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城
初中政治复习就是要把庞杂的内容梳理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重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上,在此基础上,再将重点、要点扩展开来,做到“纲举目张”,系统复习,突出重点。
复习是一种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整理的活动过程。有效的复习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获得理想的“即时效应”。对于初中的政治复习,笔者想提出“整体把握,分层要求;学生为主,实践第一,讲究实效;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灵活方法”的复习策略,供同仁们商榷。
一、初中政治的复习技巧
1.抓基础,能复述其主要内容
政治中考命题尽管愈来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强调能力立意,但若胸中无数,能力从何谈起。因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基础,这就要求在复习中首先要要注重让学生读熟教材,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要求学生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含义,能复述其主要内容,并迅速而准确地找到它们在教材中的位置,为考试时翻阅教材作好准备,并且要把一个个的基本概念、原理经过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在了解基本概念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系实际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因为考试往往是:“题在课外、理在书内”,所以对基本理论要做到“加深理解、重在运用”,这样才能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和分析问题。当然,对基础的复习要抓住《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重点,切忌知识“泛滥”。
2.运用科学复习方式,提高复习效率
(1)高层建筑回忆法。此法是指开始第一轮总复习时,先让学生总揽全局,努力熟悉各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目录,在脑海中建立起一个知识框架,具体熟悉程序要达到:合起来能回忆起每本书有多少课,每一课的课题是什么,各课之间有何联系;其次,在复习每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这一课共分几框,每框分几部分,各讲什么问题,框与框、问题与问题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回忆出来之后,再分析里面的具体内容,把内容数字化、具体化。
3.将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加工,形成系统化的综合性知识。
夯实基础知识,仅仅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储备和必要手段,更重要的还要将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加工制作,形成系统化的综合性知识,深刻领会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才有可能运用综合性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备考中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跨越式地系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认识环境问题,既要分析我国初级阶段的环境形势,又要分析依法保护环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此外,在训练中,也应训练相关的题目。
二、要讲出知识的规律
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二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答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
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文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同课本之间的内容的内在联系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答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三、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没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是不可能的。因为练习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练习时要注意练习的典型性、针对性、系统性、层次性、应用性,要在练习中总结各种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规律。
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考政治试题,有相当一部分材料来源于"我国四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领域,因此,要讲活时政热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本的知识去解释、分析这些问题,使课本知识与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五、学会放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社会政治科目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有很高的要求,但我们很多老师,包括我总是难以割舍“包办”的心态,总是尽一切可能地告诉学生有关知识点在某本教材某页的某段,其实这是在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容易养成学生的依赖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试着改变以往的做法,让学生自己查找教材,然后鼓励自主阅读。虽然“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但我认为值得,因为学生在经过思考和其他同学的纠正后,反而对这部分内容的印象更深刻了。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能更好地理解考点及灵活运用知识
六、注重设问,引发学生自主思考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提高兴趣的途径有很多,课堂就是一个重要阵地,在复习课上我认为一个善于设问的老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复习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享受到了认真设问带来的点滴喜悦。
比如,在分析中国近代逐渐落后的原因时,我没有直接问学生:“你们认为近代中国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而是问:“近代中国为什么落伍了?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一个伟大勇敢勤劳的民族,中国的落伍完全是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造成的。你们认为呢?”稍做改变的问法马上引起了学生参与思考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注意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因为学生学习兴趣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太难的问题愿意去想一想,一旦想出来的时候,他就会体验到一种十分愉快的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当然,让学生想的问题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过易学生不必思考,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难学生则无从思考,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七、考前指导也非常重要
平时教学是基础,考前指导得法,真正能促进学生质的飞跃。教师临考前还要引导学生把考纲考点知识进行认真的清理;对重要的知识点(可能出主观题)进行结构上再整理;对已做过热点知识,比较不同角度,有选择性的梳理;针对学生考试答题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题如何做到准确、规范、条理;针对不同考生的临考状态进行不同的心理调理,真正把每个考生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