并两次回转的上行的形式来配合潮水的翻滚。并在第一段中采用了顶针的手法,使音乐使于主音并终于主音,明确了降E调的调性。左手的伴奏织体由春潮的东西转化为右手不断的二度回转上行随后又不断的回落,浪潮缓缓流淌,开始频繁的有小高潮,的而左手也由单音变化为柱式和弦。春潮动机音与音之间的密度加厚,力度也不断在加强,肯定了春潮的来临之势不可阻挡。

在第一个高潮之前,伴奏织体转换为左右手连续的柱式和弦,以三连音的形式不停地推动着旋律的前进,配合着歌词“它向四周大声宣告”,犹如是一阵阵的钟声,在向人们宣布着春天的到来。第22个小节开始,音乐趋于平静,少了些先前热闹的情景。拉赫玛尼诺夫利用较长的人声休止加入了钢琴的旋律与之作应答。在表达着春天来了的激动心情之时同时加入春潮的动机,不但抒发着感情也巩固着乐思。

在歌曲的最后,“恬静的,温暖五月时光,还有那青春的轮舞快乐地随着它向前”,伴奏织体再次运用三连音的柱式和弦,犹如为舞蹈伴奏的鼓点,描绘着在春光明媚下人们载歌载舞的情景,并且伴奏的力度pp-mf-f-ff的不断递增,速度的不断加快,最后以fff为结尾。最后的尾声钢琴以柱式和弦一泻千里,并在rubato的自由节奏下结束了全曲。表现了作者借由对春天来临的渴望,抒发着自己对即将来临的革命的无限期待。

猜你喜欢
尼诺夫拉赫玛全曲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剧影月报(2021年5期)2021-11-14 17:30:02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乐府新声(2021年3期)2021-11-04 09:21:46
浅谈拉赫玛尼诺夫钢琴作品的创作风格——以《音画练习曲》Op.39 NO.9为例
心声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20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北方音乐(2017年15期)2017-10-11 01:19:51
试论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的演奏技巧及方法
北方音乐(2017年17期)2017-01-30 10: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