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广志
曾经一直在想,为何一锅汤要“熬”?尽管“烧”“煮”“煲”都顺畅贴近,却终归没有“熬”字来得那般耐人寻味。一锅醇厚的浓汤,熬尽了葱姜蒜菇,却熬不尽流转星辰。
傍晚总是祥和宁静的,缭绕在如血残阳边的云霞恰如三分的文火,烧红了半幕穹庐。
妈妈在电话里说今天她会很晚回家,闻讯的我也放弃了外出吃饭的决定。打开冰箱,翻寻可用的食材。在这个静谧的黄昏,窗前的锅盆器皿被悄然镀上一层薄薄的金色,映亮每一处边角旮旯。食谱中已有层薄灰,轻轻翻开扉页,对照着目录与手中的食材,在薄暮渲染的这一刻决定熬一锅简单美味的鲫鱼汤。
在案板上拍碎大蒜,切细小葱,烧热少许食用油,放入蒜姜爆香,沿锅沿儿轻轻滑下鲫鱼,两碗水顺势流下,与金黄的油脂交融旋漾。大火已将锅内烧至沸腾,盖上锅盖,调小火候,轻轻等待揭盖一刻满室溢香。
四周那么静,只有火焰跃动的细微声响,锅底的小火在空中摇摆,顺着弧形的锅底跳跃舞动,视野渐渐眩晕,那青黄相接的火在时间的伴奏下,舞花了双眼,也舞落了斜阳。
汤在熬着。
窗外已经朦朦胧胧,天空是一片深蓝,晚风裹挟走了阳光的灼热,也掠走了我的耐心,锅盖已是不知多少次地被我揭开,令人恍然的是那似乎未曾改变的汤色,远没有食谱上那浓香四溢、颜色纷繁的效果,只有气泡一个接着一个从锅底涌出,伴着“噗”的一声破灭成虚无。风拂过发梢,时间在打盹。
汤还在熬着。
思绪随着漾起的水雾氤氲开。曾几何,望不尽的塑胶跑道上,我熬过烈日炙烤,熏风灼面;曾几何,天色漆黑如墨的深夜,我熬过了满心疲倦,重负如山;曾几何,在摆满古籍字帖的木桌前,我熬过了横竖撇捺的枯燥,小有所成的松懈……送走一幕又一幕“熬”去的时光,在最后如水的晚风下,却也有赛道上的驰骋飞扬,达成梦想时的神采奕奕,提笔挥毫间的酣畅淋漓……
事无捷径,熬过了就是汤,熬不过就是水。恰若那熬过四季轮回的飘零秋叶有着深秋泫然所妒恨的静美。
记不得那锅汤熬了多久,只忘不掉再次揭开锅盖的一刻,那阵扑鼻而来的醇香。透过缭绕的雾气看见的身影是风尘仆仆的妈妈,含笑尝过一口汤,那笑也愈发灿烂。
“妈,我也会熬汤了。”
“是啊,儿子长大了。”
‖江苏省泰兴中学
这是一篇非常有文字功力的文章,堪称感悟生活类文字中的典范。作者是一个用字非常凝炼的人,就像文中的标题,字少,意长。文章通过自己生活中一次熬汤的经历,不但熬制出鲜汤美味,更熬制出生命哲理——只有经历生活的磨砺和煎熬,人才能有所收获、有所领悟。最欣赏的就是作者的遣字用词,凝炼而隽永,与此同时,文字的感染与烘托力却不见分毫减少。其中,熬汤是重笔描述部分,而生活中的熬炼则极为概括,然而却丝毫不显唐突,因为有前面熬制过程的铺垫,使后面的生活提炼有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适用文题】感受生活;长大;这也是生活……(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