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互动性研究

2015-05-30 18:28:00王洪丽张艳杰许武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15期
关键词:互动性信息时代建筑设计

王洪丽 张艳杰 许武涛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发展,网络技术日益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建筑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同时也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以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互动性。文章主要探讨的是将交互美学引入到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对建筑的发展带来重要启示以及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时代;建筑设计;互动性

在信息时代,互动性的建筑空间与传统的建筑建筑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信息的高效循环。文章主要研究将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从而实现建筑设计的互动性。

1 建筑互动性的理论内涵

建筑究其本质上而言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并在人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中体现出来。建筑的互动性是由建筑本身的客观性以及与人的主体能动性所决定的。但是传统的建筑互动过程并没有信息时代建筑互动的如此及时、频繁。随着信息技术与建筑设计的相互结合,建筑的互动性也显得更加突出。建筑的互动性理论内涵,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建筑的互动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建筑是为人的生活和发展服务的,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无不涉及到对人需要的满足。因此,在建筑的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这主要体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要根据人与人之间互动性的不同特点进行设计。

其次,时空互动性。人对建筑的需要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针对人的需要发展,建筑在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必须对人的需要进行回应,从而对建筑的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人需要的特点,在建筑空间的分配上要做出合理的规划。因此,建筑设计体现出了十分明显的时代性特征。

再次,建筑与人之间的互动性。建筑一旦完成它的建构设计以及功能设计就会定性,但是人对建筑的要求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在不断提高。因此,为了满足人的发展的需求,人对建筑的要求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变,人们拥有对建筑进行改变的权利,建筑也随着人的行为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最后,建筑之间也具有互动性。不同的建筑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有时代特征、地理环境以及当地的文化要素,人文特点。建筑在其本质上就具有互动性,但是这种互动性却是缓慢的。建筑的互动性更多是表现在人与人以及人与建筑之间的互动性上。

2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建筑互动设计

2.1 信息时代要求建筑设计中体现互动性

信息时代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建筑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建筑的天然互动性要求在建筑设计重要体现互动性。建筑设计不仅仅是要设计一个完美的艺术品,同时也必须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此才能设计出满足用功能的建筑。信息时代,建筑的设计也越来越趋于公开化,要广泛吸收社会群众的意见,提高建筑设计的设计水平,拓展建筑设计的设计思路。其次,建筑设计要体现和满足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总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在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性也呈现出虚拟化的特点。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公共建筑的设计应该走向透明化和开放性,建筑设计应该具备虚拟化特征。

2.2 建筑与环境的互动性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与建筑周围环境以及人文相协调。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建筑对环境以及对人文因素的考虑,也会随着建筑的落成走向终点,传统的建筑不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改变。而在信息时代,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这一切变成了可能。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型设计要求,不仅在设计之初要实现建筑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同时在建筑落成后,建筑也要能够跟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建筑主要有动态的空间以及外部设计的特点。格雷戈·林恩认为新时代的建筑应该是动态的和曲线形的,建筑可以根据周边环境的变化而对自身进行改造,以实现建筑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性。

2.3 建筑空间人与人的互动

建筑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筑空间内的互动,另一方面指的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建筑中类似于信息技术多媒体那样的实时互动,主要体现在建筑的使用者可以能動的获得各种所需要的信息,以及建筑功能的实现,以至于能够决定建筑物的具体功能。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使得在建筑空间之中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3 信息时代建筑互动设计的实现

3.1 建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观念的转变

建筑的设计与使用都是为广大民众服务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使他们参与到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来。但是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由于广大民众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理性判断和大局观念,为此有必要进行建筑学知识的普及。另一方面,设计师和管理决策者也要转变传统观念。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人的需要而服务的。只有反映社会的需求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建筑设计者和决策者要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满足使用者对建筑的需求。

3.2 要加强对互动式家住设计的立法和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建筑设计,还没有专门的制度和立法保障,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是采取政府主导,公众配合的形式。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民主群里意识越来越强,同时政府的有关部门也已经认识到了,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公众所起到的积极地作用。为此,为了保证公民能够在建筑的互动设计中,发挥群众的智慧,需要加强立法保证公众能够参与到建筑设计中,同时也要立法为公众可以参加的建筑设计做出范围界定。

3.3 公众参与建筑设计的实施形式

要发挥公众在建筑设计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就要建立起合理的公众参与形式。文章认为在建筑设计的起始阶段要及时向社会在公众公布草案,并向社会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在建筑设计的成型阶段要及时举行公众听证会,对设计成果进行论证,广泛的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修改。对设计和规划结果应该及时通知广大民众,使其了解最终设计成果。只有经过向公众展示的规划成果,才能报请相关管理机构审批,并在城市范围内公布。

4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广大民众正以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与一级建筑师产生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建筑设计中对信息技术的引用,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建筑设计一定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公众对建筑设计的各方面需求,方便其工作、生活以及交往。当代的大众参与式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把群众的智慧引入到建筑设计中来,也使得设计师真正融入到社会大众当中来。

参考文献

[1]张利.信息时代的建筑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2]詹姆斯·斯蒂尔,徐怡涛,唐春燕译.当代建筑与计算机—数字设计革命中的互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3]郝娟.解析我国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障碍及成因[J].城市发展研究,2007(5).

[4]贾巍杨.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互动性[D].天津大学学位论文,2008.

猜你喜欢
互动性信息时代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中华家教(2018年8期)2018-09-25 03:22:42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商周刊(2018年14期)2018-07-14 02:41:08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19:41
信息时代
领导文萃(2017年20期)2017-11-03 14:15:40
玩转表演
建筑设计的困惑
现代装饰(2017年9期)2017-05-25 01:59:43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
出版与印刷(2015年4期)2015-01-03 08: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