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农村固定观察点关北社区30a来的变迁情况分析

2015-05-30 10:48王海涛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变迁农村分析

摘 要:该文结合太和县固定观察点村关北社区近30a来的变迁变化以及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了变迁规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农村;变迁;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20-03

太和县关北村是中央在安徽省设立的17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之一,它是党中央、国务院了解农业农村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观察当前“三农”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重要窗口。为进一步分析总结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的近30a来的变迁变化以及经济发展情况,近期,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关北社区30a来的变迁情况进行了调研。有关情况如下:

1 太和县固定观察点村的基本情况

太和县城关镇陶庄行政村(现关北社区)农村固定观察点,系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于1986年在我县农村设立的一个长期固定跟踪点。该点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阜阳市太和县境内,距县城西北近郊1km处。从该村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系淮北平原之腹,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自然条件优越。当年其经济收入居于全县一般中上等水平。

近30a来,观察点所在的村级组织几经变迁,历任四届村支部书记,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记录了太和县农村经济、农民收入日益蓬勃发展的景象,为各级领导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了较好的参谋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太和县观察点村近30a来的变迁情况

2.1 观察点村整体变化情况分析 1986年,陶庄行政村隶属城关镇城东办事处,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297个居民户,1 230人,男女劳动力606个,土地总面积89.67hm2,其中耕地面积70.73hm2,人均耕地0.06hm2,劳均0.12hm2,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17元。固定观察户66户,319口人,耕地15.94hm2。观察点户人均总收入525.8元,人均纯收入424.05元。观察点所在的村,名称先后于1986年变更为陶庄村委会、1995年变更为关北村委会、2005年变更为关北社区。至2013年末,关北社区下辖7个自然村,已拆迁5个自然村,未拆迁的2个自然村宋庄哈庄也已经全部测量完备,将于近2a拆迁。2013年末,全社区拥有家庭户数6 549户,常驻人口20 570,其中纯务农农户50户,劳动力13 800个,有耕地1.47hm2。固定观察户66户,233口人,耕地1.19hm2。观察点户人均收入12 377.2元,人均纯收入9 675.7元。从上述数据变化来看,呈现如下特点:

(1)村内家庭户数增长较快。2013年底,关北社区拥有家庭户数6 237户,较1986年的家庭农户数297增加了5 940户,增长率2 000%。

(2)村内劳动力数增长较快。2013年底,关北社区劳动力13 676个,较1986年相比,增加了13 070个,增长率1 458%。

(3)村内常驻人口增长较快。2013年底,关北社区常驻人口21 653,较1986年的人口1 230相比,增加了20 423人,增长率1 660%。

(4)观察点户人均收入增长较快。2013年底,观察点66户,人均收入12 377.2元,人均纯收入9 675.7元,分别较1986年的人均总收入525.8元,人均纯收入424.05元,增加了11 851.4元、9 251.65元,增长率分别是2 253.9%、2 181.7%。

(5)务农农户数减少较快。2013年关北社区纯务农农户仅有50户,占社区总户数的0.7%,较1986年相比减少了99.3%。

(6)耕地面积减少较快。2013年底,全社区有耕地4.8hm2,其中固定观察户66户,有耕地1.19hm2,较1986年分别减少6.60hm2和14.76hm2,减少率分别为97.8%和92.5%。

(7)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农村改革的力度得以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力度逐年得以加大。广大农民群众就业理念、就业方向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不再满足于在耕地上刨食的生产生活方式,就业谋生的渠道越来越宽广,收入水平得到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2.2 观察点村经济发展变化情况分析 纵观1986-2013年度关北村经济发展的规律,其呈现如下特点(具体数据详见表1):

(1)全村经营总收入增长31倍。1986年全村经营总收入66.77万元,人均518.5元。2013年末,全村经营总收入达到了2041万元,人均942.8元,较1986年同期净增1 977万元,增幅3101%。

(2)种植业收入略有下降。1986年全村种植业收入19.87万元,人均161.5元。2013年末,全村实现种植业收入19.86万元,人均9.2元。较1986年同期净减少0.01万元,减幅0.05%。

(3)畜牧业收入增长3.4倍。1986年全村畜牧业收入8.1万元,人均66.3元。2013年末,全村实现畜牧业收入36万元,人均16.6元,较1986年同期净增长27.9万元,增幅341%。

(4)村内工业收入增长2.8倍。1986年全村工业收入21万元,人均170.8元。2013年底,全村工业收入达到了80万元,人均36.9元,较1986年同期净增长59万元,增幅280%。

(5)建筑业收入增长89倍。1986年全村建筑业收入8.8万元,人均71.7元。2013年底,全村建筑业达到了795.8万元,人均367.5元,较1986年同期净增长787万元,增幅8 922%。

(6)运输业收入增长741倍。1986年全村运输业收入0.75万元,人均6.1元。2013年底,全村运输业收入达到了566.8万元,较1986年同期增长556.05万元,增幅74 140%。

(7)商业饮食服务业收入增长74倍。1986年全村商业饮食服务业收入3.41万元,人均27.7元。2013年底,全村商业饮食服务业收入达到了255万元,人均117.8元。较1986年同期增长251.59万元,增幅7 378%。

(8)其他收入增长306倍。1986年全村其他收入0.97万元,人均7.89元。2013年底,全村其他收入达到了298万元,人均137.6元。较1986年同期增长297.03万元,增幅30 621%。

(9)全村人均总收入增长35%。1986年全村人均总收入695.8元,2013年底,全村人均总收入942元,增长246.2元,增幅35.38%。

(10)全村人均纯收入增长20倍。198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46.82元,2013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9 676元,增长9 229.18元,增幅2 065%。

(11)从上述数据对比来看,关北村经济发展之所以呈现快速发展、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的态势,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农村小城镇得到了较为迅猛的发展。加之大量农村居民外出务工有了较为丰厚的积蓄,纷纷在太和购房入住,因此,促进了太和县城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服务业以及其他业的高速发展,有效提升了关北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水平。

表1 1986-2013年度关北村经济发展状况对比

[ 项目\&   1986年   \&    2013年    \&增减

(元)\&增减率(%)\&收入额(元)\&人均收

入(元)\&收入额

(元)\&人均收入(元)\&全村经营

总收入\&637700\&518.5\&20414600\&942.8\&19776900\&3101.29 \&种植业收入\&198700\&161.5\&198600\&9.2\&-100\&-0.05 \&林业收入\&5700\&4.6\&0\&0\&-5700\&-100.00 \&畜牧业收入\&81500\&66.3\&360000\&16.6\&278500\&341.72 \&渔业收入\&2200\&1.79\&0\&0\&-2200\&-100.00 \&工业收入\&210100\&170.8\&800000\&36.9\&589900\&280.77 \&建筑业收入\&88200\&71.7\&7958000\&367.5\&7869800\&8922.68 \&运输业收入\&7500\&6.1\&5568000\&257.1\&5560500\&74140.0 \&商业饮食服务业收入\&34100\&27.7\&2550000\&117.8\&2515900\&7378.01 \&其他收入\&9700\&7.89\&2980000\&137.6\&2970300\&30621.65 \&全村人均

总收入\&695.8\&\&942\&\&246.2\&35.38 \&全村人均

纯收入\&317\&\&9676\&\&9359\&2952.37 \&]

3 几点体会

3.1 领导重视是前提 我县固定观察点工作起步于1986年,当年3月6日开始选点筹建,配备辅助调查员3名。4月29日至5月4日,调查员参加了省农经委在含山县举办的观察点培训班。从此我县的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就正式启动了。时至今日,固定观察点工作机构已历经县委农工部、县农经委、县农业委员会先后3次变更、撤并,单位领导也先后7次易人。但是不管单位怎样变动、领导人怎样变化,对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都高度重视,一把手亲自负责协调、分管领导亲自过问,明确专人负责。特别是现任农委主任张晓飞、分管副主任游景太,在每年的年终调查阶段,都亲自部署、亲自安排抽调人员开展调查,从而有效保障了观察点工作的质量。

3.2 调查队伍是关键 事实证明,任何事业都离不了一支拉得出、用得上的队伍。纵观近30a的工作历程,太和县固定观察点的调查队伍就是这样一支忠心耿耿、不计得失、不计个人荣辱、埋头干事业的队伍。首任调查员宋维春是调研科科长,他从1986年3月到1998年光荣退休,12a里一直战斗在固定观察点一线,为观察点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继任调研科长宋国安从西藏退伍安置到县委农工部后,就从事观察点调查工作,一直干到2003年光荣退休。第三任调查员赵自力,从佳木斯调回太和后,就先后任调研科副科长、科长,从事固定观察点调查工作,后来由于工作原因,他担任了农口系统党委副书记的职务,尽管工作任务重了、事务繁忙了,却一直都没有放弃固定观察点调查工作。第四任调查员是张选富、王海涛、谢彩真3位同志。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农业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的精神,2011年,太和县农委对所属科室进行了合并调整,把原来的调研科、信访科、法制科合并为农委法规股,具体主管中央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工作。4a多来,3位同志克服工作多、任务重等重重困难,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展观察点调查各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调查任务。

3.3 村级配合是重点 实践证明,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孤立的,都不能离开他人的配合和支持。固定观察点工作也是这样,我县的固定观察点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陶庄行政村、关北村、关北社区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关北村老书记宋家鼎,先后历任该村村长、书记,无论工作职务有何变动,工作任务多么繁忙,始终把固定观察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每年的调查统计、指导调查户记账,他都全程参与,身先士卒地深入调查户开展统计调查。

3.4 农户参与是难点 要获得真实可靠的数据,必须依靠观察点户的大力支持。我县66户农村观察点户,分散在关北村7个自然村,他们年龄、学历、阅历各不相同。为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记账水平,我们采取以会代训形式,坚持每年开展1次培训活动。同时,每年春节临近时,对一些困难观察点户进行慰问,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资资助。为鼓励他们的记好帐,我们制定了《优秀观察点户奖励办法》,每年都开展评比奖励活动,充分调动了观察点户参与调查的积极性,为固定观察点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5 专项资金是保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为此中央下拨了固定观察点专项资金,为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管好,多年来,主管部门能够坚持专款专用,无论单位资金多么紧张,都能确保不挤占、不挪用固定观察点专项资金。有效保证了30a工作的连续性和严肃性。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变迁农村分析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清潩河的变迁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