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开言路,阅读促发展

2015-05-30 12:59:27王昆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笔者课文阅读教学

王昆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宗旨,就是要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挣脱“先识字,后读书”的束缚,重视发展儿童语言,充分调动儿童阅读的积极性,满足他们对阅读、写作的渴望。这一变革,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发展 执意问题

一、师生“穿针引线”,广开学生言路

阅读教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是有根据的,这个根据就是课文。而每一篇课文,尽管表達形式各异,但总有一条线索,这条线索就是课文的纲。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到这条线索上去,紧紧把住它,把课文学活。备每一课时,笔者都认真钻研教材,抓住课文的线索,把儿童的思维和语言引到点子上,然后在发散开来,努力做到“捕捉中心,把握整体,沟通思路,明了部分”。立足于教师“引线”,让学生自己“穿线”,即教“引”而学“发”。要达到上述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言路的“广”与“窄”影响很大。笔者就注意在“广”字上下功夫,就是必须照顾到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真正做到各抒己见。

二、课堂“留有余地”,加强说的训练

阅读教学中存在“重写轻说”的倾向。有人认为“口说为虚,动笔是实”,所以,在阅读教学中的“练”总是要落实在动笔写上。这一认识,随着今年阅读教学改革的进展,正逐步转变。因为现代社会里,由于传声技术的迅速发展,口头语言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过去许多靠文字传递的信息现在都用声音代替。一个人说话的技能技巧直接影响工作的效率。因此,“说”是小学语文诸能力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说与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笔者在“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就把正确处理“说”与“写”作为改革的重点。六七岁的儿童正处于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他们受外界影响快,记忆力强,语言思维发展迅速,因此,笔者把加强说的训练作为上好阅读课的重要内容。在讲读课、说话课的时间安排上“留有余地”,创设儿童口语语言训练的情境,最大限度地给儿童提供说话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扎扎实实地把说话基础打好。笔者主要从以下三点考虑:

1.课堂上学生说话和回答问题的时候,笔者注意让他们把话说清楚,讲完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说的话,笔者尽量耐心的让他们说,诱导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一句一句地教他们把话讲完整。

2.充分发挥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材中有大量可供多角色朗读的课文,角色间的对话丰富多彩。抓住这一特点,笔者除了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外,更着重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话练习。

3.充分运用课文提供的条件,进行必要的讲述训练。教材中绝大部分都是记叙人和事的课文,语言凝练、生动形象,与学生生活比较贴近。

三、改变课堂教学机构

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使之有利于对儿童进行说话训练,有利于培养儿童初步的学习能力。笔者组织学生应用汉语拼音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般经过3个环节。

1.应用汉语拼音疏通文字,扫清障碍。笔者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时一定要注意音节和汉字对照,发现错的声、韵、调立即订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又能正音学好普通话。

2.读文解题。教学《找骆驼》一课时,笔者问学生:“从课题上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最后一致认为这篇课文是讲怎样能找到骆驼,因为课题中的关键词是“找”。接着,笔者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找”学课文。

3.概括文章内容,迅速捕捉中心。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不要定“框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听取他们的发言,并及时加以指导。阅读中经常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四、只“引”不“逼”,让儿童质疑问题

儿童在阅读课文时,在教师教导下,如果能发现问题,提出疑难,说明他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才能把课文读懂。教师不要一味地“逼”学生答问。如教学《被饿死的猫》一课时,笔者首先“引”了一下:“从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什么?”学生甲经过思考提出:“这篇课文不好,猫的本性就是捉老鼠,不会被饿死的。”笔者没有马上表态,只“引”大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经过讨论,弄清楚课文是一篇童话,用“假设”的方式说道理。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对童话的表现手法也领悟了。

五、精心设问,引起争论,发展求异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要注意启发性,善于调动和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教学《牧羊人和狼》一课时,笔者只向学生发了一问:“如果你是牧羊人会怎么办?”问题一提出,学生争先恐后,讨论十分热烈。绝大多数小朋友说如果自己是牧羊人,一定不轻信狼的话,要仔细调查,弄清羊死的原因。有的小朋友甚至说要像电影上的大侦探波洛一样,把狼的诡计戳穿。儿童思维各异,而殊途同归,达到教学目的。

六、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教师在课堂上,要十分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状况,抓住学生思路能否畅通的关键,即主要矛盾,让学生无拘无束的各抒己见,解决矛盾,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比如,教学《飞行员的背心》一课时,学生对“橙黄色的背心”疑意重重,提出在海水中“白色”“鲜红”等也很显眼,为什么专用“橙黄”?笔者是可以立即解释的(白色易和海鸟如海鸥混淆,鲜红易和水上浮标混淆,等等),但没有,笔者认为学生不甚理解的主要矛盾在于“保护色”。保护色有2个作用,其一是显,其二是隐,有自然状态和人为规定2类。对于六七岁的儿童不能光用讲道理来解决。笔者提出“保护色”来让学生发表见闻,他们争先恐后发言:交通警蓝上衣上的袖套,红白相间的标杆,各色指示灯,草绿色军装,鸟的羽毛颜色,等等。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既让儿童进行了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的思维训练,又使道理化难为易,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广开言路,让思维之路畅通,课堂里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才会在书声琅琅、各抒己见、议论纷纷的环境中养成多语善言、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4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语文知识(2014年9期)2014-02-28 22:00:49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