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洪 段进刚
[摘 要]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就是校园精神文化,它既是一个学校的支柱,又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拟从和田地区民汉合校的角度来研究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并在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和田市五中名校长工作室的成员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具体实践,对其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和田地区校园精神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民汉合校 校园精神文化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096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引领学校发展的基石和支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田地区是一个典型的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区,本文以普通高中一所(和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初级中学三所(和田市第五中学、民丰县民汉初级中学、于田县CEC希望学校),小学三所(民丰县民汉小学,和田县第三小学、策勒县第二小学)为研究对象,进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前期的走访、调研中发现,随着近几年对口援和力度逐渐加大,和田地区学校硬件设施大为改善,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却没有跟上,这使得学生的思想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认真研究和讨论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教师缺乏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可以主要概括为求是、求实和求真。和田作为新疆最南边的维吾尔族聚居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相对落后,部分教师受传统宗教思想的影响,科学精神缺失,思维方式不灵活,把自己的思想成果绝对化,缺少探索和发现的精神。由于他们是传播知识的公众领袖,他们的弱点会影响到社会,被人们所盲从,这必将给和田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后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更不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
2.学生人文素质不高
首先应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因为人文素质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然而,目前学生的人文素质并没有随时代的发展以及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比如有些学生缺少责任感,不仅社会责任感缺乏,就连家庭责任感和个人责任感也欠缺。社会公平需要正义的社会制度来支撑,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然而,部分学生在和田经济快速发展的冲击下,个人主义泛滥,缺少正义感,缺乏公平意识。
3.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部分民汉学生对创新精神有着模糊的认识,他们不知道创新和标新立异有什么不同,脱离客观实际,一味地进行模仿和花样翻新。他们只重视形式,而忽略了本质和创新;只关注“面子工程”,而忽略了自身素养的提高。更多的学生只是机械性地照学照搬,缺乏创新意识。
4.学生民族文化意识淡漠
面对和田地区日益浓厚的宗教氛围——民俗宗教化、宗教极端化,学校成了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战场。学校作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在广大师生中必须大力培育“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弘扬以“爱国、爱疆、爱家乡”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搞好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祖国统一,全面加强以弘扬新疆精神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二、 建议及对策
基于以上分析,和田市第五中学作为和田地区优秀中小学校之一,应当挑起重担,以名校长工作室为依托,带领全体成员学校,进行民汉合校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研究。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具有和田特色的研究成果,为和田地区民汉合校的中小学文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还可以充实我国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研究理论,使和田的教育教学有新的发展和进步。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校风建设
校风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具有的思想行为作风,是体现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和精神面貌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的灵魂和气质,也是学校立校之根本。比如,学校要有自己的“校训”“校歌”和“校徽”,除每周一固定的升旗仪式外,还应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培养教师和学生热爱关心国家、社会、学校的意识,从而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
(2)教风建设
在教风建设中,学校应加强师德教育,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三观”,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教师良好的生活作风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作为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加强教师备课管理,定期开展备课检查与优质课评比活动;加强教科研活动开展力度,通过教学改革实验、教研活动等途径,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加强教师的爱心教育,坚决消除轻视后进生的现象 ,同时培养一批有着“严谨、敬业、尚真、奉献”精神的人民教师。
(3)学风建设
学风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要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要大力倡导刻苦学习精神,鼓励学生勤奋笃学,奋发向上。同时,要传授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逐步形成“博学、慎思、明理、合作”的学风。
(4)班风建设
班风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基础,建设优良的班风,要从小事抓起。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对班风建设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班主任应做到重视班集体建设,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制订严明的班纪班规,关注班级学生心理动向,着重对问题学生进行细心教导。充分利用好每一次的班会课,让学生知道自己作为班级的一分子,有权利也有义务为班风建设献计献策。同时,班主任应该加强自身专业修养,不仅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加强班级管理方面的学习。同时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纪律管理,消除学生中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特别注重防止和制止学生参加非法宗教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非法宗教带来的危害。
2.校园精神文化阵地建设
(1)校园文化氛围建设
校园文化如同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一样,需要用精神和艺术去打扮。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园警示语、文化墙、名人格言,办好宣传橱窗、学习园地、校园广播站等,让学校的每一块墙壁说话,让校园的花草树木都能发挥育人功能,使校园成为培育人、感染人、熏陶人的物化环境。根据学校条件和学生成长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学年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校园文化艺术节、个人科技艺术展、英语手抄报、书法大赛等活动,使良好的校风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
(2)开展校园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应始终按照“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教育”工作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又有特长的学生,创建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学校发展内涵。
学校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应利用有限条件广泛开展广大师生感兴趣的文体活动。培养讲文明,懂礼貌,有正义感,关心他人,有强烈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学生,让学生能用良好的心态与他人和谐相处。丰富的文体活动能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校呈现出创先争优、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3.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建设美好家园
民族团结一直是民族地区经久不衰的主题,也是学校常抓不懈的主题教育。学校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民汉团结一家亲活动和民汉学生结对子等,将民族精神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心里。讲民族团结,传民族团结,使民族团结真正成为和谐校园传承的内容,使大家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只有搞好了民族团结,我们的校园才会稳定,只有懂得了民族团结,才能为祖国好好出力,去建设祖国,去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4.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美丽和谐校园
人不能离开人际关系而生活,人的精神、人的信念的形成,人的积极性的发挥,无一不与人际关系有关。因此,优化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作为教育者就该和学生成为“交心的朋友”,和他们建立起良性的情感沟通的“桥梁”。只有他们充分地信任教师,才会把他们积极与消极的情感都倾吐出来,不会郁积于心。教师要像朋友一样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沟通,在沟通中,用一种平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动态。教师通过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使得他们在解决成长过程的问题中快速地成熟起来。
(2)协作的生生关系
21世纪是知识和经济的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最好的合作,这就需要讲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鼓励人与人的合作与信息的沟通。班级管理上要讲求民主、公平,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将班级荣誉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公。学校和班级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展示自我的舞台。
5.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校园精神文化阵地管理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因此在班级中应深入开展以“爱国、爱疆、爱家乡”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特别是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学校还应开展“创先争优、团结互助”为主题的创建活动,进行一系列的基础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艺术节、运动会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团结的乐趣,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学生中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抵制非法宗教、禁烟禁毒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坚持健康高雅的文化舆论导向,倡导高雅文化艺术进校园,让学生享受文化的盛宴,保证校园文化的先进方向。
6.将国学经典融入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应尝试着把国学教育与现代德育有机结合,把国学经典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去,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熏陶。将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团结教育精神月”活动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有力措施之一,把培养“五新”青年作为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滕松艳.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问题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2]谢华.校风——大学之精神[J].科技资讯,2012(6).
[3]王广东.中小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研究——以东营市育才学校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潘香春.校风,一所学校的特色和风格[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
[5]胡秋芝.建设适应孩子的《适性课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3).
[6]皇甫静.构建“三自主一工程”模式的校园平安育人机制[J].黑河学刊,2012(4).
[7]范梅.用爱温暖身边的贫困学生[J].课外阅读(中旬),2011(2).
[8]余江.浅论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导向[J].科学咨询,2009(21).
[9]金春峰.国学现代化与中国哲学史[J].孔子研究,2007(7).
(责任编辑 柳 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