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明 彭琼 方颖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三级课程正在积极推行,校本课程如何开发人们都在探讨。昭明小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有着丰富的校本资源亟待开发。昭明小学在过去的多年中,一直致力构建昭明文化,打造书香特色,树立昭明品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昭明小学向何处去,如何深度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深度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校课程全面改革,是实现学校个性化办学,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要平台和途径。
关键词:校本课程 特色 研发 地域 资源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校本课程开发细节
(一)成立机构,拟定方案。为使教材编写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我校成立了由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组成的领导小组及以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为组长的编写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校本教材开发和实施的领导工作,明确责任到编写小组,并组织各小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编写。各编写小组以“学科”或以“专题”为单位,首先制订出详细的教材编写方案,然后由校长把关,组织研讨,形成共识。要求编写组成员深入进行研讨,实施“三个一”活动,即“一周一研究,每月一汇报,每学期一总结”,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为校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培训,提高素养。编写校本教材,培训是基础。今年以来,我校先后4次邀请具有丰富编写经验的市教科所副所长安良海来校分别就校本教材编写的原则、步骤和方法等对参编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受训人次42人。每次培训长达4个多小时。通过培训,编写人员进一步弄懂了校本教材编写的目的与意义、方法与手段、框架与内容以及体例与结构等,夯实了理论基础,为下一步的编写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拟定篇目,搜集资料。篇目是校本教材编写的前提,它决定着资料搜集的方向和路径。篇目拟定得好与坏直接影响校本教材编写的质量。鉴于此,我们要求所有参编人员按照“科学严谨、简洁均衡”的原则拟定篇目,篇目初步确定后反复推敲斟酌,有效避免了内容相互交叉重叠、涵盖不全面以及种属不分等现象。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又进一步修改完善篇目,使篇目拟定始终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
二、突出课程要点,努力打造校本课程特色
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我校探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形成了以下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特点:
(一)全员参与。我校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打的是一场“人民战争”。参编者中既有领导,又有教师,既有学生,又有家长,真正做到了“全员全程参与”。如《少年梦昭明情》和《萧楚女的故事》》的编写,就是在全校2300名学生全员参与的基础上,经过层层筛选,精心挑选了60篇学生稿子作为教材内容。《襄阳晚报》发表了三(1)班学生家长王新春撰写的《昭明情思》一文,我们细细阅读后感觉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便将其收录到《少年梦昭明情》一书中。
(二)形成系列。我们构建了“博爱”“博闻”“崇理”“崇真”四大板块校本课程体系,从德育、教学、办学特色三个方面确定了校本课程编写的内容,三条主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旨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一是“博爱”系列——以学校深厚的昭明文化底蕴为依托,研发德育校本教材。我们编写的《少年梦昭明情》和《萧楚女的故事》,通过实施爱的教育,使昭明小学成为爱的家园、爱的港湾、爱的世界。我们编写的视频校本教材《葡萄伴我成长》,立足于“育人为本,养成为先”的理念,立足于日常教育实践,着力于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养成教育校本课程。通过种葡萄、护葡萄、摘葡萄、尝葡萄等校本课程的过程,使我校的行为养成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特色化,并以此促进形成优良的校风。我们编写的《昭明小学与世界》一书包含昭明篇,襄城篇,襄阳篇,湖北篇,中国篇,亚洲篇,世界篇。以小见大,让学生了解昭明小学与世界,从而培养孩子国际化的视野。
二是“博闻”系列——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编写语文校本教材。我们编写的《古老的中国神话》《美丽的汉字》《昭明娃娃学古诗》《魅力朗诵》《大家一起学楹联》《小口才大演讲》等,让孩子们充分回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生活,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积淀丰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讲故事、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儿童的文学素养。
三是“崇理”系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探索知识,编写数学校本教材。我们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原则,开发出《生活中的数学》等3本数学学科校本教材作为,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决心。我们编写的科技学科校本教材——《古城墙的诉说》一书,让学生从历史与科学的角度了解了古城墙,培养了孩子们热爱历史热爱文化的情操。
四是“崇真”体系——与学校特色教育相結合,研发艺术校本教材。我们编写的美术校本教材——《指尖艺术校园精灵》,通过剪纸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感悟了剪纸的魅力,在剪纸学习中孩子们多一份体验,多一份感悟、多一分收获、多一份成功和快乐。我们编写的体育校本教材——《安塞腰鼓进昭明》,让孩子们通过学打腰鼓练耐力,练合作,同时体悟鼓声中蕴含的中国人民的刚强与勇敢。我们编写的音乐校本教材——《昭明京韵》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了博大精深的国粹艺术。
(三)确保质量。在校本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科学性原则,按照规律有序推进。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突出“三性”。一是独创性。以“昭明”为本,以学校为本,以历史人物为本,努力挖掘各种人文资源,体现“昭明文化”特色,使其具有独一无二性,不可复制性,成为真正的、地道的校本教材。二是趣味性。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并配以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做到图文并茂,便于小学生阅读。三是综合性。吸收先进的课程理念,每一课后设计形成生动、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的练习或资料补充。
三、整体持续推进,促进师生共同全面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编写过程中,全体编写人员的专业水准得到极大提升。在教育观念上,新的课程理念和“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已在教师头脑中扎根,并逐步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方法上,活动课的实施,给教师提供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的实践空间和时间;在师生关系上,校本教材课架起了师生间的桥梁,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伙伴,协作的朋友,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浓厚;在自身素质上,教师通过自编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如今,会读书、会教书、会写书已成为昭明人孜孜以求的三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