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晓蕊 杨文秀
[摘 要] 多年来,泸水养猪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论形式和规模都有较大发展,但养猪经济效益仍较低。涉及的因素较多,诸如:猪的品种退化严重,管理原始粗放,水牢式的猪比比皆是:清汤寡水的饲养方法使猪生猪大半生处于温饱线以下;生猪生产的发展主要靠自然增长等等,究其原因,技术问题是主要因素,其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饲养技术。本文通过对泸水县养猪户的调查研究,针对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生猪生产 技术问题 泸水县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236-01
养猪业在泸水县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泸水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下面通过对仔猪、生长肥育猪以及母猪的饲养技术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1 仔猪
通常将体重20千克左右以下或者60日龄以内的猪叫仔猪。目前在此阶段生产中,存在着科技成分低,仔猪效益差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意对该阶段猪只的生物学特性要有一定的认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饲养措施。
1.1 仔猪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该阶段猪的生理特点不同于其他阶段,从而决定了饲养上的独特性。主要问题是初生体重小,断奶个体体重小,成活率低。解决的技术措施是:
1.1.1提高初生重。初生重直接影响着仔猪生活力、成活率及后期生产性能。以初生重0.91-1.81千克阶段为例,每提高0.1千克初生重可降低死亡率16.55%。而生产实践证明,初生重和断奶重成正比,一般是1:10左右。初生重的提高主要是靠杂交改良,饲养措施起一定作用,主要是加强母猪孕期的饲养。
1.1.2降低死亡率。
1.1.2.1哺乳期充分补料是提高断奶重的重要措施之一,仔猪在断奶前必须采食一定数量的饲料才能使消化系统耐受日粮刺激,从而降低断奶后腹泻的发病率。其二,根据母猪泌乳规律,一般母猪从产前1-2天开始泌乳到产后30天左右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仔猪却随日龄的增长而增加营养需要量,这就必须补给仔猪足够的营养饲料,这样才能满足仔猪的生长需要。
1.1.2.2配制专门化饲料。在此生产上,一是要科学性,二是要可行性。随着饲料市场的逐步成熟、各种成品饲料和生产饲料所需的各种原料均可买到,为配制仔猪专门饲料提供条件。
1.2 仔猪饲养
1.2.1原料选择,既要考虑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又要考虑饲料的酸碱度,应尽可能选用偏酸性的饲料。在实践中一般通过加有机酸来达到目的。如乳酸、柠檬酸等,用量为1%-3%。
1.2.2加添加剂,目前人们已熟悉在饲料中加各式各样的添加剂,就仔猪而言,常用的应该加调味剂、防霉、抗氧化剂和促长剂。
1.2.3营养水平,热能不低于3.4兆卡/千克;粗蛋白要达到18%-20%;赖氨酸1%-1.4%,适量的粗纤维对仔猪肠道发育有效益,但不得超过5%。
对仔猪进行科学的饲养,要把握好这“四关”:初生关、下痢关、补饲关、断奶关,是提高全程养猪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
2 生长肥育猪
通常把断奶到屠宰阶段的猪称之为生长肥育猪。其沉积蛋白质的能力强,每天沉积率可达到210-240克,生长率则达到1.2-1.4%千克。生长潜力很大,将来的方向是实现“双百”目标,即100日龄体重达100千克。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研究。
2.1 充分合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
2.1.1能量饲料资源:泸水主要的能量饲料品种有玉米、稻谷、小麦、荞、薯类瓜果及其副产物。全县能量饲料资源明显不充足,所以要充分利用现有耕地资源增加复种指数,调整种植结构,逐步实现粮、经作物的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料作物的三元种植结构的转化,扩大能量较高的薯、芋类种植面积,增加能量饲料来源。
2.1.2蛋白质饲料资源:目前泸水蛋白质饲粮主要有大豆、豌豆、蚕豆、芸豆、菜籽饼、漆油枯等,由于价格关系,生产中以菜籽饼、漆油枯为主,次之是蚕豆、芸豆、豌豆和大豆用于饲料较少。以总体需要上来讲,资源是匮乏的。
2.2 添加氨基酸实现日粮低蛋白化
不论何阶段猪的饲料,只要添加少量第一限制氨基酸即可降低1-2个百分点蛋白质需要而不影响生长成绩。再添加第二、三限制性氨基酸可降低2-4个百分点。如设计50-100千克猪玉米-豆饼饲料添加氨基酸和色氨酸后,蛋白质需要可以从13%降到10%。目前饲料级赖、蛋、苏、色氨基酸均以上市,为这项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保护蛋白质资料开辟了新路子。
2.3 阶段饲养
根据猪体生长发育规律,给予相应营养需要,是缩短肥育时间提高出栏率的有效措施。有关资料认为每1-2周改变一次饲料最理想,但在生产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我国一些地方也实行分三阶段饲养,我们也无法做到。根据泸水生产水平,大体分为两个阶段饲养是可以做到的。也是现实的。第一阶段为2-4月龄或体重20-60千克阶段,也称育成期。一般猪只均在此阶段过两个关(断奶关、去势关),人为的给猪只带来一系列应激反应。为使其顺利渡关,必须加强饲养管理,日粮中粗蛋白含量不要低于16%,在加氨基酸后也不要低于12%(最下线),只有这样才能为第二阶段饲养提供良好的第一物质基础。第二阶段是4-8月龄或体重为60-100千克阶段。此阶段用农业上的说法是“中耕除草、施肥、管理待收割”的阶段,从饲养难易角度讲是较易养的阶段,但并非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此阶段中,一是日粮中热能不低于2.8兆卡/千克;二是粗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0%;三是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得超过10%;四是选择和使用好各类营养非营养性添加剂,以达到饲料中各种营养和微量元素的基本平衡。
2.4 适时屠宰
适时屠宰就应在猪的生长到达较慢和日增重陡降到来之前进行屠宰。这样有利于节省劳、物、财力,降低饲养成本,保障肉质,促进出栏、商品率的提高。根据不同猪品种、类型胴体肉脂比例,纯本地猪适屠宰体重为60-80千克,杂交猪为80-100千克,纯外猪种为100-125千克。
3 母猪
从养猪的全过程看,母猪的饲养属非生产性环节,但它是猪只来源的第一物质基础。
目前生产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每头母猪年产窝数低,平均1.5窝左右,产仔数少,窝均不到8头,且弱仔率高成活率低。要提高母猪生产力,必须抓以下三个环节。
3.1 提高年产窝数
3.1.1提早断奶:理论上断奶越早,母猪年产窝数越多。根据泸水实际,提早10天左右是可行的,对仔猪生长发育没有影响。这样每生产一窝仔猪间可增加一个发情周期,可以有效提高母猪年产窝数。
3.1.2提高产仔数:产仔数遗传力极低,品种选育进展甚微,每10年能增加0.5头左右。但杂效利用效果显著,县供精站开展以杜×本杂交组合为主的改良利用以来,初生母猪窝产8仔头,经产母猪窝产仔13头,窝产仔数提高30%-40%。营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母猪排卵数和胚胎成活率,因而影响产仔数和产活仔率,所以必须强调合理饲养母猪。
3.1.3提高仔猪初生重和生活力、降低死亡率。母猪是仔猪来源的第一物质基础。要提高仔猪初生重和生活力,降低死亡率仍源于合理饲养母猪,进行品种改良和抓好仔猪培育。原则上是按母猪各生产性非生产性阶段的营养需要合理饲养。方法上要实施阶段饲养法。第一阶段,从妊娠100天起到断奶配种后第21天止,主要饲喂哺乳料,可保障母猪哺乳期失重过大,缩短间隔期,增加排卵数,减少胚胎着床期的死亡数,达到多产仔产活仔促进养猪全程效益的提高;第二阶段为妊娠第22天到第99天,主要饲喂低蛋白妊娠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