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井峰
黑龙江省明水县位于松嫩平原东北部。现有耕地113413.85公顷,主要土壤类型是黑土、黑钙土等五大类。其中,盐碱土和轻碱土(含碳酸盐的土壤)分布广,面积大,中部和西部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耕地土壤的盐碱土面积822.5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0.7%,轻碱土面积较大。其土壤的盐碱成分以苏打盐类为主(NaHCO3),土壤和地下水中均含有此盐类,因而使土壤呈碱性反应,危害程度较大。对不耐盐碱的小苗,造成严重的威胁,常因干旱枯萎而死苗。这种碱除了直接危害作物外,还恶化土壤性质。所以,凡是含有碱的土壤,结构都不好,土壤粘朽,干时硬,湿时泞,冷浆等许多不良性状。养分含量虽然不算太低,但是释放不出来,作物产量低于东部和中部黑土地区。其对作物产生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盐分含量多,危害种子发芽及作物生长
明水县盐碱土中含有多量可溶性的有害盐类,多为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一般含量在0.12%左右。含盐量虽然不算很高,但随季节而变动,春季返盐季节,含盐量在0.1-0.14%间变动,对最不耐盐碱的小苗,构成严重威胁,常因旱和小雨勾碱而死苗。一般土壤含盐量超过0.1%种子发芽即受到影响。明水县春季墒情差,土壤返盐碱严重,不利作物出苗。墒情好时,抓苗较容易,故在墒情差时,座水种与抗盐有密切关系。
盐分可使作物体内的矿物质失调,由于土壤中有一定的盐类,使作物体内正常离子平衡遭到破坏,故使某些元素在作物体内过多或过少造成营养失调,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二、土壤质地粘重,透水性能差
盐碱土所处地势低洼,土壤长期受地上水及地下水的浸润,土壤粘粒不断沉积,使土壤逐渐变粘,结构性差。由于通气透水条件不好,春季返浆迟缓,地温低、冷浆、微生物活动弱,养分分解慢,苗期养分供应不足,小苗发锈不爱长。但到伏雨来后,地温升高,有效养分分解较多,作物生长趋于正常。群众所说的“不发小苗,发老苗”,“没前劲,有后劲”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有效养分有固定作用
盐碱土中含有的碳酸盐,对微量元素锌具有吸附固定作用,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锌。碳酸锌只有在温度升高时,才能慢慢地分解释放。所以在这些土壤上播种的作物,前期低温时表现小苗发锈叶色不正常,当温度升高时,叶的颜色才逐渐恢复为深绿色。除此之外,土壤中的碳酸盐和有效磷反应成难溶于水的磷酸钙,降低了肥效。
四、不抗旱、不耐涝
我县气候干旱,特别是春季降雨少,风大蒸发强烈,故土壤耕层水分消耗较多,尤其是盐碱土下部水又不易向上补充,加之土质粘重,理化性质不良,湿时泞,干时硬,耕作非常费劲,容易起大垡条、坷垃,不保墒、不抗旱、不保苗。另外,由于盐碱土所处地势低平,夏季雨水多时,地下水位较高,土壤透水又差,地面排水及土壤排水均不好,容易造成内涝。
根据盐碱土的类型及低产原因,决定了明水县改良盐碱土主要应采取以水肥为中心,多种途径综合治理。其中包括农业技术措施、化学措施和水利措施。
1、农业技术措施
(1)合理耕作:实行浅翻深松,蓄水隔盐,增强透水通气性能,有利盐分向下淋洗。耕翻时间以伏翻及早秋翻地较好。翻后及时耙涝,不镇压,至春播前重压接墒,达到播种状态。一般浅翻15cm,深松15-20cm,能明显减少返盐。
(2)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地面蒸发,增加微生物活动,产生各种有机酸,中和土壤碱性,减轻盐碱危害,养分易于释放。苏打盐碱土增加有机肥后,能增强蛋白酶、脲酶的活性,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在施用化肥方面,宜适当增加磷肥施用量。盐碱土缺磷,如施用过石较好。因过石中含大量石膏,能中和土壤碱性,代换过多的钠盐,消除盐害。盐碱土地不宜施用含氯离子的肥料。
(3)种植绿肥:用绿肥来改良盐碱土具有肥分高、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据有关资料介绍绿肥翻压后,每公顷可增氮素129.75公斤,相当于382.5公斤硝铵;又能促进磷的有效化,加速土壤脱盐过程。当年可使耕层(0-30cm)总碱度降低1/8,代换性钠盐减少1/6,其后效可维持2-3年。还应实行秸秆还田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通透性,协调水肥气热状况,有利于提高地温,有利于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分解释放,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的需要。
(4)选种耐盐作物:这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盐碱土的一项措施。应选种耐盐能力强,而又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作物。一般耐盐能力较强的作物有向日葵、糜子、大麦、甜菜、水稻等。对于一般作物,为提高其耐盐性能,可采取播前用盐水浸种的方法,有一定效果。
2、化学措施
化学改良盐碱土主要是清除土壤代换性钠和游离的碳酸钠,降低和消除碱害,改善土壤性质。在国内外一般采用化学改良的办法,也有很好的效果。当然化学改良措施必须与灌溉、排水、深翻、施肥,生物等相配合,其效果更为显著。主要改良方法:施用石膏、腐植酸类肥料、糖厂石灰沉淀渣等,均可结合本地条件,因地制宜。
3、水利措施
盐碱土地区存在着旱、涝、碱的共同危害,因此,治旱、治涝、治碱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同时要积极发展井灌,排灌结合。特别是井灌,能降低地下水位减少盐分来源。
在地形低洼,地下水位较高(约2米),排水不畅的盐碱地,必须建立排水系统,控制地下水位在临界深度以下(本县地下水位临界深度为1.5米左右),从而保证作物在汛期不受湿涝,旱季不返盐。
此外,还要营造农田防护林,创建优良的农田生态环境,借以达到生物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变农田小气候,控制返盐。从长远打算要解决挖碱土,严防破坏草原;还要防止乱垦草原,把产量低的碱地,应逐步退耕还牧。
(作者单位:151700黑龙江省明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