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化控防倒技术的应用分析

2015-05-30 10:48李芳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3期
关键词:小麦

李芳

摘 要: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逐年提高及创建“吨粮市”目标的推进,化学调控技术近年来在涡阳县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该文介绍了涡阳县应用化学调控技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使用化学调节剂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小麦;化学调控;防倒伏

中图分类号 S51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41-02

涡阳县位于黄淮平原南部,属优质中强筋小麦优势产区,常年小麦播种面积11.67万hm2左右,占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8%左右。自2005年安徽省陆续开展小麦高产攻关和农业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增产模式攻关等项目的实施以来,涡阳县小麦生产亦从中产水平逐步向高产、超高产目标迈进,2010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千斤县”目标。为解决高产与倒伏这一矛盾,近年来涡阳县在小麦上逐步示范推广以喷施多效唑为主的化控防倒技术,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小麦高产、超高产栽培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 涡阳县应用小麦化控防倒技术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推广现状 涡阳县小麦应用化控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小麦产量由中产水平向高产水平迈进,小麦群体发育与个体发育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中产向高产水平的转型期,可以说高产与倒伏是矛盾的统一体,尤其是1998年全县大面积推广皖麦38,该品种分蘖能力强、成穗率高,加之当年抽穗后降水偏多,造成全县小麦大面积倒伏并严重减产,教训深刻。此后,小麦化控防倒逐渐引起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视,应用面积逐年加大,至2014年,全县应用面积在8万hm2左右,占小麦总面积的75%左右。化控防倒技术的日益完善,对涡阳县小麦“千斤县”目标的实现和小麦高产创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存在问题 主要存在问题以下:一是部分农户在小麦生产上采用“大播量”的播种方式,导致年后群体过大,个体发育严重不足,单纯依赖喷施多效唑往往防倒效果不够理想。二是大剂量使用或施药时喷洒不均匀,尤其是重喷对后茬大豆等作物造成不良影响,可能导致矮化苗。三是部分农户在返青、拔节期不按规定浓度使用多效唑,采用较低浓度喷雾,低浓度下使用,年后分蘖增多,不仅浪费大量养分,而且田间郁蔽,下部通风透光不良,造成个体发育严重不良,纹枯病发病加重反而增加倒伏的风险。四是长期大量使用多效唑,在土壤中逐年积累,造成农产品多效唑残留超标的问题不容忽视。

2 小麦化控防倒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技术

2.1 作用机理 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群体偏大,小麦个体发育不良,小麦下部节间拉长、柔弱、韧性变差,在小麦生长的起身期至拔节初期,喷施以多效唑为主的植物生长抑制剂,可使小麦细胞壁加厚,抑制细胞拉长,缩短节间,降低株高。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是基部第1、第2节间过长、细弱,喷施以多效唑为主的植物生长抑制剂后,可使小麦第一节间控制在2~3cm,第二节间控制在5~7cm,株高降低6cm左右,茎基部显著变粗壮,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风险。同时,对小麦锈病和白粉病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调查表明:喷施多效唑后,小麦根系条数增加,活力增强,同时叶片功能期延长,光合产物积累增加,具有明显增产作用,一般喷施多效唑和烯效唑的田块,收获期延迟2~3d,可增产5%~10%。

2.2 使用技术 适于小麦化控的化学药剂包括多效唑、烯效唑和甲哌鎓等植物生长抑制剂,或上述2种成分的复配剂,但涡阳县生产中应用的药剂80%以上为多效唑,其在小麦上的使用包括分蘖期使用和起身期至拔节初期使用。为降低在土壤中的残留和对下茬作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喷施时间宁早勿迟,分蘖期(2叶1心至3叶1心)每667m2喷施15%多效唑45~60g,可使麦苗匍匐生长,分蘖数增加,提高抗寒性能,确保安全越冬。淮北麦区年后(起身期)喷施时间应掌握在2月下旬至3月初,气温开始升高,第一节间开始伸长,但未进入拔节期使用(第一节间长度小于0.5cm)。使用的数量应根据田间茎蘖数高低、土壤墒情及拔节期降水情况、土壤肥力水平,拔节肥使用数量、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群体偏高、降水多、墒情适宜,拔节肥追施较早,每667m2用15%多效唑60~70g或10%烯效唑30~40g加水30kg喷雾。喷药时,可根据田间麦苗长势、适当调整喷液量,苗(下转115页)(上接41页)旺处适当多喷,苗弱处少喷。

3 小麦化控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同其他任何一项增产技术一样,小麦化控技术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如下问题:

3.1 农药残留问题 据有关资料报道,多效唑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可达2a以上,长期大量连续使用可能对下茬作物造成危害,造成农产品多效唑等残留超标问题。尤其是欧盟等在蔬菜上对多效唑残留的检测是不得检出的,故出口蔬菜的生产基地在生产2a前应禁用多效唑。与多效唑相比,烯效唑活性较高、用量少且土壤残留量低,故在生产上应逐步以烯效唑取代多效唑。

3.2 慎与其它农药混用 在涡阳县,年后化控的时间恰与化学除草、防治纹枯病及麦蜘蛛时间吻合,不少农民图省工、省时,往往把化控药剂与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混用,造成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发生,对小麦生长有较大影响。故化控药物应单独使用,慎与其它农药混用。

3.3 提高施药技术 多效唑或烯效唑等化控药物,低浓度下起促进生长的作用,高浓度下起抑制作用,因此应选用适宜的喷药浓度。在误喷或高浓度喷雾小麦生长受抑制时,可用赤霉素或芸薹素解除药害。多效唑对小麦上下胚轴伸长有抑制作用,用作拌种时,出苗晚2~3d,墒情稍差时难以保证全苗,故应慎作拌种使用。确需拌种时,应保证土地平整,播种深浅一致并浅播,深度3cm较为适宜,墒情不足时及时补墒,以确保一播全苗。施药时应注意采用二次稀释,确保药、水混合均匀,不漏喷、不重喷,尤其是不能重喷,这是因为重喷可致小麦抽穗困难或不能抽穗,对产量造成影响。此外,不能单纯依靠化控防倒,小麦高产栽培应以协调群体和个体均衡发育为主,科学的防倒方法是实行健身栽培。单纯依靠增加播量提高667m2穗数,若发现有倒伏潜在危险时,再使用化控防倒是极不科学的。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种植流翔高钙小麦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哭娃小麦
新季小麦市场运行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