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化背景下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及举措分析

2015-05-30 17:56程凤菊
中国市场 2015年15期

程凤菊

[摘 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体系架构的调整与完善,给传统的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冲击,推动了各大高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转型。在经济化背景下,本文从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出发,对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举措展开分析。

[关键词]经济化背景;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举措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5.134

在经济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历程中,港口物流专业人才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主体单位,特别是具有独特经济发展视角的新型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各大高校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纷纷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新定位,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迎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本文就经济化背景下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及举措进行分析。

1 经济化背景下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港口物流行业关注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内港口物流行业取得了稳步发展,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港口物流行业一直在持上升发展趋势,港口物流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和规范。港口物流行业的繁荣发展,不仅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成为调整国民经济行业架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相信在未来,中国港口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将能更上一新的台阶。立足国内港口物流行业发展态势,部分人力资源专家提出:今后的国内经济市场,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将会成为各大港口物流企业青睐的对象。

种种事实的存在都证明了各大高校对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定位的重要性。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地位其实质就是找准人才培养方向,帮助学生在经济社会的前进历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以及他们在发展历程中的相应位置。一方面,各大高校应明确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应该是应用型、创新型、综合型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应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管理能力等实用性能力的体现,也就是说要强调对学生综合“实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要积极投身到市场建设中,及时了解港口物流行业发展动态,系统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港口物流行业发展动态,以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使学生与时代接轨,满足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

2 经济化背景下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性举措

2.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增长,物流行业取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港口物流行业发展前景态势一片良好。在此经济化背景下,港口物流专业人才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各大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也应跟随时代变化进行相应的改革。各大高校在培养港口物流专业人才时,要顺应经济发展潮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学科教育向职业化教育的轉型,以满足经济市场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

2.1.1 根据国际需求,引进国外原版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主要工具,教材质量的高低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海外发达国家在港口物流行业方面比国内港口物流行业存在一定的发展优势,国外港口物流专业原版教材一般具备齐全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练习、教学视频、教学网站链接等重要教学资源,有利于开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接受海外先进的港口物流管理理念。所以引进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成为了高校在开展创新化专业教学时所采用的方式。

2.1.2 以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为主线,构建动态教学计划

港口物流专业在拟定教学计划时,应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知识结构出发,进行动态教学计划的构建。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不仅仅要考虑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进一步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构建的课程体系中,应加强学生的现代经济贸易、运输理论和技能强化培养,保证其课程和应用的连接。

2.2 优化课程建设,凸显人才培养特色

第一,在课程设置上,立足当前国内港口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综合经济发展潮流对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各大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要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入手,设置一些与时代接轨,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同时,针对港口物流管理人才的特征,在培养人才的时候,不能脱离学校发展特色,要结合学校实际,让学生事先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先进管理技术,而不仅仅让学生把精力花费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

第二,在优化教学手段上,针对港口物流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和实践应用需要,尽最大程度为学生提供一些符合港口物流行业需要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引入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同时,教师要注意课程的授课方式,港口物流管理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教师最好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成效。

第三,在教学时间的划分上,要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加大实训教学的力度,使学生有一定学时的实践课程量,让学生能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工作能力。

2.3 构建实践平台,优化人才培养新渠道

俗话说“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可见,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满足社会需求的港口物流专业人才,除了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外,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才能提高专业技能。因此,各大高校应从社会对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品质的要求出发,构建有助于提高港口物流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训练,观察物流工作流程,学会运作方式。同时,学校构建的实践体系,除了要有港口物流企业的各种实习外,还必须加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人才培养氛围

师资队伍是各大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能力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水平,而要想构建满足经济化社会发展需求的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要有一支适应物流教育发展潮流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加大对港口物流专业教育的投入,多组织高校港口物流专业教师参加国际培训等再培训工作,着手培养基础好、教学技能优秀、有事业心、敬岗爱业的专业教师,增强港口物流专业教学师资力量,促进教师队伍向高层次、国际化迈进。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港口物流专业教师不断进修,在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加强能力培训,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氛围。

3 结 论

随着社会经济体系机构的不断完善,港口物流行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对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开始发生变化,开始加大对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注力度。在此背景下,各大高校应从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进行全面革新,优化人才培养渠道,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综合型的港口物流管理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汪长江.港口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舟山: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4).

[2]周珂.基于国际物流岛建设的舟山港航物流人才发展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2.

[3]谢如鹤,刘广海.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2(28).

[4]隋博文.面向东盟的国际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需求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