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尔文
据悉我市作家静子的长篇散文《村庄史》获第二届蔡文姬文学奖,这是静子获得五店海内外散文奖提名奖后的又一次文学奖项。
蔡文姬是杞县东汉时期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为了纪念东汉才女蔡文姬和繁荣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特由开封市文联、杞县县委宣传部和《大观》杂志社联合举办,河南文学院为指导单位,举办蔡文姬文学奖。 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本届文学奖共有全国各地6位散文、小说、诗歌作者获奖。
静子是我市一位多产且近年来获奖颇丰的作家,是山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主要在《北方文学》《山西文学》《福建文学》等杂志上发表,出版过《乡村拾遗》《镶嵌在记忆深处》等散文集。
静子很少写长篇散文,以短小精悍见长。他的散文多是散章,零零落落,像大海里的珍珠,每一颗都有自己的特色。 静子的散文犹如风味小吃,事物不大,意蕴颇浓。这些带有乡土特色的风物在他的笔下被打磨得细腻淡雅,甜香可口。虽说是乡土散文,但静子并没有用乡土语言来表达他的眷恋,相反用了富有诗意的悠长而娴静的笔调来描摹他所热爱的一草一木。这让他的文字产生了陌生化效果,事物是熟悉的,可距离却仿佛很遥远,犹如隔纱看花,朦胧的美。
评委是这样评价静子的《村庄史》:杨晓敏(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百花园》 《小小说选刊》总编辑):“在中国乡村被城镇化不断蚕食,乡村文明日趋衰落的今天,《村庄史》以宏大视角俯瞰乡村文明的起源、兴盛、式微,从乡村发展的历史到乡村的空间布局,从乡村山水风物到民俗风情人物,作者以饱满的爱与激情,对自己曾经生活过的乡村作了全方位的回顾与描写。这的确是一部厚重的乡村发展史,亦是中国无数个乡村的缩影,是对远逝的乡村文明的祭奠,也是给未来的子孙后代留下的一份难得的记忆。”
王一川(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以散文方式书写村庄历史,寓理于情,可读且可思。
南 丁(原河南省文联主席、当代著名作):以桑干河畔的吴家洼为个案,叙述了农村百年来的变迁,有普泛意义。文字虽略长,也还耐读。
还有一位评论家是这样评价静子的散文:
静子“烹小鲜”的精神来营造他的散文氛围,以浓郁的地方特色来呈现他的人文情怀。他在行文中体现了一种细碎的美,反复地吟咏他的田园梦。毫无疑问,他的梦是与农村现代化的梦背道而驰的,他守卫着他的精神家园,某种程度上说,他是“顽固不化”的,他在深化乡土内涵的同时将现代元素一一屏蔽,将古老与宁静,打造成白色的帆吻着蓝色的水。因为他的根始终扎根在故乡的故土之上,那原生态的肥沃土壤促进他的精神细胞渐次分裂,成长,开花,结果。他对人造的有机肥有一种钝感,反感并排斥,他像婴儿依恋母亲般贪婪地吮吸故乡的奶水。“那是一种感觉,就像睡意朦胧的婴儿,迷迷糊糊中,依然分得出哪是母亲的奶头和奶水。”这是一种割舍不掉的眷恋,人性的纯真与美好全部蕴藏在这原始而质感的精神奶水之中,他既厌世忧郁,又渴求向往,他挣扎在城市剥离农村的发展矛盾中,以挚诚的呼唤与渐行渐远有乡村家园联系,他有他的莫尔斯电码,向远方发出一阵阵神秘的电波,并从天空反射回来,敲打在他固执而敏感的心灵之上。这就是静子,一个背离现代的,向田园皈依的麦田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