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等
[摘 要]骨干民办高校在新常态下要向职业教育高校转型,肩负着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的重任。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推进,民办高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选择“工科”的学生明显增加,人们对特色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民办高校面临着调整发展战略,转型升级的机遇。本文呼吁政府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建议民办高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提出重大变革的成功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民众的参与。新常态下人们对成才路径的选择更趋理性,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职业教育高校生源质量会稳步提升,办学质量的提高指日可待。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校;教学质量;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0.228
1 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发展机遇与挑战
2000—2009年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春天。如今,公共教育资源日益充足,不断做大;公办教师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的优势日益突显,民办教育面临着由“补充型教育”向“选择型教育”的转型。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推进,2014年民办高校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选择“工科”的学生明显增加,人们对个性化、特色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民办教育面临着调整发展战略,转型升级的机遇。
2014年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指出新常态有三个主要特征: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必将带来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此同时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日益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民办高校应抓住机遇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上做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常态。
广东白云学院是1989年由谢可滔先生创办,在中国大学轰轰烈烈的合并、升格、扩招背景下1999年成立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本科院校并更名广东白云学院,2009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如今《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大趋势下,2013成为了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单位,正在主动向职业技术高校转型。2003—2013广东白云学院已连续11年蝉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评定的“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第一名。
2 我国民办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教师队伍不稳定
民办高校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弥补了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然而,相关的立法却存在着不少硬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分为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两种,民办高校属“非企业法人”,两头均难以为据,导致民办高校教师的个人养老保险无法可依,只能“就低”参照企业的相关规定,从而和公办教师在退休待遇上形成巨大差别。近几年公办教师的待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带来了民办高校高学历、高层次专职教师队伍的流失。广东白云学院管理层中绝大部分来自高校的退休教师,虽然执行力很强,但教师结构不合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让人忧虑。
2.2 专业设置不合理
广东白云学院发展定位是以工科为主的应用技术大学,但近几年招生计划中文科生比重偏高超50%。专业设置趋同,缺乏区域特色,保姆式管理,忽视个体差异是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民办高校有句口头禅“输不起”。如果人人自危,大家抱團取暖,民办高校能否有未来?民办高校选择人文、社会科学、经管类专业大幅扩招,一方面是市场有需求,更重要的是人文、社会科学办学成本低,对师资、实验设备的要求低。办应用技术型高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靠学费及以前的积累,当然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正在逐年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投入。而公办高校除向学生收取学费外,还有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仅这两项之和就高于民办高校的学费收入。另外,公办高校还有专项拨款,有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赞助,不公平竞争促使民办高校片面追求生源,走规模化低成本扩张之路,忽视教育的最终目标,偏离了办学方向,与政府引导不够,投入不足息息相关。
2.3 注重外延发展,忽视内涵建设
广东民办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广东已成为民办教育第一大省,规模占全国的1/7.5,但还不是民办教育强省,品牌建设、推广落后于江苏、浙江,归纠其因一方面是政府投入少、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但学校自身忽视内涵建设亦不可推卸。白云学院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校园占地面积1300多亩,其中750亩新校区正在建设中。2013年3月谢可滔董事长率队一行6人前往德国学习考察8天,重点考察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实践教学,参观德国最大的教育培训与专业考试机构F+U,没有拜访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鼻祖史太白大学。5月谢少华副董事长带队一行7人前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考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对应用型科技大学的研究成果、实验室规划建设经验进行了考查并邀请了多位专家来校讲学,但对高职院校办学现状、专业设置关注度不够。伴随《决定》的落实,民办高校的生源途径将发生变化,学校应提早部署,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研究方向模糊,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目标不一致等问题。
3 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3.1 体制创新,稳定教师队伍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民办高校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民办教育不强,我国难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之梦。浙江省政府在深化民办教育综合改革,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先行了一步。要求建立产权流转制度,对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教师、学生一视同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统筹公办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留出民办教育发展空间,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合理布局。民办与公办教师只有同等对待,统一管理,才能给予民办教师稳定的预期,民办教育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非营利性民办教育具有教育的公共属性,公共财政可考虑对办得好的民办学校择优扶持享受国家对学生的人均投入。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民办高校应需加强内涵建设办出特色,打出品牌、练好内功真正承担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的重任。
3.2 制度创新,实施特色办学
《决定》的一大亮点是集聚社会力量办学,民办教育应充分利用其执行力强,市场反应快的制度优势,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即可解决办学经费不足,又实现了向特色教育的转型。广东白云学院以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发展”为主旨,采用“3+1”的办学模式,三年理论学习,一年企业实践,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又培养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多年来一直保持高的就业率,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了保证最后一年落到实处学校制定“广东白云学院企业实践教学规程”要求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一定围绕企业经营中的某些问题进行选题,真题真做。实行企业实践教学四导师制度。专业导师、职业导师、思政指导、企业导师。构建以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为主体的,以学校、二级学院、系三级组织的质量监控管理系统。校长、书记亲自跑市场联系实习基地,督导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
3.3 做好转型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
《決定》提出:适度提高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为实现与高职的无缝对接,确保技能与专业素养培养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民办高校应将改革创新的重点转向专业的设置,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思考如何解决高职“断头路”的问题。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端技能人才上做前瞻性研究,专业设置更应体现地域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白云学院已正式启动专业硕士申报工作,但至今还没有教师成功申报过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级以上有影响力的奖项寥寥无几,学校专利成果转让有待实现零的突破,学校应从关注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建设,多关注教师的成长、知识结构的转型。可考虑利用民办高校制度优势引进专业领军型人才,通过项目实践激发教学活力,组建创新团队培养学生探究、建构、反思的思维品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重大变革的成功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民众参与。新常态下人们对成才路径的选择更趋理性,随着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打通,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职业教育高校生源质量稳步提高。随着职业教育对社会、广大青年的吸引力逐年增强,带来了职业教育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春天即将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