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下结构防水治漏办法

2015-05-30 10:03:13刘松阳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后浇带

刘松阳

摘 要:建筑防水的作用是防止雨水,地下水,工业与民用给排水等,对建筑物某些部位的渗透侵入,而从建筑材料上和构造上所采取的措施。文章就地下室结构防水防治办法进行简谈。

关键词:渗漏部位;渗漏治理;变形缝治理;孔洞渗漏治;塔吊基础;后浇带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基础建设与高层建筑的地下工程不断增多。如人防、地下商场、车库、过江隧道等都面临着水患渗漏的侵害。由于各地的地质结构、水压、建筑设施不同,长期以来,还找不到一种规律性的、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这是我国,仍至世界,至今仍是不能有效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水患无形,又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地下建筑设施,真是无孔不入,防不胜防,给人民生活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

以某项目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地下结构建筑面积就达7万多平方米。该建设项目2009年立项,2010年实施,2013年进户。但是,地下结构未能投入使用。理论上2012年该项就应投入使用,超期一年地下结构依然不能使用,其原因是地下室结构防水工程失败,负二层地板和外墙侧壁大面积漏水,致使负二层电力、消防设备和自动泊车系统无法安装使用。经过专家论证,根据地勘报告,该地是第四纪松散层孔隙潜水,地下水赋存于中,粗砂层中,地下水位埋深8.70m-10.60m(大连高程系120.52m-122.35m)。而底部为2层地下车库结构,埋入地下约12.2m,处于地下水位密集区域。地下水将对地下室产生浮托力和高挤压力,穿透结构层和原防水层,加之场地内由于上下水管线渗漏造成局部上层滞水,且涉及设计,施工、材料、维护等多方面不足因素,而造成大面积,多点漏水,严重影响着建筑物使用功能。

目前国外已部分采用CMC静水压力释放层技术来改变土层动态渗流压,使基底水压保持固定值,控制地下水浮力对结构体的影响和保持地下室干燥功能的工艺方法,但是被否定了。本着“堵排结合,因地制宜、刚柔相济、综合治理”的原则,决定由江苏具有国家二级防水资质证书的专业施工队伍来承担治理任务,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方可施工。通过调查、研究、攻关,我们会同专家、设计、监理、施工方,制定了一套将水患无形变有形的治理方案并治理成功,现供大家探讨或借鉴。

1 渗漏部位的确定

混凝土结构渗漏水一般在施工缝、柱根、后浇带、交界处,不同材质接缝处,柱网中部墙板、底板、塔吊基,隆起板管线孔等部位,渗漏点大小一般有点、线、面三种。

2 渗漏治理方案

2.1 变形缝治理方案

变形缝是防水的薄弱环节,存有“十缝九漏”之说,因此变形缝的渗漏已成为地下工程的通病之一,究其原因,除变形缝施工难度较大外,原来设计的防水措施只考虑一道可卸式钢板伸缩片防水线过于单薄,应考虑多道防水线,刚柔结合的复合防水构造形式,才能适应变形缝密封的要求。将变形缝内的原嵌缝材料清除凿槽,深度约10cm,在漏水较大部位埋设引水管,把缝内主要漏水引出缝外。然后打注桨眼,采用高压分子双液化学注浆,当两种化学液体混和后即发生聚合反应,30秒钟初凝,3分钟终凝成胶体。注浆可注入0.1mm以下的裂缝,浆液可在潮湿,水速大,水量多条件下凝胶,具有抗渗性好,遇水膨胀,耐侵蚀等特点,胶体抗压强度0.01-0.06mPA,抗拉强度为0.02-0.04mPA。以封闭水流通道及裂缝、变形缝。再用双洋高分子纳米材料做5-10mm防水层,粉刷2-3mm JS型聚合物一水泥基晶复合防水涂料即可。

2.2 后浇带、柱根、电梯井、集水坑渗漏治理方案

后浇带是整个墙体防水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不能立即同步浇筑,必须等主体封顶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期间可能经过很长时间,在浇筑后砖墙混凝土与底层防水层相隔不能起到多道设防的作用,一般渗漏呈线状。凡呈线状流水部位采用槽型注浆法,做法为沿出水部位凿槽4-5cm深,槽宽度为3-4cm,进行槽内清理后,预埋橡胶管,管的直径根据水的流量而配置,每隔1-1.5m埋一只出水管头,然后抹上高强度封口料,立即抽出橡胶管,待槽上面封口料干燥达到强度后,进行高压高分子注浆,使浆液通过压力进入砼的孔洞及缝隙,可达到立即止水的效果,再将剔凿处重新分层抹两遍防水素浆和砂浆即可。

2.3 底板,墙面及其它孔洞渗漏治理方案

采用钻孔注浆法,其优点是止水部位较深,可更接近水源头部位,渗透范围广,每眼辐射可达1m左右,如果遇钢筋部位更能沿保护层深入,同时形成包襄钢筋保护膜。做法为沿出水点钻孔,直径16mm,孔深根据出水情况10-25cm不等,再进行高压注浆,使浆液渗透至孔深范围内的各个渗漏层面,从而形成立体式全方位防水堵漏。在注浆完成后用快凝水泥浆将钻孔封闭抹平,然后在车库底板(含主楼底板)后浇带、墙根、柱根以内区域约2m*2m间距进行平行钻孔注浆施工,使整个防水底板,地下剪力墙受高分子渗透材料均匀保护,彻底阻断四面八方水源,以免堵住A点,水又寻找新的薄弱B点,C点渗出,达到大面积最终治水堵漏目的。

2.4 穿墙管线渗漏治理方案

将穿墙管四周松动的混凝土凿开,在清理干净后,用防水嵌缝油膏热灌注冷凝作防水层,经检查无渗漏后,在表面分层抹压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或抗压密封剂15mm左右与基面齐平即可。

2.5 原塔吊基础明显漏水治理方案

先将原塔吊基础部位的砼构筑物进行破拆至底板层,均匀安插3个导流管,使涌水自导流管自然引流至附近集水坑抽排出地下。在塔吊基础及隆起板范围内进行钻孔注浆,注浆材料选用P.0425水泥浆料,内掺水泥快速膨胀剂,配比为1:0.5:0.015,至少用两台高压注浆设备同时快速注浆。然后在原防水底板顶面刷涂2遍K11防水浆,使之达到隔离阻水目的。再浇筑抗渗钢筋砼二次底板,待砼达到强度后进行导流管高压高分子注浆,使浆液沿导流管注入素沙土墊层和底板部位,形成防水保护膜,同时撤除引流管,进行钻孔封堵工艺流程,从而完成全面防水堵漏施工。

3 总结该案例经验教训

(1)抗浮设计应给予足够重视,尽量增加底板刚度,抵抗变形。

(2)材料选型要适合地域条件特点,可以更好地发挥材料性能。

(3)细部结构不应大意,合理的选型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4)施工措施应在经济与安全两方面慎重选择,偏重于安全考虑,就长远看更为合理。

4 结束语

水患无形,补救措施再好也是无奈之举,拖延项目投入使用,成本提高。因此还是要从项目设计调研入手,选择适合的设计方案,适合的地下防水材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下防水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胜,等.建筑防水材料[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7.

[2]李战雄.房屋建筑中防渗漏的监理[J].大众科技,2005(10).

[3]俞磊,高艳.建筑防水与堵漏技术[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7.

猜你喜欢
后浇带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浅析后浇带的施工要点
浅析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卷宗(2017年1期)2017-03-17 08:19:08
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科学与财富(2017年3期)2017-03-15 18:14:12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居业(2016年6期)2017-02-05 01:09:55
探析高层建筑后浇带类型与功能及施工要点
建筑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及施工技术分析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