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工程背景、地域文化及站房设计等方面介绍了乌兰浩特铁路客站设计,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背景;地域文化;站房设计;功能
【Abstract】The article introduced Wulanhaot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region culture and station design etc. railroad guest station design and take expecting as to is similar to engineering to provide to draw lessons.
【Key words】Engineering background;Region culture;Station design;Function
在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铁路开始了第三轮客站建设的新高潮,新的设计理念和新的设计标准对客站的功能流线、空间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者要探求合适的建筑语言及先进的建筑技术来满足旅客对舒适、人性化站房的追求。据铁道部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有将近3000多个中小型站房要改造新建,乌兰浩特站房就是在这个情景下诞生的一个典型的蕴涵民族文化的中型站房。
1. 工程背景及地域文化
乌兰浩特,蒙语意为“红色的城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是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地。乌兰浩特市是兴安盟盟委、盟行署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总面积865.15平方公里,总人口28.3万人。乌兰浩特市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经济建设条件优越。经过几年的结构调整,工业已经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电力、化工、冶金建材、乳业为重点的产业格局。乌兰浩特市是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活动的中心,可以说蒙元文化深深影响着当地市民的生活和工作;一些蒙元文化特征的符号和装饰构件在建筑物上随处可见。
座落在乌兰浩特市罕山之巅的成吉思汗大庙,是当今世界上纪念成吉思汗的唯一祠庙, 是一座融汉、蒙、藏三个民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庙宇,从正面看是“山”字形。正殿当中有16根粗大的红漆明柱,四周绘有反映成吉思汗业绩的精美图案。
铁路运输方面白阿(白城至阿尔山)铁路纵贯市区南北,有乌兰浩特始发至北京、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的直达列车。旧火车站已不能满足当地的交通和经济的发展,兴安盟及乌兰浩特市领导对车站的设计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并对站房设计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新火车站的建成对该区域的城市空间演变、商业形态、居住生活模式、交通系统组织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使车站及周边地区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更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2. 站房设计
2.1立面创意。
由于乌兰浩特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当地政府经过多年的研究、整理,把乌兰浩特市确定为“蒙元文化园林城市”。乌兰浩特火车站作为城市的窗口及市内建筑主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既要直观的体现城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又要满足交通上的使用功能。在这个大背景下,设计者采用先进设计理念,注重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使空间景观与地面景观相协调,提高站房景观环境,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建筑。在充分考虑与广场景观的结合的同时,紧扣“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五性原则,整个设计强调了空间与地域文化的互融,力图创造一个人、历史、文化与环境和谐共融的都市生态车站。在确保作为现代交通枢纽火车站的平面流线功能外,着重通过建筑形式以体现乌兰浩特浓厚的“蒙元文化”背景。在建筑的中央塑造了21米直径圆形蒙古包建筑基本符号,顶部女儿墙层层退缩,与吉思汗大庙相呼应。售票及进站、出站口上部女儿墙提炼了蒙古特有装饰符号,站房两侧的圆形窗提炼于蒙古转法轮以体现蒙元文化建筑特色。蒙古民族传统文化历来尚白贵蓝,蓝色标志广阔、神秘和永恒的苍天,白色代表纯洁、吉祥,本方案以白、蓝两色为基调,以强调其特色。为了更好的体现地域文化在该地区的深远影响,在细部如立面造型、建筑小品、铺地的图案设计上,运用当地文化中常见的一些符号进行细部处理,使整个设计与文化相互结合得更巧妙。
2.2 平面功能分区与流线组织。
站房为二层,一层层高按7.5m考虑,二层层高候车大厅按10.0m设计,其它房间按4.50m设计。一层主要由车站候车、售票、行包、办公等构成,二层为高候车大厅、办公及设备用房组成。它们之间的人流体系既自成一体又联系紧密,合理地布置人行通道、出入口,方便人流集散和换乘。紧密结合车站设计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及交通流线组织,使各功能分区之间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利用站前平台和站前广场作为人流集散的主要场地。通过平面功能分区,主要人流集中部分——候车室部分设于站房中部正对广场,易于集散;售票处设于广场南侧,主要面对到达车站的人流,符合乘客先购票后乘车的流程;行包房设于广场北侧,靠近出站人流,方便乘客出站后领取行包;办公用房穿插设置于其它部分之间,方便车站管理。以上各部分形成有机的统一体。通过总平面各功能区的合理设置,有效地完成了建筑空间对工程周边各片区客流的吸引。通过步行体系的建
立,使人流与车流之间形成了立体的交通流线模式,使各交通模式与铁路之间的换乘高效便捷。旅客竖向交通以自动扶梯为主,在一层大厅设有两部自动扶梯,设有一部残疾人电梯。普通楼梯六部,分布在主要出入口处,满足正常使用和疏散要求。
2.3 细部设计。
站房正立面采用白色烧毛化岗岩,其它三面为白色涂料;主色调以白色和蓝色为主。站房室内以面砖,玻璃和金属材料组合使用,形成纯朴的质感,反衬出开阔的候车空间。站房外门的尺寸除了满足人群通行的正常疏散要求之外,为了门在建筑立面上与建筑比例、尺度协调,门高做为4.0米,这样符合人的心理感受和视觉感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汲取,窗户的分割上也力求避免窗框遮挡视线,让候车旅客很好得欣赏站外的景观,形成室内空间向外拓展的效果。在主入口处外挑较大尺寸雨棚,使上下两部分虚实结合,相得益彰;整个外立面凸凹有致,高低错落,尽量避免一字型建筑物的呆滞感。另外由于当地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设计过程中将屋顶蒙古包与网架屋面采用分层分割,既满足了造型,又很好的解决了屋面保温隔热问题。
3. 结语
乌兰浩特站房于2007年4月开工,当年12月竣工验收。站房设计得到了铁路局和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认为有机地将地域文化与铁路建筑结合为一体,很好的满足新型铁路旅客站房的应有功能。
参考文献
[1] 《GB50226-95》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 [S]
[2] 《GB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S]
[3] 《 TB10083-2005》 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 [S]
[4] 《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S]
[5] 《建筑创作》2007.04期刊
[6] (英)朱利安.罗斯(Julian ross) 火车站-规划、设计和管理[Z]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7] 郑键. 创新建设理念建造一批百年不朽的铁路客站[J] 中国铁道
[文章编号]1619-2737(2015)06-16-032
[作者简介]张振义,职称: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