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万
一直以来,笔者觉得写作文并不難。写文章,就是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还有自己亲身碰到的写下来,只要有意义,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心里怎么想,纸上就怎么写。把有趣的写下来,把感人的写下来,就是好作文。
话虽这样说,可真正做起来,并不这么简单。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这么些年了,有些时候对于部分学生的作文还真是头痛。不管老师怎么说,怎么引导,学生就是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老师说破了嘴,学生却是提起笔来一个字也写不出,实在逼急了,就像挤牙膏一样,半天写十几个字。等到老师要作文了,就从作文书上找一篇,抄下来交给老师完任务。曾经有一次作文,全班有七八个同学抄的是同一篇作文。更可笑的是,明明是山东的学生,却写自己的家住在北京城。还有的小学生写作文开头一句就是“中考结束了,我回到了家……”
慢慢的我感觉到,这不只是学生的问题,更多还是老师做的不够。学生接触作文太少,根本不懂的作文是什么,老师该怎么做?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学习中去慢慢的引导。我开始有意地去找一些《山东教育》《山东教育报》《小学生作文》等来读。遇到好的方法就在课堂上试一试;遇到好的小作文就读给学生听一听,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再把听到的文章写一写,比较一下,提高自己;我还让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树叶、小草、白云、夕阳,在雪中嬉戏,雨中看柳……慢慢的,孩子们开始接受作文了。也就在这时候,孩子们更多的接触到一些优秀的作文书刊,像《小学生拼音报》《当代小学生》《少年天地》《快乐作文》……更多的孩子喜欢上了作文。我也在一篇篇的小文章中学到了许多。
我注意到我的作文教学的问题:作文课堂中,教师在黑板上把作文题目一写了事。即使你列要求,念范文,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离太远,不但从观念上是盲目性、随意性、应付性的表现,而且还使这种教学模式:内容空洞,形式单一,课堂气氛凝滞,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茫然不知所从,根本不知要写什么。只能根据老师的范文、举例生硬的编造几句,苦涩、干瘪,当然不会有好文章。
作文批改的方法过于拘紧、僵化、不灵活。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用一个成年人的认识水平和看待事物的标准,来分析评价学生的作文。这种做法不仅扼杀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试想:一个学生一学期写了十多篇,乃至更多篇文章,而老师一篇都不中意。虽然,学生出力不小,但是收获不大,甚至还要受批评,你说学生喜欢写作文吗?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开始总结一些作文的教学工作和注意事项。要写好作文,要注意几点。
首先,重视小学生对材料的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重视小学生对材料的积累是很重要的。我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1)打破传统的束缚,变两周写一篇作文为一周一篇甚至要更多。总之,好的文章是学生写出来的,改出来的,作文能力的提高是练出来的。根据实际,随时练习,而每次作文训练的材料,都来自周围的人和事,学生有东西可写。
(2)多上语文活动课,多布置观察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注意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中发现和积累材料。
(3)分类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方法,也学会了观察。
然后,教师精心编写作文教案。作文课前,我首先要做的就是详尽而细致地编写教案。教案中有明确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方法、要求、步骤、教学时间及活动安排。教案中力求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获取新知与作文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写文章要选择恰当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是习作的基础。要选自己熟悉的、熟知的,这样才能有东西可写。要选择真实的材料,文章的材料应当真实、可靠、可信,合情合理。我们平时习作,选择材料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比较了解的题材,最好是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有真实感的材料。只有这些真实可信的材料,才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说服力,才能打动人,才能给人以启迪,才能引人入胜、引起共鸣。
接着,优化作文课堂教学。首先,拟订好作文题目是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拟订作文题目时,应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所命名的作文题目:一要新,要紧跟时代;二要小,范围小,好下笔;三要具体,不能抽象、含糊不清;四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传统作文教学中“《暑假里的一件事》《学习某某》”等这些作文题目,因为范围过大,概念模糊、笼统不清,又缺乏新意,学生自然讨厌。而相反,如“《老师,我想对你说》《我的绝活》《我的同桌》”等这些作文题目,因其具体、面小、表意明确,时代感强烈,就常常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其次,作文题目拟好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围绕题目多写。小学生作文(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作文),文章篇幅的长短是很重要。只有常写、多写,才能提高小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多写”的第一层含义,也是“多写”的字面意义。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写”还有一个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在一堂作文课中,写的作文篇幅较长,或篇数较多。简而言之,也就是说,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写作的速度。
再次,改革作文批改方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特别是,作文批改方面,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有童心、爱心,用小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作文,要多鼓励孩子们,多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作文批改中,要能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在给学生下评语时,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谈心、交流”,不可以师者或长者的身份,空泛地说教;更不能板着面孔,生硬地写上“优”“良”“较好”之类,不着边际的评语;或写上“内容丰富”等这类格式化的陈腔滥调;对此,学生也不会认同。
提倡学生参与评改,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评改别人的作文,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别人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严格要求学生评改作文的程序。学生批改作文要坚持从字、词、句、段入手,逐层深入,边看边说。第一遍,先看字体是否工整,书面是否干净,是否有错别字;第二遍,看词语运用是否得当;第三遍,看句子是否通顺;第四遍,看段落是否合理;第五遍,看中心是否突出;第六遍,看是否有教育意义。这样批改作文,不仅培养了学生认真“工作”的态度,又锻炼了他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我常让学生参与批改作文,事后,把作文收上来,教师再逐篇审批。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突出了练为主线,效为主旨;又没有脱离作文,对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清二楚,对学生的“工作”态度明明白白,收效甚大。
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一年一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生活中不是缺少“新与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平时要耐心观察,注意在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新颖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贴近生活,写出更好的作文来。
总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学生的作文都慢慢地提高了,感觉自己的作文水平也有了进步。继续努力,相信明天的我们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