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广洲 高彦华 王振喜
[摘 要]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需要搭建实践平台和建设实践基地。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目标、基地功能、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几方面介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设想。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0.242
1 基地建设的目标和设想
1.1 基地发展目标建设国家级学生培养应用基地,培养应用人才,提高学生教育质量,引领和推动石油石化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1.2 人才培养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为基础,着力提升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把握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着力提升学生的学风和学术道德水准,培养企业急需、社会欢迎、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基地的培养功能
2.1 开展因材施教,实施分类培养针对不同应用类型学生需求分别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创建不同的培养基地、选配不同的导师、确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不同的考试评价体系和学位论文评价体系。
2.2 追求知行统一,实施“三跨”培养旨在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探索建立学生可以跨时段、跨地域、跨专业领域修习专业课程、进行实习实践、完成学位论文的培养模式。
2.3 突出能力提升,实施立体培养主要依托校内导师,提高学生对专业前沿的把握能力;依托校外导师,提高学生对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依托基地资源,提高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依托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的应用能力;依托企业文化,提高学生对未来职场的适应能力。
2.4 强化素质提高,实施特色培养一是强化特色,突出基地企业文化育人功能。开展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线的学生思想教育,突出学生的学术道德与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学生严谨朴实的学术作风、不畏艰苦的科研作风、求新探异的应用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能力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等;二是提高服务,应用基地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在培养基地创建学生党支部,实现应用基地中有党的组织关怀和思想引领;在应用基地建立学生小组,实现学生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功能结合;创建基地学生网络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三是完善合作,注重学生人身安全保障和基地知识产权保护。
2.5 创建协同模式,实施联合培养一是实施双导师制度,开展双向培养。建立导师沟通平台,从学习、科研、思想、生活、就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和指导。二是实施产学研合作,开展联合培养。与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联合创建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多技术集成,集人才培养、生产研发、成果转化及人才引进功能于一体的应用基地。三是创建一体化模式,开展协同培养。突破校内外体制机制瓶颈,按照多元、开放、动态组织运行模式,与应用基地深度合作,开展协同办学,促进优质资源的充分共享,提高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形成自身特色①。
3 培养基地的运行机制
3.1 选拔机制重点做好基地学生选拔和校内外导师选拔。建立基地学生数据库,按照基地要求随时选拔学生;成立校内外人才考核与选聘专家组,根据培养基地的科研状况和研究方向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兼职导师;建立校内导师先行进入基地培训制度,从中优选形成基地导师团队。
3.2 考评机制包括导师考评、学生考评和基地水平评估。对导师的考评。制定校内外导师考核评价实施细则。通过学生评导、重大科研项目成果、学生培养数量与质量等指标对导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两类导师选聘、招生、项目资助、评优评职等工作的参考依据;对学生的考评。制定应用基地学生考核评价实施细则。以能力考核为重点,建立新的学生专业课考试评价制度;學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新的论文评价标准。根据学位论文选题的侧重类型,有所权重的完成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技术方法的掌握、生产技能的实际应用、独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对基地的考评。以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培养过程控制标准、学位论文的完成水平、学生就业情况等为主要内容,建立基地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考核,并与基地的发展相挂钩。建立基地培养学生的跟踪调查反馈机制,形成校内外基地工作比较研究和发展机制。
4 培养基地的保障机制
通过寻求政府支持、推进体制应用、深化制度建设、坚持投入分享对等原则等措施,保障基地的有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开创基地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希望政府通过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管理方式等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应用基地的建设。如对设立学生培养应用基地的企业适当减税免税或进行补贴,设立应用基地基金,在省级及其以上重点科研立项、成果评定等方面开展应用基地项目扶持,制定企业导师的津贴管理办法及人事管理制度,建立基地学生补贴办法,在招生计划中增加基地联合培养计划系列。
二是大力推进体制应用,追求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突破制约学生培养应用基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学校与学生培养应用基地单位间的体制壁垒,以创建协同模式为目标,通过系统改革,充分释放合作双方的人才、资本、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活力,实现资源的最佳整合与充分利用,积极营造有利于协同培养的环境氛围。
三是不断深化制度建设,确保基地管理运行规范科学。要建立健全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基地运行有章可循、高效有序。主要包括应用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选拔和导师遴选办法、基地学生日常安全管理办法、导师学生考核评价办法以及学位论文管理办法等。
四是坚持投入分享对等,实现基地建设三方互利共赢。基地建设双方要本着资源共享,学校、基地、学生三方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投入与分享对等。
5 培养基地的实施要点
双方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签订了合作协议之后就要努力按照协议要求推进各项工作,就要明确和细化各项工作的实施要点,主要是:
一是学校注重与外界的协调沟通,通过调研走访,加大力度与石油、石化企业、科研院所、石油高校、211院校等之间的合作交流,积极建立涵盖石油、石化、机械、电气、经管、人文、计算机等创新基地的建设,并努力建设成国家级重点创新实践基地。
二是积极整合、利用学校内部资源,调动二级院系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培养创新基地建设过程中的资源和人力优势作用,鼓励二级院系走出去引进来。
三是学校培养创新基地负责人要努力与合作培养的创新基地单位定期走访沟通,并建立定期交流反馈制度,鼓励创新基地与创新基地之间定期合作沟通,交流经验。
四是学校与创新基地单位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运行制度,建立健全一套规范、合理的保障机制,并签署合作培养协议,保证创新基地培养的正常运行,保证发挥创新基地的作用以及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五是学校要和创新基地单位按照合作培养协议要求联合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培养方案,积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
六是要建立一套科学运行的选拔体系。包括企业导师遴选办法、学校导师遴选办法以及创新基地学生选拔办法等。
七是要建立激励机制,明示奖惩制度,对于优秀的学生要进行表彰鼓励,对于优秀的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也要进行表彰鼓励。
八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
参考文献:
[1]李林法,张英香.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8).
[2]陈岳林.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5(29).
[3]李桂梅,李科生.立足双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