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 陈文兵
[摘要] 目的 探讨家属同步认知干预对宫颈癌患者心理、行为特征的影响。 方法 选择宫颈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第1组给予常规护理,第2组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第3组患者及家属同时进行认知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行为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行为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干预后,第3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第2组,第2组显著低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第2组患者焦虑维度、抑郁维度得分显著低于第1组,第3组显著低于第2组(P<0.01);第2组乐观维度、社会支持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第1组,第3组显著高于第2组(P<0.01或P<0.05)。 结论 家属同步认知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行为特征。
[关键词] 家属;同步;认知干预;宫颈癌;心理;行为特征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6-005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effect of synchronous families cognitive intervention on mental,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in cervical cancer. Methods Selected 60 cases with cervical cancer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ree groups, each of 20 cases. Group 1 was nursed by routine care, group 2 was nursed by cognitive intervention only for patients, and group 3 was nursed by cognitive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and families. Anxiety, depression and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surveyed by SAS, SDS and C type behaviors scale.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SAS and SDS of group 3 were lower than group 2, and group 2 was lower than group 1,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or P<0.01). After intervention, anxiety dimensions, depression dimension of group 2 were lower than group 1, and group 3 were lower than group 2(P<0.01); optimism dimensions, social support dimensions of group 2 were higher than group 1, and group 3 were higher than group 2 (P<0.01 or P<0.05). Conclusion Synchronous families cognitive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can improv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behaviors.
[Key words] Families; Synchronous; Cognitive intervention; Cervical cancer; Mental;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及直肠癌,居第三位。随着筛查技术的发展,宫颈癌早期诊断率逐渐提高,也为临床上的根治提供了可能。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患者的心理情绪影响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及预后,而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癌症本身及其治疗对患者来说均为负性生活事件,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的心理应激,影响患者的预后。患者家属在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其本身也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问题,这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负性情绪[2]。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的同时也应注意对家属的认知干预。本研究分别比较患者及家属同步认知干预、仅对患者进行认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对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心理、行为特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为宫颈癌Ⅰ期、Ⅱ期的患者;②无药物依赖史及酒精依赖史;③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理解能力正常;④意识清晰,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⑤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⑥纳入的家属干预对象年龄>18岁,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理解能力正常,意识清晰,能够表达自己意愿。排除标准: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精神病史,严重认知障碍,视听障碍;家属有精神病史、认知障碍者。另外,排除在研究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研究的患者及家属。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第1组采用常规护理,第2组仅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第3组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认知干预。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干预方法
1.2.1 各组干预方法 第1组入院后至出院均仅给予宫颈癌手术的常规护理。第2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发放《宫颈癌患者健康教育手册》,给予认知干预。第3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患者发放《宫颈癌患者健康教育手册》,同时给家属发放《宫颈癌家属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同步认知干预。宫颈癌患者健康教育手册根据宫颈癌相关知识、高危因素、患者自我护理、自我心理调整、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编写。宫颈癌家属健康教育手册根据宫颈癌相关知识、治疗方法、预后、如何护理患者、如何协助患者配合治疗、如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如何自我心理调整等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进行编写。
1.2.2 认知干预内容 认知干预模式主要是重建认知、应付心理、解决问题。重建认知的方法是通过识别、分析,从而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及信念,重建积极的认知模式。通常是先通过交流了解患者情况,然后评估、识别、检验患者存在的不良认知以及消极的思维和信念,帮助患者重建积极的认知,改变患者的情绪及行为。患者入院后,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评估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和不良认知,检验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不良认知,并帮助患者建立新的认知,树立积极的心态。患者入院后每天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床边交流。内容主要是了解患者和家属出现的不良情绪问题,针对可能的原因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不安和痛苦,帮助患者寻找合适的宣泄途径,并积极应对。鼓励患者之间、患者与家属之间进行交流,并为这些交流提供条件,进行团体干预。第2组和第3组每周组织患者学习《宫颈癌患者健康教育手册》内容,第3组每周组织患者家属学习《宫颈癌家属健康教育手册》。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宫颈癌相关知识、手术基本情况、术后护理配合及出院后的指导等,帮助患者及家属获得正确的认知,指导患者及家属积极应对负性情绪,培养患者及家属树立乐观的心态。
1.3评价方法
患者入院时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对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进行调查,包括年龄、家庭住址、文化程度、婚姻、家庭收入等,并搜集疾病治疗的相关资料,包括病理类型、分期、手术方法。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3]、抑郁自评量表[4]、C型行为量表[5]对患者的焦虑、抑郁以及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焦虑自评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则患者焦虑情况越严重,正常:<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抑郁自评量表共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每个项目的得分相加乘以系数1.25,取整数为标准分。抑郁严重程度采用总分/80评价,无抑郁为<0.5,轻度为0.50~0.59,中度为0.60~0.69,重度≥0.7。C型行为量表共有9个项目97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则患者C型行为特征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三组焦虑情况比较
干预后,第3组患者焦虑评分显著低于第2组,第2组显著低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干预前后三组抑郁情况比较
干预后,第3组患者抑郁评分显著低于第2组,第2组显著低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干预前后患者C型行为各维度评价比较
干预后,第2组患者焦虑维度、抑郁维度得分显著低于第1组,第3组显著低于第2组(P<0.01);第2组乐观维度、社会支持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第1组,第3组显著高于第2组(P<0.01或P<0.05)。见表4。
3讨论
宫颈癌是女性高发恶性肿瘤,死亡率位第三位。目前宫颈癌的发病具有年轻化的趋势,随着筛查技术的发展,早期确诊的患者也逐渐增加,为手术治疗提供了可能,因此手术比例增加。宫颈癌以及手术对女性患者均为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癌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而手术治疗影响女性的性特征及性生活,对于未生育的女性,甚至丧失生育能力,患者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目前社会对宫颈癌的认知不全面,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更容易使患者产生悲观的情绪。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是突出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术前。研究显示,术前的心理疏导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6,7]。术后患者疼痛、并发症的发生也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且手术使患者失去女性生殖器官,容易产生自卑、悲观的情绪,患者还会提前导致绝经,均会增加患者的焦虑等情绪[8]。家庭成员罹患癌症对家属来说也是严重的不良生活事件,加上经济压力,同时还要照顾患者,均增加家属的精神压力[9,10]。而家属的负性情绪并不能表露,长期压抑,甚至会将情绪发泄在患者身上,也会影响患者情绪,不利于顺利治疗。
C型行为模式是癌症易感性行为特征,主要特征为童年时形成压抑、内心痛苦不向外表达、克制的性格,行为特征表现为不自信、过分忍耐、过分合作、害怕面对矛盾、愤怒不向外发泄、屈服于外界的权势压抑自己等焦虑、抑郁情绪。C型行为容易焦虑、压抑、愤怒,这些情绪通过刺激下丘脑激活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作用于免疫细胞,降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等数量以及功能;这些情绪还会增加患者肾上腺皮质急速分泌,引起中枢及外周相应的反应,降低患者免疫力,收缩内脏血管,影响代谢功能[11,12]。
认知干预是6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其理论基础是认为认知过程影响到人的情绪以及行为,是一种定式的、短期的、有结构性的、针对目前心理的治疗方法。认知是认识过程、认识活动,包括思维、想象、信念以及信念体系[13,14]。不同的认知产生的情绪不同,对人的行为也具有不同的影响。认知理论认为错误的认知和想法会影响到患者的情绪以及行为,通过评价及矫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改变其认知过程,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以及行为。在认知干预过程中,常见的干预技术及心理辅导是重建认知、应付心理、解决问题[15-17]。重建认知的方法是通过识别、分析,从而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及信念,重建积极的认知模式。通常是先通过交流了解患者情况,然后评估、识别、检验患者存在的不良认知以及消极的思维和信念,帮助患者重建积极的认知,改变患者的情绪及行为。
本次研究将认知干预方法应用于宫颈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干预过程中。给第2组和第3组患者发放《宫颈癌患者健康教育手册》,给第3组家属发放《宫颈癌家属健康教育手册》。研究者每周组织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手册内容进行详解、分析、答疑,使患者及家属对宫颈癌以及宫颈癌的治疗、预后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重建患者认知提供理论基础。入院后通过一对一的面谈,了解患者、家属存在的心理问题,评估患者、家属的不良认知,帮助家属、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行为特征,分别对患者焦虑、抑郁、C型行为特征进行评价。干预后,第3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第2组,第2组显著低于第1组,说明干预后,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尤其是家属同步认知干预的第3组,改善更显著。研究显示C型行为特征是癌症的易患因素。干预后,第3组患者C型行为有了显著的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维度得分显著下降,乐观维度、社会支持维度均有显著的改善。
综上所述,家属同步认知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行为特征,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其健康教育[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328-329.
[2] 赖银清. 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9(7): 220.
[3] Zung WWK. 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 Psychosomatics,1971,12(6): 371-379.
[4] Zung WWK.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 Arch Gen Psychiatry,1965,12:63-70.
[5] 岳文浩. C型行为模式[J]. 医学与哲学,1990,11(11):13-15.
[6] 朱伯琴.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配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8):120-121.
[7] 张意玲,夏晓清,张常乐. 宫颈癌手术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18-1120.
[8] 马迪,侯爱和,瞿舒培. 心灵关怀对宫颈癌患者配偶心理应激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2):1390-1392.
[9] 徐文. 健康宣教对癌症患者家属心理压力和行为的影响[J]. 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4,21(10):132-133.
[10] 贾艳玲,黄俊波,谢灵英. 晚期癌症患者家属的病情告知态度探究[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4, 35(5):47-48.
[11] 汪涛,亓小改,刘孜,等. 宫颈癌患者及家属C型行为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9):3245-3247.
[12] 张波,赵阳,郭丹. 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C型行为模式特征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558.
[13] 张颖. 认知行为干预对恢复期住院流浪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2):117-118.
[14] 肖体友,张秀琼,冯咏梅. 认知行为干预对初产妇产后负面情绪及社会支持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4,25(19):2954-2956.
[15] 吴涛,刘蕾,吴波. 认知心理干预对改善垂体瘤患者内镜术后生存质量的应用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15):18-19.
[16] 陆月娥,黎小慧,何韵仪,等.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143-144.
[17] 卜桂兰,程媛,曾海芳,等. 心理干预对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影响分析[J]. 当代医学,2012,18(13):154-155.
(收稿日期:201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