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傲慢与自卑

2015-05-30 14:30:42
新传奇 2015年14期
关键词:欧美日本

世界上没有比日本人更喜欢“论自己”的了。据统计,19世纪后期以来,日本人写作的“日本人论”和“日本论”的书籍和专论达2000多种,层出不穷,销量居高不下,日本人也自嘲此类书“已经成为大众消费对象”。每个时期的研究似乎都有一些新发现,但不久后又回到原点,使人联想起希腊神话里的西西弗斯——每天费劲把一块巨石推到山顶,晚上石头又会自动滚落山脚,新的一天又周而复始地推石头。

“日本人论”的八个阶段

2015年1月2日,日本NHK电视台播放了一个《100分钟回顾日本论》的节目,节目中,“编集工学研究所”所长松冈正刚说:“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一切以中国为参照物,所以几乎没有意识到要如何看自己。”日本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日本人论”始于明治维新。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加速对东方扩张,鸦片战争英国打败中国;1853年,美海军佩里将军率领东印度舰队闯进日本港口,迫使日本签订了称为《日美和亲条约》的不平等条约,不久后横滨几乎成为西洋人为所欲为的“国中之国”。1868年明治维新后,新政府决心学习欧美,但在接触和观察过程中发现欧美是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因此产生比较,“日本人论”油然而生。

“日本人论”的兴衰起伏迄今经历了八个阶段。19世纪70至80年代,面对西方船坚炮利、不容置疑的压倒性实力,“日本人论”大都是自惭形秽,例如著名学者森有礼论证“日本人乃劣等民族”。因而有人提倡改造人种、取消日语、全盘西化。

1890年代之后,以甲午战争战胜清国、日俄战争战胜俄国为背景,“日本人论”的主调转为自信,重点转为发现日本人之“优秀”与独特之处,力主消除对欧美的卑屈心理,同时也重视向欧美国家推销自己。

1912年,大正天皇即位,不久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各种思想涌入,日本出现了一段被称为“大正探求民主”的时期,一些主张从国际大势看待和综合剖析日本的书籍问世,而批判“崇洋媚外”、主张“皇室中心主义”的观点也在泛起。

1925年后的昭和时代,军国主义势力急剧膨胀,文部省设“思想局”,由政府强行推行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其间出现的大量“日本人论”当然是鼓吹日本人由天神创造、自古优越、负有拯救亚洲乃至世界责任的论调。

二战战败,美国占领日本,“日本人优越论”被一朝打回原形,日本学界又充满了自我否定的氛围:著名作家直贺志哉提出把国语改为法语,还有人向占领军统帅麦克阿瑟提议干脆把日本变为美国的一个州。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东京举办亚洲首届奥运会,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日本人论”又恢复了自信。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直追美国,日本社会自我感觉之好到达顶点。

但好景不长,90年代起到现在,日本经济陷入长达20多年的低迷,换了近20个首相仍不见起色,其间中国崛起,韩国仅三星一家企业的产值就超过全日本的各大电器厂家。“日本论”受此外部环境影响也趋于冷静。这一时期的“日本人论”被认为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确实出现了不少反省之作,但同时又有不少鼓吹“日本依然优秀”、“太阳不落”的书籍。

“潜在的主角”是中国

回顾了日本社会盯着欧美推销自己而发展起“日本人论”这一领域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其“潜在的主角”实际上就是中国。几乎没有一个日本学者不知道其文化主要渊源于中国,但近代以来“集体失忆”,是因为需要矫枉过正,抹杀中国才能在欧美列强面前显得对等,再以欧美对其的评价回过头来贬低中国等亚洲国家以取得心理平衡。

笔者长期居住日本,知道日本人内心并不把韩国当一回事,因此反而能够显示出绅士般的宽容(不过近几年日本媒体也开始谩骂、嘲笑韩国,反映出日本自己失去了过去对待韩国的自信和底气),但对中国则异常在意。只有在中国落后、封闭、内乱的时候,日本精英层才会松口气,并潇洒地表示愿意帮助中国,而其他大部分时候,则是一种对中国的警惕、戒备和防范。尤其是近20年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其方寸大乱,这些年日本媒体对中国几乎是批评抨击一边倒,因为中国的崛起可以说是对日本“亚洲大国”,“世界大国”地位的致命打击。

世界上不存在“独一无二”的日本文化,这已经清楚。反思一下,这30年来,中国只顾着学习日本长处,又常常自叹不如。其实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人(根据欧美人的观察记录)本是很自得其乐又略显懒散的,是精英层把所谓的民族精神鼓动了起来,又特别重视教育和法制,二战以后在经济腾飞过程中建立起了一种勤奋向上的社会风气,但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这20多年,日本人的勤奋、协调精神已大不如前。所以,不存在“只有日本能夠做好”的神话。

因此,中国人也不要再用日本人“独一无二”的神秘眼光去看,应该更有自信,并以平常心看待对方,建立起21世纪的新型中日关系。

傲慢背后的“不安感”

文明史研究专家梅棹忠夫的著作《文明的生态史观》指出:“日本人很自尊,但又摆脱不了一种文化上的自卑感。整个国民心理上,无意识地认为真正的文化是在别处诞生的,自己这里总是没有底气”,“也许,这就是历来能够自己创造文明的民族,和作为位于一大文明周边的诸多边境民族之一而出发的民族之间的区别?”

原京都大学教授矢野畅于1982年写过一本名著《剧场国家日本》,他论证日本是一个擅长于把外面世界(古代中国或近代以来的欧美)编写好的剧本(指这些国家地区的文明)在日本上演的国家,有时候在“日本剧场”上演的这些来自外界的剧目,演得比外面世界自身更逼真、更像模像样。

另一位著名学者内田树在2009年出版了一本《日本边境论》,认为“在日本人的潜在意识里,所有的高等文化都是其他地方创造出来的,因为作为世界中心的‘绝对价值体不在自己这里,所以,总是基于这种距离意识来决定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其表现之一是,“日本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便会展现出毫无顾虑的亲密或者说毫无防备的心”。

2015年2月12日,作为在议会获得压倒性多数席位、雄心勃勃的安倍晋三首相在国会作施政方针演说,誓言要着手“二战以来的大改革”,但演说的开头引用的却是150年前明治维新的功臣岩仓具视的这样一段话:“日本也许是个小国,但只要国民齐心协力、振兴国力,就能够活跃于世界”。这也反映出日本领导人既有自卑又不甘认输的矛盾心态。

美国人似乎比较了解日本的这一特点,并加以利用。原驻日外交官,后任美国国务院对日官员的凯文·梅尔2011年出了一本题为《无法决断的日本》的书,直率地把日本比喻为一个女人,即使已经结婚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只要你几天不说“I love you”,她就会忧心忡忡,作者自嘲其对日工作的一半时间用于反复对日本政府说“仍然爱着你”。

中国过去落后封闭,又受过日本侵略,所以总把日本想象得强大、狂妄,现在看来,我们还是要注意到其表面自大傲慢的背后,掩饰着一种无自信的“不安感”。日本人在对外交往中考虑最多的是“防范风险”:在经济交往和对外投资中,既希望赚钱,又更担心技术万一被偷、被模仿了怎么办;中国如果大乱,就担心中国人大量偷渡进来,而中国强大了又担心受到威胁。知道了这一深层次背景,我们就不必把日本的各种对华指责都归结为“看不起中国”。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日本已成为真正的“和平主义国家”。现阶段的日本在感觉被人超越时最为难受,内心会期盼对方自己绊脚摔倒,有时又会想使使绊子或拉拢别人做牵制。同时,日本又是一个精英带动的社会,要充分估计其媒体和部分精英以“中国威胁论”为由扩充军备的可能性。澳大利亚学者克拉克与日本著名的评论家竹村健一有过这样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前者认为日本一旦重新武装,会出现脱缰“暴走”之危险,后者对此并不否定,但解释为“至多是像女性感情失控发生一时的歇斯底里”。不管是“暴走”还是“歇斯底里”,对别国来说都是一种麻烦,需要有所警惕。但毕竟时代已变,我们还是更要从大局判断,从长计议。因此,真正了解日本人怎样看自己然后对症下药,实为必要。

(《同舟共进》2015年04期 朱建荣/文)

猜你喜欢
欧美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探寻日本
中华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8年9月)
国际贸易(2018年11期)2018-12-18 08:26:52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国际贸易(2018年2期)2018-04-04 02:09:25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4月)
国际贸易(2017年6期)2017-07-21 01:46:11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6年10月)
国际贸易(2016年12期)2017-01-06 10:23:55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6年8月)
国际贸易(2016年10期)2016-11-28 09:43:47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6年7月)
国际贸易(2016年9期)2016-11-28 09:37:26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中学生(2016年28期)2016-08-24 08: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