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2015-05-30 06:44:22李凤霞赵群林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年17期
关键词: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施工质量

李凤霞 赵群林

摘 要:文章从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因素出发,提出如何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这个课题,围绕这个课题展开讨论,寻求一些解决途径和方法,并对沥青路面常见的质量通病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实现改善道路质量状况,提高道路使用寿命的目的。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能够影响到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是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人即施工人员,机即施工机械设备,料指用于施工的原材料等,法指指导现场施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环是指施工所处的环境位置。下面就从这五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找到提高沥青路面工程质量的方法。

1.1 控制原材质量,把好材料检验关

原材料质量是影响沥青混凝土质量的源头,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对沥青混凝土生产质量非常有利。沥青混凝土原材料主要包括沥青、集料和填料。

(1)要在选材上下功夫。选择优质适用的原材,这就要求所用材料不但要合格,还要满足施工需要,要物美价廉,达到经济性的要求。对地材要合理利用,发挥当地资源优势。选择沥青要严格按照图纸或规范规定的指标,进场前要先做检测,履行检验程序,检测不合格不允许打入沥青罐内。集料要选择清洁,质地坚硬,级配良好,与沥青粘附性好的材料。(2)原材料在进场后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制度和验收程序,对进场的材料首先对其外观,数量,生产日期,出厂合格证等进行初步检验,然后通知试验室抽样检验,按批次按频率自检后还要报监理抽检,严禁出现不合格材料用于施工。(3)原材料储存要规范,保存要小心,料场建设要符合材料相关要求。如沥青罐口应密封,避免雨水进入,粗细集料存放场地要用水泥混凝土硬化,有条件还要建立遮风防雨棚,不同规格材料要分类堆放,不得混料,做好标识。

1.2 加强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控制

沥青混合料是把原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技术规则进行混合的材料,属于路面施工过程的半成品,必须经过碾压成型后才能称之为产品。混合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结构的质量。

沥青混合料生产应牢牢抓住原材料,材料级配,油石比,混合料温度,设备的稳定性这几个关键点。首先,要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准确,这取决于施工配合比的设计水平、拌和站计量设备的计量准确性和拌和设备的生产能力。沥青混合料施工配合比是经拌和楼热仓二次筛分后的二次設计,热仓筛孔的选择是一个重要因素,如设置最大粒径筛孔来限制超粒径颗粒混入,其它筛孔的设置可根据原材料实际情况而定,设置的原则一般是单粒级原材料的公称最大粒径和公称最小粒径,否则将有可能干扰原材料的自然级配,导致废料增多,施工配合比级配不合理。其次,要求无超粒径集料,因为超粒径颗粒不但对混合料级配完整性造成破坏,还可能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碾压的压实效果,增加沥青路面透水性,可以通过增加一个最大粒径尺寸的筛来解决这个问题。再次,生产的混合料要颜色均匀,无离析,要保持设备稳定性,防止筛孔堵塞,筛面破损等意外事件发生。最后,要保证混合料的可碾性。可碾压性好的混合料一定是级配合理,配比准确、均匀一致的混合料,同时满足合适的出厂温度要求,就生产出了合格的混合料,才可以运到现场进行摊铺施工。

1.3 合理组织机械设备,做好试验段,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路面施工从某种意义上讲即是机械化施工,因此设备的性能和生产能力直接决定着工程质量的好坏。进场设备一定要符合施工需要,完好无损,配套组合,科学合理。在使用前先要组织试验段施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盲目施工给工程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1.4 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在施工中要始终贯彻“质量管理人人有责”的理念,上至管理人员,下至施工操作手,都要树立质量意识,加强责任心培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管理,组织施工。企业也可以从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落实质量责任等方面入手,提升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

2 通过对沥青路面工程常见质量通病的防治来提高路面施工质量

沥青路面常见的质量通病有早期开裂、平整度差、桥头跳车、车辙等,这些共性的质量问题都是在路面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不严造成的,影响路面行车舒适性,耐久性,安全性,必须加以防治。

2.1 沥青路面早期开裂

沥青路面早期开裂有三种形式,第一反射裂缝,第二路基施工接缝处理不当产生沉降将路面拉裂,第三种是路面自身施工问题引起的开裂。第一种裂缝比较常见,应该加强防治。反射裂缝的防治关键在“防”,反射裂缝多发生在半刚性基层和刚性基层,主要应该在防基层开裂上下功夫。基层开裂主要原因就是温缩和干缩作用,温缩是材料固有的特性,无法改变,但是干缩是由于基层材料由潮湿到干燥的失水过程引起混合料的体积收缩,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1)尽量选用骨架密实型材料。骨架密实型材料空隙率较小,既能使混凝土密实,又能减少需水量。(2)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水泥比表面积很大,因此需水量也大,如果水泥用量大就容易引起干缩,因此减少水泥用量也可以减少干缩量。

2.2 沥青路面平整度差

路面平整度关系到行车的舒适性,是公路给使用者最直接的一项技术指标,使用者往往会根据平整度来判断工程的好坏,同时也是影响工程耐久性和安全性的指标之一。

平整度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施工原始平整度差,另一个是通车后在外力作用下平整度逐渐变差。施工原始平整度差产生原因主要有摊铺机设备故障或停顿、施工缝没有处理好、松铺系数大引起的基层不平整度向上传递、压路机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可以通过规范施工来解决。通车后不平整度主要通过以下手段来改善:(1)提高路面基层平整度和路面压实度,防止因孔隙率衰减引起的路面基层不平整度向路面传递。(2)提高路面刚度来避免因荷载作用引起的沥青路面不均匀蠕变形成的影响平整度的拥抱和推移。具体方法是通过改善混合料级配,保证耐久性基础上降低沥青用量,使用改性沥青等。

2.3 桥头跳车

桥头跳车根本原因是桥的一端为刚性,而与之相连的路基填料一般是柔性材料,存在沉降率,并且填筑高度在几米甚至十几米,路基越高,沉降量越大,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桥头跳车。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设计时在桥台和路基间设计了钢筋混凝土搭板,然后将台背填料改成稳定土或碎石砂砾等材料来减少沉降,但跳车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因为即使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搭板和稳定土等高抗压模量材料以后,如果路基的整体模量没有提高,跳车点就会后移,形成“搭板后跳车”,要先从根本上解决跳车问题还要提高路基抗压弹性模量,提高路基压实度,使用承载比值较大的填料,对高填方路基采用冲击碾压技术等。

2.4 车辙

车辙也是常见的一种质量通病。要避免车辙的发生,首先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首先可能是材料原因,如果选用的沥青不合格或是不适当,就会导致车辙。其次是混合料配合比原因,如果混合料级配不合理,设计空隙率太小,沥青用量太大,也会发生车辙。还有就是施工原因,施工时压实度不合格造成孔隙率过大,配合比控制不准确等都会导致质量通病发生。只要我们找到原因,对症下药,那么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

3 结束语

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方法有很多,文章主要从影响因素和防治质量通病入手,因为施工经验有限,总结的并不全面。但只要我们在施工中能够依据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管理,善于总结,能够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努力,那么施工质量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JTG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2]余全永,李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12(5).

[3]张肖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保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4]沈金安,李福普,陈景.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施工质量
浅谈建筑工程防水渗漏质量通病的防治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分析
居业(2016年9期)2016-12-26 21:53:10
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思考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强化策略初探
分析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的成因分析
煤矿井筒装备防腐涂料的选择和施工
对某鸡场鸡白痢发病情况的调查及防治效果的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46:08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