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不停步

2015-05-30 12:18徐长杰陆健李晓慧墨影牛婵陈金灿
纺织服装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纺织

徐长杰 陆健 李晓慧 墨影 牛婵 陈金灿

10年纺织创新路

3月31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杂志社承办,经联合会各专业协会共同组织推荐评选的2014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颁奖盛典在北京首都大酒店举行。

从2005年到2014年,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活动正好走过了十个年头。

十年中,180名创新人物既是中国纺织产业十年发展的见证者,也是产业发展的灵魂。他们中有企业家、科学家、技术专家,有教育家和产业集群管理者,也有奋斗在一线的高知识技术工人。一路走来,我们从创新者的身上感受到了勇气和实干的力量。无论是带领企业困境突围再塑辉煌的企业老总,还是将产品带到世界市场的设计师,乃至在一线埋头苦干的一线工人,他们都在用亲身经历证明,只要敢于打破常规,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成就行业梦想。

如今,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种复杂因素制约着行业企业的发展,而此时,创新就成为了关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指出,在新常态下,行业发展的核心是推动转型升级,改变对投资驱动、要素驱动的依赖,转为依靠科技、品牌、管理、体制、机制及经营模式的创新来促进行业的发展,同时,要牢牢抓住创新驱动,发现新动力,再造新优势。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在创新之旅上艰辛的长途跋涉,越来越多的纺织人意识到了创新的重要性,并不断地投入到生死未卜的创新中去,以身体力行进行着一次次的大胆革新。

2014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榜

广州红棉国际时装城总经理

流通领域国际化之旅的“使者”: 卜晓强

在中国服装流通领域,红棉国际时装城总经理卜晓强已经成为创新的先锋与国际化通路的先驱者。

为打造成为国内时尚高档品牌的集聚中心,红棉率先在广州流花商圈打造韩国层,引进韩国服装品牌,实施“韩人治韩”管理模式;2014年3月又成立红棉欧洲部,标志着红棉国际化发展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为了让商家体验最新国际创意,感受最前沿的时尚潮流,红棉国际定期组织商户到欧洲、日本、韩国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参加国际重要时装周及服装博览会等;每年分批组织优质商户及设计师远赴意大利米兰,体验最新最前沿的时尚潮流。

2014年10月,卜晓强成立广州红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专业化战略定调未来电商发展,在4.0时代又一次走在了前面,成为红棉国际推进专业化战略的重大举措之一。

红棉国际时装城经两年多的努力,先后通过了广州市清洁生产优秀企业及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审。2014年7月份,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努力建设自身事业的同时,他从来不忘回馈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职责。在他的积极倡导下,红棉2010年成立了红棉慈善基金,累计捐赠总额达500多万元。

谈及创新感言,卜晓强表示,红棉在做的不止是颠覆性的创新,更是在奠基。长期以来,红棉在各个方面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助于创新的管理体系和框架结构,实现长期、可持续性的创新发展才是红棉的目标和使命。

张家港三得利染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敢为人先主动创新的典范:马新华

马新华以敢为人先的胆魄主动淘汰了年产2500万米面料、年产值近2亿元的两条落后生产线,带领企业转型,致力生态环保生产路径,研发出集成10项授权发明专利的“多花色新型纱线连续涂料染色技术和设备”。实现了染色全过程(含前处理在内)取水量、废水产生量、COD 产生量分别不超过1.6吨/吨纱、0.2吨/吨纱、0.3公斤/吨纱,与HJ/T185-2006《清洁生产标准 纺织业(棉印染)》规定的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相比,分别下降98%、99%、99%,实现了纱线染色的近零排放。

马新华还重视产品研发,企业目前累计开发新型面料500多个,多个系列填补国内空白,获得中国优秀印染面料一等奖等奖项。在他的带领下,企业还与多家下游企业——张家港金陵、南通东帝、南通隆迪、泰来家纺等纺织企业,建立稳固的产品开发战略合作关系,有效地利用行业资源,实现协同创新。

“创新是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杀手锏,所以创新应该成为企业发展中的一种习惯,创新需要一直持续下去,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获得“2014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的殊荣,马新华很意外也很高兴。未来他的担子仍然很重,而他会努力把压力变成动力,争取在创新的路上走得更远。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

做生态纺织发展的表率:尹惠来

尹惠来带领的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一直奉行以自主开发为主、合作开发为辅、引进消化吸收为补充的研发模式,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公司每年的资金计划都会保障销售收入的3%左右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

以创新为动力,坚持创新生态发展是互太一直坚持的理念。尹惠来始终坚持以超前的意识致力于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使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自主研发的具有魔术贴效果的针织面料、抗起毛起球弹力面料、随心裁经编面料等大大提升了互太的市场竞争力。

2014年,互太在企业技术中心基础上组建了“广州市低碳纺织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并在建立的广东省针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及广东省清洁生产技术创新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工业生态设计中心”。2014年,互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国家低碳(针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互太从成立之初就注重建立严格、合理的管理体系。2014年,公司稳步推进实施优化已有的管理体系,包括能源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工艺管理体系、生产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员工培养体系及生产现场管理等,并实施两化融合贯标,为首批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之一和广东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

日冠针织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绿色印染革新者:纪荣康

日冠针织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高精密大圆机、冷染直喷印花机,以印代染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该公司掌舵人纪荣康的带领下,由他主导的“双面冷染直印”技术,正在彻底颠覆着传统染整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现状,其“以印代染”的新工艺和新型设备,为染整行业带来了一次技术性的革命。

早在10年前,纪荣康就意识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所以日冠针织在2006年成立伊始,就致力于节能环保型印染设备的研发与生产,至今已申请专利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其创新产品冷染直喷印花机系列连续两年被福建省泉州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奖”。双面冷染直印机经国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出具查新报告,该技术在国内外尚属首创。

纪荣康告诉记者,公司自主研发的“ 双面冷染直印机”技术,让不少印染企业摆脱“高能耗”,特别是“以印代染”的新工艺和新型设备,不仅产能高、投资小,还能实现全智能化生产。纪荣康介绍,目前公司正在研发的“第四代”双面冷染直印机,是数控机械与互联网、物联网的有机结合,这将为传统印染行业带来更多的变化。不得不说,纪荣康“敢打敢拼、勇于开拓”的精神,在行业内发挥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成为2014年中国纺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也是实至名归,相信在纪荣康的带领下,日冠针织将为印染领域的创新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徐州斯尔克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掀起化纤业“第三次革命”: 孙德荣

孙德荣是第一批响应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南产业向苏北转移”政策号召到新沂投资的民营企业家之一。

徐州斯尔克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孙德荣的带领下,摈弃了化纤行业采用的传统两步法工艺,自主首创出纺丝/混纤一步法工艺,此项工艺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技术领先性使斯尔克成为业内标杆企业。而一步法异收缩混纤丝产业化技术的突破也被行业专家誉为“化纤业的第三次革命”。

然而在众多荣誉面前孙德荣仍居安思危,“我们必须要创新,要继续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品‘使用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让斯尔克立于市场潮流的最前端。”怀揣这种创新理念,公司产品已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保证了产品市场占有率。

据了解,在 2014年8月,“年产5万吨一步法异收缩异彩高仿真多功能混纤丝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立为国家技改项目,获得纺织专项资金补助,并已开始进行厂房主体设计与建设,预计今年6月将投产。

获得今天成熟的“一步法”生产工艺,其中经历的坎坷与失败可想而知,而在获得创新人物奖后孙德荣也感慨地说道:“因为心中有信念,所以最终我坚持下来了,也取得了回报。我做化纤产品,不只是为了赢利,也希望自己能为中国化纤产业的变革与升级换代作点贡献。”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品牌“借船出海”掌舵手: 刘子斌

刘子斌始终以创新精神统领鲁泰,将创新作为公司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管是在科技、品牌还是管理上,刘子斌都高度重视创新,在他的带领下,2014年5月鲁泰获得了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的“中国工业大奖”。

实际上,在刘子斌的领导下,公司生产经营业绩也一直位居全国纺织行业前列。2014年前三季度,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出口创汇5.59亿美元。公司高档色织面料自主品牌出口达到70%,出口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的15%16%。

一直以来,他还非常重视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并组建了鲁泰纺织服装工程研究院,构建了一支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泰山学者、教授级专家、博士等百人研发团队。去年,鲁泰与泰安康平纳公司合作研发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时,刘子斌还提出质量是品牌的重要基础,以优质产品、优质服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鲁泰品牌形象。公司首先采取“借船出海”战略,引进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带动发展自主品牌“鲁泰·格雷芬”。此外,还成立电子商务股份公司,运用3D建模、大数据分析以及互联网等新兴技术,通过线上销售与线下体验店相结合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个性化设计、量体剪裁的衬衣产品和高级定制。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国纺织技术带头人:刘琳

由刘琳带头的康平纳研发团队历时八年研制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继2009年后,纺织行业时隔5年再次获此殊荣。

然而,这对刘琳这个有着诸多荣誉称号的行业老将而言,只是创新历程中的冰山一角。

他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意大利毛纺染整设备技术,使康平纳毛纺面料品质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最先进的水平;他带队研制的多功能缩绒柔软整理机2013年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节能减排推荐产品;研制的纺织用微波烘干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第五批中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荐目录》;为鲁泰公司改造建设的筒子纱染色数字化车间被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装备专项,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示范工程和标杆项目,加快了全自动筒子纱染色生产线在全行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谈及创新,刘琳不无感慨。“创新的过程有辛酸,创新的结果有成就,创新能改变行业现状,创新能造福社会。也正是创新的理念与团队造就了康平纳的今天。”刘琳告诉本刊记者,下一步,康平纳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不动摇,加快创新项目的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为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纺织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贡献。

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让喷水织机摘掉“污纱帽”: 李子军

李子军身上有着“技术控”们的“标配”:严谨、踏实。

长期从事工程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的他,主持或参与设计纺织机械新产品、农机新产品20多项。GA731-Ⅱ型挠性剑杆织机、提花商标机、毛巾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等新产品,多数填补了国内织造行业的空白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去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RFJW10高速低耗喷水织机,更是给喷水织机摘掉“污纱帽”带来了希望:具有高速化、自动化、微电脑控制等先进功能,在同等织造条件下比国内同类产品振动低25%以上,能耗降低5%以上,单台织机节约水20%以上。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

织造机械是纺织装备中的重要一环。李子军认为要保证创新首先要做到连续性研发投入,山东日发规定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创新研发中,并制定详细的年度研发计划,保证创新进度。另外,在奖励创新成果的同时,企业还做到了宽容失败。“真正的创新是有风险的,很可能投入也没有回报,所以要以开放的态度,允许失败,从而为实质性的创新积累经验”。 李子军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就织造设备而言,创新的突破点也在于行业普遍在提的自动化、智能化。山东日发正在朝着智能化车间的方向发展,真正为解决客户需求而进行适用性设备的创新。

青岛红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互联网个性化定制巧匠: 张兰兰

张兰兰通过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分析,以创新的头脑和思路明确了男士正装高级定制的发展方向,并创立CAMEO品牌。在张兰兰的带领下,公司以现代科技手段突破传统的服装定制瓶颈,建立了一种全新的F2C、MTM商业模式,最终实现平台化作业模式。

据了解,CAMEO品牌主营产品有男士正装西服、衬衣、马甲、大衣等,品牌特色为“个性化设计”,采用全手工、半手工等手段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男士正装定制领域的大型供应商平台RCMTM红领西服个性化定制也应运而生。

目前,RCMTM平台已能够高品质、高效率地满足个性化市场的需求。张兰兰对此介绍称:“ 我们将美国人3D打印的产业化逻辑,创新成为3D打印的工厂化逻辑,整个企业就是一台数字化大工业3D打印机。以大数据做背景,全程数据驱动,全员在互联网上工作,从网络云端上获取信息、数据、指令,与用户实时对话,创造了如今的互联网工业模式。”张兰兰表示,通过数据建模,能在一分钟内完成“一人一版,一衣一款”,在所有细节上达成个性化定制,在流水线上做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重庆金猫纺织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做行业最基础的“螺丝钉”:杨崇明

“哪里有纺织,哪里就有金猫”,这是杨崇明的梦想。为此,他从未松懈,也硕果累累。

2013年以来,杨崇明带领重庆金猫研究开发的高精密轴承钢领(MHg),其圆度、平面度、平行度指标都控制在0.01mm以内,使用寿命能够达到5年以上,满足了国内中高端客户的纺纱配套要求;2014年,重庆金猫高精密轴承钢领(MHg)和钢丝圈都实现了大批量出口越南、巴基斯坦、印度等新兴的纺织国家。钢丝圈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国内第一,达到30%以上;钢领总产销量居国内第二,达到20%以上;仅高精密钢领来讲其产销量达到国内第一。

“钢领、钢丝圈作为小小器材类产品,对纺织机械技术升级其实非常关键。”在杨崇明看来,专件器材并非是传统概念中的易耗品,它也是极富技术含量的,其创新更是永无止境的。“纺织设备要高速高效,如果关键基础件做不好,主机也很难充分发挥其效用,而国内还有不少主机厂在选择进口关键基础件,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国产专件产品的创新升级势在必行。”杨崇明认为,创新的关键之一在于观念,不能以陈旧观念认为易损件无所谓,而要从产需双方的意识中重新定义,重新挖掘其中的创新点。同时,还要敢于持续投入。如此,才能永远走在市场前面、技术前沿。

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

非遗宋锦的活态保护者: 吴建华

每一个有灵魂的品牌背后,都有着一份深切的情怀。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华心中,就怀抱着一份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的不舍与珍视,更由此与APEC新中装结下深厚缘分,燃起了倡导新中装、新国服的质朴夙愿。

2012年3月,通过鼎盛丝绸全体研发人员的集体攻关,成功改造国内首台宋锦大提花剑杆织机,这使宋锦由传统的有梭织机以及木机织造的时代进入了现代化织造时代,实现了宋锦的产业化。

在2014年APEC会议上,公司开发的新款宋锦被国家选定为21国领导人穿着的“新中装”核心面料,让中国丝绸大放异彩。2015年3月,吴建华携百年真丝礼品品牌“saintjoy”—— “上久楷”征战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受到广泛关注,赢得了更高的知名度。为进一步弘扬宋锦文化,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中国宋锦文化产业园,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以宋锦为主题,集科普教育、创意产业、生态休闲、旅游购物于一体的丝绸文化产业园。

吴建华对《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表示,中华文化的崛起,为丝绸这一古老的工艺带来了新的生机,公司将以宋锦面料为源头,发挥自身作为世界顶级奢侈品牌面料供应商的优势,打造一个顶级华服面料研发及服饰定制中心,将中国千年的丝绸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浙江华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小纺织企业造梦者:沈建华

沈建华带领华新实业集团服务中小企业集聚、集约发展,培育“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的企业,为众多小企业实现大梦想提供了舞台。

多年来,沈建华秉持创新理念,视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不断提升服务观念,培育出法秋特斯澳、秋怡、冬之花等15家拥有自身品牌的规模型毛衫企业。同时,帮助小微企业战胜了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2013年产业升级基地总产值达到6.5亿元,小企业孵化成功率100%。沈建华说:“小微企业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如何创新服务好小微企业就是我们的责任。”

在沈建华带领下,华新实业集团联合嘉兴洪合毛衫协会,组织本地100多家小企业抱团参加广交会共10余次,大大开拓了本地企业的国际市场。面对嘉兴毛针织产业集群呈现的“企业数量多,从业人员多,使用土地多;企业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小;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集中度低;研发能力弱,市场竞争力弱”的劣势,沈建华筹建了嘉兴毛衫业科技创业园,并在秀洲洪合、桐乡濮院、河北清河、河北南宫四地建成了四个产业升级基地,形成南北互动,供需对接,直接孵化、培育、服务企业1500多家,有效推动了实体经济领域的中小企业发展。

真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布艺“大舞台”第一人:陆文龙

当中国布艺制造业面临品牌缺失、渠道创新不足、自主创新缺失、经营管理落后等众多挑战,业界经营者都在思考如何破茧化蝶、困境突围的时候,陆文龙打造出了永不落幕的“大舞台”——“中国品牌布艺城”。

作为推动余杭家纺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引擎,品牌布艺城的有序发展对余杭区布艺企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与带头作用。

中国品牌布艺城秉承“打造产业生态系统,再造百亿产业集群”的宗旨,在品牌建设中频出重拳。建立设计师基地,联合国内外知名院校和设计研发机构,通过组建“浙江省布艺设计基地”、“中国品牌布艺创新中心”、“中国美院大学生创业基地”等平台,承办全国范围的设计赛事,全面采集市场资讯,全方位服务产品设计研发,助力品牌布艺企业突破同质化竞争,点亮“中国创造”。

与此同时,布艺城还成功申报浙江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余杭家纺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以扩大服务半径、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品质,促进余杭家纺产业持续发展。

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推动行业创新联动发展的典范:郑宝佑

郑宝佑创办的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大熔体直纺工艺,年产百万吨差别化涤纶短纤维和涤纶长丝,年产量超百万吨,产值超百亿元,成为长乐市第一家年产值超百亿企业。

在管理上,他引入卓越绩效理念,在长乐市第一家获得福州市首届政府质量奖。2014年,为了共同应对当时的经济态势,促进福州地区经济健康稳步发展,郑宝佑召集一场有近300家纺织企业参加的大型联谊会,共商长期合作、携手发展之计,促使福州地区乃至全省的纺织行业形成新一轮产业链条;他还邀请政府和20家金融单位的代表同时到会与企业联动,增进对企业的理解与支持。通过他的努力,福州及周边的纺织企业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纺织行业第一杰出工程师:周华堂

作为长期从事石油化工、合成材料、纺织化纤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工作的周华堂,总是把找到工作中需要创新的技术点当成一种乐趣。

在2002年至2012年间,周华堂不仅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聚酯工程工艺技术和成套装备,而且实现了大型化、系列化、产业化,产业化总产能超过3000万吨,占国内新增聚酯产能约90%市场份额、国外聚酯新增产能30%的市场份额,居聚酯行业垄断地位,技术装备自主化为国家节省投资超过1000亿元。其主持参与的年产20万吨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暨国产化聚酯系列化项目还获国家科技二等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2014年,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杰出工程师奖”评选活动中,周华堂荣获“杰出工程师奖”荣誉称号。而该奖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工程师”命名的面向全国各生产建设领域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奖,首届评选中全国仅有30人获此殊荣,周华堂也是纺织行业唯一获此荣誉称号的人。

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

中国再生聚酯纤维领头羊:段建国

2006年,段建国创办龙福环能,短短8年时间,他把员工不足百人、年销售收入不足500万元的传统小化纤厂,发展成为拥有员工近3000人、占地60万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超12亿元、总资产达17亿元的中国再生聚酯纤维龙头企业。

段建国作为公司的核心和灵魂,亲自担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搭建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东华大学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他主持参与龙福公司的产品开发项目,带领团队先后承担国家、协会和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及技术创新项目30余项,4项技术成果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参与制定4项行业标准。

龙福环能品牌、环保齐抓,建成了全世界唯一一条集“废旧聚酯处理、再生涤纶长丝生产及再生涤纶纺织品织造”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一年可回收利用废旧塑料瓶20万吨,节约石油60万吨,节能折合标准煤84万吨,成为了再生化纤行业龙头企业的“金字招牌”。

艺之卉时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用设计改变生活的“女神”:赵卉洲

2014年11月,赵卉洲与多位国内顶级设计师历时近1年时间,整合了从纺织面料到生产工艺的整个服装产业链,为2014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设计的礼服,首次在全世界面前亮相,成为世界新闻焦点。

近年来,赵卉洲频频现身产业链上端的面料设计大赛与面料产品开发研讨会,并跟随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多次深入盛泽等产业集群地考察,致力于时尚产业链协同创新新模式的探索与构建。她对《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表示,创新在更高的层面上,已不是单一某个设计师或企业家的事,在走入集群的过程中,她发现其实国内的面料制造工艺、品质等并不逊色,只是缺乏“点睛”之笔,集中表现就是缺乏对最新流行趋势的把握,而这可以通过上下游的充分沟通来化解。与国内优质面料企业的深入合作,也让赵卉洲对艺之卉本身的产品供应链进行了整合,有效提升了相关部门的联动性,带来了更大的效益与品牌效应。

这位智慧灵动的时尚“女神”,目前正将自己与丈夫亲手缔造的艺之卉时尚集团带上全新的发展高度,即打造“时尚服饰+综合传媒+文化创意”的创新产业模式。艺之卉创意产业园自2003年筹建以来,已形成一条以时尚产业为主,并与时尚生活方式设计紧密相关的生态产业链,拥有较为完整的产、学、研及其成果传播扩散相结合的创造性综合平台。

山东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为“全球最大”目标二次创业: 聂松林

2011年,聂松林仅用几个月时间,便将一个占地500亩,建有6条生产线,年产3万吨非织造布的现代化企业巍然屹立于德州市临邑县,天鼎丰的建设速度成为了众多企业建设的一个标杆。

聂松林非常注重科技创新,以技术创新、设备改造致力于企业利益最大化,每年将利润收入的6%用于科研开发。

他组织技术部及设备部精英,对生产线热源导热油系统、压缩空气工艺流程、聚酯纺丝的牵伸系统等进行改造升级。加热余热利用装置,不但节约了能源,而且极大提高了产品质量,2014年较2013年产量增长52.94%,产品合格品率由97.53%上升为99.18%,纤维、切片消耗量由958.54公斤降为921.51公斤,设备完好率由93.1%上升到95%,故障停机率同比上年底降低34%,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消耗的目标。

聂松林一直强调天鼎丰要高调地进入产业用纺织品这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将天鼎丰打造成高设计水平、高档次配置、高质量运营、最强最大的非织造布品牌。

在创新人物奖颁奖现场,聂松林更满怀激情地说道:“天鼎丰人已经做好了二次创业的准备,将按照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价值观超常规、超高速发展,依靠技术研发不断创新,追求卓越,使天鼎丰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苏州志向纺织科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让联盟不断创造价值:黄志向

黄志向从事纺织行业近20余年,坚持“联盟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并将此理念落地开花。

在产品开发方面,黄志向倡导积极与行业内大专院校开展合作、成功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博士加入研发团队、与行业专家联袂开发新品;并通过每年的时尚发布会,与服装设计师合作,个性化、实用化开发新品。他还将“联盟”的理念融入到上下游合作中去,使链上企业紧密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除了追求自身利益外,一同担起改善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职责。

近年来,纺织行业持续处于深度结构调整期,整体发展速度减缓,面对公司发展处于减速通道的大环境,黄志向高屋建瓴观瞻先机,带领公司“内伸外延”双向发力,一方面着力进行公司内控体系建设,力求公司规范运作,夯实公司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毅然启动公司进军资本市场战略,谋求更广发展平台。

在分享他的创新体会时,黄志向表示,新形势下,纺织企业更应通过“联盟”的力量,统观行业、放眼全球,共同塑造健康的全新的富有朝气的纺织行业生态系统,构建纺织行业新常态。

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对国外纺织设备动刀再创新:傅国定

将昔日的手工作坊建设成为拥有资产23亿元的大型企业,在傅国定的带领下,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现有员工7000多人的大型集团。

目前,金鹰开拓了以制造麻纺、绢纺、毛纺、丝绸成套纺织机械装备、塑料机械为基础产业,并用自己制造的成套设备,建成了我国民族工业规模和产销量等领先的绢纺厂、亚麻纺织厂,形成了原料、织造、染整、服装一条龙产业链。

2014年是金鹰公司面临重重压力和严峻挑战的一年,然而在傅国定的带领下,公司确立了“高科技 、大市场、 高效益 、大发展”的经营方针,坚持技术创新谋求发展。公司技术部在英国麦凯亚麻栉成联合机的基础上动大手术进行改进再创新,通过采用PLC、变频器等控制手段,将机械传动、机动系统和液压系统集成控制机器的工艺动作,由人工铺麻改为自动铺麻,由间隙式梳理改为连续式梳理、成条,由逻辑程序控制改为工控计算机控制,研发成国内首台套FX103亚麻栉成联合机,将梳理和成条工序合二为一,产量提高16%,用工比原来减少80%以上。

猜你喜欢
纺织
澳洋纺织
中国纺织
1-6月纺织服装出口保持稳健增长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RX-润轩纺织办公室
纺织强国再出发
如意:占领全球纺织新高地
常熟:如此孵化纺织“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