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园蛀果害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2015-05-30 20:26李晓丽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李晓丽

摘 要:调查兴隆县山楂园蛀果害虫发生情况,有3种害虫存在,分析发生原因,明确了在本地的发生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蛀果害虫;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73-02

兴隆县山楂栽培历史悠久,果品质量较好,果实红色素和果胶含量高,适宜加工和鲜食,数年来山楂栽培面积、产量均居全国县级前列。随着近几年对山楂功效研究的不断深入,小食品加工、药品种类研发速度加快,出现了以果丹皮、山楂球、山楂卷为主的山楂系列小食品、山楂干红、普朗原液、类黄酮类物质等系列产品,促进了山楂市场价格的提高,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全县面积达到13 331hm2,常年产量20万t,山楂销售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的8.2%。

为提高果品质量,2011年开始,利用3a时间对全县山楂生产重点乡镇120个果园的蛀果害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掌握了其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出防治措施,2013年虫果率5.2%左右,2014年调整了防治措施,虫果率不足2%,达到了防治效果。

1 蛀果害虫发生情况

调查发现,有3种蛀果害虫存在,桃小食心虫普遍发生,被调查果园危害程度不同,白小食心虫占59%,梨小食心虫发生比例相对较小,不足11%;调查结果显示,不是1种食心虫单独危害,2种居多,部分3种同时危害;粗放管理的果园40个,蛀果普遍发生严重,虫果率在12%~50%不等,管理水平一般的果园40个,虫果率有所下降,不足10%,管理水平高的40个果园,虫果率较低,2%左右。

1.1 蛀果原因分析 受20世纪90年代山楂价格低的影响,果农栽植山楂的积极性降低,一大部分果园处于放任管理状态,是病虫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管理措施不当,抓不住防治关键时期是蛀果害虫大发生的重要原因。

1.1.1 果园管理粗放 刮除老翘皮、清理果园落叶、落果和杂草等工作与虫害发生情况有直接关系,大部分果园忽略此项工作。

1.1.2 不了解害虫的发生规律,找不准防治关键时期 大部分山楂园防治食心虫用药次数多为1次,管理水平高的用药2次,对农药的选择没有针对性,有啥用啥,有的果园用已过了保质期的农药,防治效果差,再加上不掌握食心虫的发生规律,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防治效果不理想。

1.2 几种害虫发生规律

1.2.1 越冬场所 (1)桃小食心虫。每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近树干土层内(距树干1m深度10cm左右)越冬。(2)白小食心虫。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及树下杂草处越冬。(3)梨小食心虫。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在粗皮裂缝、根颈部及石块缝隙中越冬。

1.2.2 发生规律 (1)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于5月底至6月上中旬开始咬破冬茧爬出地面,7月上旬出土较为集中,在土块、石块和草根等隐蔽处吐丝作纺锤形夏茧、化蛹,卵发生盛期在7月中下旬,孵化后开始蛀果,20d后脱果、化蛹,温度适宜的可以发生第二代。(2)白小食心虫。4月下旬开始出蛰,咬食幼芽、嫩叶,并吐丝连缀叶片危害,6月上旬至7月上旬是卵发生盛期,孵化后入果危害,7月底至8月底出现第一代成虫,多产卵在果面,孵化后蛀果危害,取食一段时间后脱果越冬。(3)梨小食心虫。前期主要危害桃和梨,后期山楂上发生较多。7月下旬山楂园内卵量逐渐增多,8月份达最大,9月中旬开始脱果,下旬大量脱果。

1.2.3 危害特点 (1)桃小食心虫。果内布满虫粪,幼虫在果核附近从横串食,造成部分被害果畸形。入果孔(多在果肩部)为针眼大的小孔,蛀入后孔口外有黄褐色粉末,数日后脱落,入果孔愈合后与果点相似,不易辨认。脱果孔1~2mm。(2)白小食心虫。果内无虫粪,在萼洼、果果相连或果叶相连处蛀入。在萼洼处入果的,萼洼堆满粗大颗粒状粪便,以丝相连不落;在果叶或果果相连处入果的,蛀孔在果面,虫丝将数个果或叶片连缀在一起,之间堆满虫粪。(3)梨小食心虫。果内无虫粪,多在果实颚洼或果顶蛀入果实,粪便排出果外,呈细颗粒状,缀连成梭形空心筒,立于蛀果孔处,粪筒随虫体长大而加长,最长可达8~10cm,极易发现。

2 防治措施

根据危害特点,确定蛀果害虫种类,针对越冬场所、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重点抓住防治关键时期用药。

2.1 桃小食心虫

2.1.1 翻树盘 采果后结合施基肥翻树盘,可将部分越冬幼虫暴露在地面,低温和干旱可杀死该部分越冬幼虫。在土层较薄的山地和河滩地,有条件的果园可以于春季在近树干(1m左右)的地面蒙山皮土10~15cm,既能增加土层厚度及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又能闷死大部分越冬幼虫。

2.1.2 地面撒药 越冬幼虫出土前,在距主干1m范围内撒施辛硫磷颗粒(2~3kg/667m2),撒后来回耙几次,深度达10cm,使辛硫磷和土壤充分接触,能触杀出土幼虫。

2.1.3 树上喷药 在成虫产卵盛期使用(7月下旬),有效药剂可选择菊酯类杀虫剂和吡虫啉,喷药做到细致周到,要使整个果面布满药滴。发生严重的果园提前10d左右加喷1次,防治效果更理想。还要注意喷药时间不宜拖得太长,全园要在7d完成防治,以免错过最佳防治时间。

2.2 白小食心虫

2.2.1 刮除老翘皮、清扫果园 萌芽前彻底刮除老翘皮集中销毁,果实采收后清扫园内落叶、落果和杂草,集中烧毁,可消灭部分越冬幼虫。

2.2.2 药剂防治 早春幼虫出蛰期和各代产卵盛期进行药剂防治,根据卵量各喷1~2次药。选择吡虫啉和菊酯类农药。

2.2.3 摘除虫果 在树体矮小的果园内,及时摘除虫果,集中销毁,可减低次年的虫口密度。

2.3 梨小食心虫

2.3.1 清扫果园、刮除老翘皮 采果后清扫果园内落叶和杂草,山楂树萌芽前,细致刮除主干、主枝上的老翘皮,集中烧毁,消灭部分越冬幼虫。

2.3.2 摘除虫果 6~7月份,危害山楂的梨小食心虫较少,可人工摘除被害虫果,以减少虫源,减轻下一代危害。

2.3.3 药剂防治 卵发生盛期树上用药,吡虫啉和菊酯类农药防治效果较好。发生严重的果园10d后加喷1次。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双叉犀金龟在豫南的危害及防治技术研究
小麦蚜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探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