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马杨杨(1992-),男,汉族,安徽亳州人,碩士研究生,南京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专业,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摘要:英国经济学家梅纳德凯恩斯在1936年创立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一经济学的创立开辟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分析。在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被西方国家奉为圣经,一直是西方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候的依据,但是随着“滞胀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的爆发,凯恩斯主义经济很大的不适应性,但凯恩斯经济理论也得到了发展。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挑战;理论发展;新凯恩斯学派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突破以及核心理论
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瞩目的经济危机,在这一经济危机下,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显的无能为力。其中新古典经济学中有关自由市场可以调节经济危机的论调更是得到了彻底的破产。在这种情况下,1936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问世。在这本书中,他抛弃了新古典经济学所认为的自动调节理论,采用了全新的总量分析法。他通过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分析,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凯恩斯对于传统经济做出了突破性的观点,这一突破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传统经济学尤其是以萨伊为代表的学派奉先“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定律,他们认为经济危机并不真实存在,只会出现局部的经济失衡。而凯恩斯明确否认了这一观点,他认为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因为生产过剩而造成的经济危机。第二,传统经济学认为自由市场是万能的,任何经济问题都可以通过自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而凯恩斯在其经济理论中明确否认了这种看法。他反对自由放任,主张进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在具体的政策主张上,凯恩斯提出扩大政策的财政支出,通过提高预算、发行公债、来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而在货币政策方面,凯恩斯对货币数量理论进行了革新,提出了全新的货币理论第三,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来源于有效需求不足。他从就业、生产的根本性因素进行考察,创立了被称为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的有效需求原理、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规律。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试图从外部寻找经济危机的方法。
二、凯恩斯理论的核心
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首先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基础或者核心则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一般理解为均衡状态时的需求。这里的均衡状态指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相同或者在需求—供给图中表现为两条曲线相交叉之值。需要提醒的是,有效需求的对象并非指单个行业甚至企业,而是整个社会。一般来说,需求决定了就业量;需求不足由就业所造成。另外,从就业、收入、消费这三者的关系来看,存在着这样的规律。消费和就业的增加会带动收入的增加;反过来,收入增加也会引致消费的增加。进一步的分析,凯恩斯提出了针对有效需求的三个心理定律。这三个定律无疑是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中的关键。它们从资本效率、消费倾向、流动性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影响有效需求的因素。这对于传统经济学无疑是很大的发展。这三个心理定律的解释了无疑是全方面、多角度、多层次。以流动性偏好定律来说,它引出了货币量和利息,并解释清楚了它们和消费的关系。因而它也成为了凯恩斯有关有效需求的三个定律中的核心。凯恩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他的理论。
传统经济学认为,社会中的就业量不需要人为干预,会自动达到平衡。这一看法的基础是就业量会随着工资率的变动而变动。但是凯恩斯并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工资的变动会影响总需求,减薪虽然对企业产生有利影响。但货币工资率整体降低会影响总需求,从而使按比例减少。因此,从长远来看,更大的生产和就业能保持只有当增加总需求,因此,与减薪换取利益的做法是不好的政策。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价格在分析需求和变化,增加货币数量之间的价格水平的总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是首先降低利率。由于利率降低,利润率将提高,因此企业投资扩大和增加投资物业及在国民收入随之增加的需求,同时也由于增加国民收入,通过乘数效应,对消费品的需求将增加。需求增加,刺激生产,供应也将增加。虽然增加的需求使价格上涨,但供应量将降低价格扩大。当需求和供给达到均衡价格,而不增加货币相同的比例。凯恩斯主义价格理论还包括:缺乏时,当劳动力供给,不应该增加货币量,否则会导致真正的通胀。当非自愿失业普遍存在,如果不增加货币量,降低利率,刺激有效需求,将形成失业的压力,阻碍产量增加。由于资本主义社会里往往是失业,因此,增加的货币量来刺激有效需求,从而提高价格,这成为凯恩斯达到“充分就业”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挑战
(一)理论假设遭到了挑战
凯恩斯理论首先遭到的挑战是其理论的假设前提。众所周知,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模型的重要假设前提是工资和价格表现为刚性。新古典学派认为凯恩斯并没有对这一假设前提进行很好的解释。即凯恩斯所认为的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导致市场机制无法自动调节实业的原因。新古典学派的观点中经济社会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一现象。同时新古典学派认为凯恩斯理论的前提假设忽略了两大假设。首先是经济人在市场活动中会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其次就是理性预期。它是有效利用在长期平均经济变量的前提下,所有的信息说最准确的,但符合利用经济理论,模型的预期。而凯恩斯理论中理性预期的缺失造成了其模型中个人行为的不一致。
(二)政策作用遭到了挑战
凯恩斯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因此其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对于经济危机的分析是很正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和利用货币政策的方式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凯恩斯的政策并没有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凯恩斯理论只是应对短期经济问题才有效。事实上,对于经济危机的问题早在19世纪的时候,马克思就进行了精辟的分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的社会相互冲突。因此提高人民的普遍收入、进而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是解决经济危机的关键所在。
(三)政策的传导机制遭遇到了挑战
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其一是货币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即流通性偏好的途径;其二为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即投资利率弹性的途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乘数效应来达到目的。这一政策传导机制是凯恩斯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正如卢卡斯所指出,凯恩斯没有考虑到政府决策中的私人依赖性。事实上,私人的经济决策会发生变化。这样凯恩斯经济学对于政策的效果就产生了高估,政府的政策不一定会达到其所要设定的宏观调控目的。
四、凯恩斯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新古典综合派的发展
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在结合马歇尔对于经济活动的微观分析,以及当时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基础上对凯恩斯经济学进行了发展。这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古典综合派对于凯恩斯在有效需求理论基础上所建立的就业理论进行了改进,他们提出了更为具体的政策,增强来凯恩斯经济学的政策适应性。第二新古典综合派改进了凯恩斯经济学对于经济分析只注重静态分析的方法,在经济分析中引入了动态机制。新古典综合派同时提出了一些政策主张,诸如在经济衰退是扩大政府开支和货币供给,在经济繁荣是通过削减政府开支、减少货币供给。但是新古典综合派的主张对于经济危机的防止上仍然显的无能为力,因此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批判。
(二)新凯恩斯学派的发展
在凯恩斯经济学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时候,新凯恩斯学派站了出来。新凯恩斯对于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学进行了发展,这些发展具体表现在传统理论和政策上。在传统理论主要是价格理论上,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价格粘性理论。新凯恩主义的价格粘性理论又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实际价格粘性理论和名义价格粘性理论。这无疑是从微观基础上给予了传统凯恩斯经济学一剂强心剂,使得其本来饱受诟病的理论基础得到改进。然而新凯恩斯学派的贡献不止于此,在政策和实际上亦有颇多。他们对诸如劳动市场失灵、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实际问题上也做到了为传统凯恩斯经济学进行辩护。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和贡献。新凯恩斯理论有所有学派的一个深刻的反思,吸收与融合,而本质和观点,有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凯恩斯主义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