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平 胡俊斌
摘 要:用常规方法对引进的水稻新品种“Y两优2号”进行栽培展示,鉴定其适应性、丰产性和综合抗性,并进行结果评价,总结了其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水稻品种;Y两优2号;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44-02
太湖县城西乡于2014年引进中稻新品种“Y两优2号”试种,面积为34.67hm2,其中核心示范片面积4.67hm2。通过试种展示,对该品种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综合抗性进行了鉴定,并总结了Y两优2号的高产栽培技术。
1 展示方法和栽培管理
示范片安排在太湖县城西乡幸福村后屋组,种植面积4.67hm2,土壤质地为沙壤土,地力均匀、肥力中等,排灌条件好,前茬空田无作物。参试品种均于5月23日播种,常规水育秧。6月22日移栽(秧苗素质见表1),栽植规格为20cm×(23~26)cm,每667m2栽1.28万~1.45万穴,大田每667m2栽4.1万~7.9万,平均为5.28万/667m2。大田每667m2施纯N13.5kg、P2O55kg、K2O9kg,其中P肥全部作基肥,N肥60%作基肥、40%作分蘖肥,K肥50%作基肥、50%作穗肥,分别于6月12日、6月20日、7月30日施用。生长后期根外追肥1次,每次每667m2用KH2PO4150g、尿素500g加水50kg稀释后喷雾。期间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曲病等病虫害3次。水浆管理措施参照常规方法统一进行。10月15日收获。
表1 中稻新品种试验秧苗素质考察
[示范区\&苗高(cm)\&秧龄(d)\&主茎叶龄\&主茎绿叶数\&白根数\&总根数\&单株分蘖\&基茎宽\&示范1区\&38.2\&30\&6.1\&4.9\&10\&32\&0.4\&1.2\&示范2区\&39\&30\&5.7\&4.9\&11\&32\&0.4\&1.1\&示范3区\&37.7\&30\&6.2\&4.9\&10\&32\&0.4\&1.1\&平均\&38.3\&30\&6.0\&4.9\&10.3\&32\&0.4\&1.13\&]
2 展示结果与分析
综合表2、表3可知,Y两优2号产量高,平均单产为714.95kg/667m2;中熟偏迟,全生育期139d;分蘖力中等,667m2有效穗13.23万,穗总粒数229.59粒,结实率87.36%,千粒重26g;株高129.3cm。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株型松散适中,叶片着生角度小,上三叶挺直,群体通风透光良好,表现出高冠层、矮穗层的理想株叶形态;叶片长、直、窄、凹、厚,光合效率高。根据田间调查,前期均未见苗瘟、叶瘟,后期均未见穗颈瘟、谷粒瘟、纹枯病发生,田间未见倒伏现象,高温热害较轻。后期熟相较好,有稻曲病。适宜于本地栽培,生产上注意病虫害防治和高温热害的预防。
表2 中稻新品种试验生育期记载
表3 中稻新品种试验经济性状及产量考察
[示范区\&株高(cm)\&穴穗数\&667m2穗数(万/667m2)\&穗长
(cm)\&每穗总粒数(粒/穗)\&结实率
(%)\&千粒重
(g)\&理论产量
(kg/667m2)\&实际产量
(kg/667m2)
3 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采用常规湿润育秧,选择合适的播栽期,宽行窄株、合理密植,精确施肥、全程无污染水湿润灌溉、调肥控水等技术,建立“壮个体、高积累、抗逆强”的优质栽培群体结构,塑造秆青籽黄的优质高产熟相。
3.1 秧田育苗 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和茬口安排合适的播种时间,以5月上旬为宜。适当加大用种量,一般秧田用种量为0.6kg/667m2。播种前,清除秕谷、不饱满谷粒和杂质,选晴天摊晒1~2d,结合药剂消毒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种8h,后日浸夜露至破胸。选择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排灌方便的田块,及早翻耕整理、水做水耥,开沟筑畦,做成1.7m左右宽的秧畦,开出30cm宽、30cm深的畦沟,保证畦面平、软、细、无草。秧畦初整平时用45%复合肥40kg/667m2耥入秧畦作面肥。
3.2 秧田管理 2叶1心施断奶肥,4~5叶施接力肥,栽前6d施送嫁肥,每次5~8kg/667m2;3叶前以湿润为主,3叶后保持浅水层;注意防治螟虫和薊马。苗龄30~35d,原则上栽满月秧,秧龄弹性小的品种适时早栽。
3.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若栽插密度过大,容易造成群体过于繁茂,相互遮阴引起病虫害;若基本苗太少,则难以保证有效穗。通过试验和栽培实践,Y两优2号适宜的基本苗为6万~8万,一般早栽和高肥力田块基本苗可稍少,晚插和低肥、冷浸田块基本苗宜稍高。采用宽行窄株或宽窄行的栽插方式,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延迟封行时间,有利于分蘖成大穗,减轻病虫害发生。宽行窄株的株行距为15cm×26.4cm。每667m2插足1.5万~1.7万穴,每穴4~5个茎蘖苗,栽6万~8万基本苗。东西向有利于通风透光,接受太阳辐射,提高田间水温,增加叶片光合作用,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减少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采用一次分蘖成穗为主,争取二次分蘖成穗为辅,双株栽插,原蔸移栽,能克服无效分蘖,减少营养消耗,有利于个体与群体协调,茎秆粗壮,穗大粒多。
3.4 肥料运筹 科学运筹肥料,对土壤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实行平衡高效经济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及对水源污染。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大量元素与中量元素配合,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看苗施穗粒肥。根据品种特性、土壤供肥能力,结合太湖县近几年水稻“3414”肥料校正试验结果,单产700kg/667m2稻谷的施肥总量为:纯氮16~18kg,五氧化二磷4kg,氧化钾15kg,锌肥1kg。其中磷肥、锌肥和有机肥全部作基肥,氮肥60%作基肥、30%作分蘖肥、10%作穗粒肥,钾肥60%作基肥、40%作穗肥。因此,单产在700kg/667m2的水稻,应施有机肥750~1 000kg,碳酸氢铵50~60kg,过磷酸钙50kg,氯化钾5~7.5kg作底肥,于移栽后5~7d每667m2施10kg复合肥(N、P、K比为20∶10∶10)或尿素5~7.5kg作分蘖肥,晒田后每667m2用氯化钾5~7.5kg作穗肥,抽穗扬花期结合防治病虫搞好叶面喷肥,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100g兑水50kg喷雾,防脱肥早衰,增粒增重。
3.5 科学管水 水分管理上,总的原则是“浅水勤灌、干干湿湿”。移栽至分蘖期浅水插秧、深水返青,返青后浅水勤灌,促进多发根、快分蘖。晒田应根据栽插期、苗情、土壤质地、肥力、气候等灵活掌握,遵循“苗到时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一般栽秧后15~20d或当田间苗数达到18万~20万苗时排水晒田。冷浸田、土质粘重田、肥力水平高的田块宜早晒、重晒;沙质田、迟栽田、肥力水平较低田块宜轻晒或多次轻晒。晒田的标准是:轻晒田泥面不陷脚;重晒田泥面开小裂,叶片稍褪色。孕穗期需水较多,应保持浅水勤灌。抽穗扬花期遇高温天气,宜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调节田间小气候。齐穗后实行灌跑马水,干干湿湿,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重。收割前7d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3.6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水稻病虫防治的主攻对象是:以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穗期综合症等为主的水稻病害以及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为主的水稻虫害。田间杂草以稗草、牦草、三棱草、眼子菜、水莎草为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行可持续控害技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和稻田农事操作,使农作物生长健壮,提高其本身抵抗病虫侵害的能力;并且充分保护利用天敌,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不利于病虫发生繁殖的稻田生态系统,保证水稻的健康生长。提倡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推广应用频振灯诱杀技术,辅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化学防治采用“抓两头(秧苗期、孕穗破口期)、放中间(分蘖期)”和“治小田,保大田”的策略,按照防治合理选用高效、低效农药的施用策略。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