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然
【摘要】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与配网生产、管理相关的应用系统不断涌现,其业务数据呈增长的趋势。在满足多种业务的通信支撑,使得各项业务数据在安全性、保密性以及实时性的前提下,提升电网自动化、集抄以及负控业务要求。本文基于MPLS-TP的PTN技术的特性以及该通信系统的通道隔离度机制,最终以网络搭建试验为平台,验证了PTN网络在通道隔离度的具体性能,实现了不同通道之间的有效隔离,满足了当前多种数据业务的要求。
【关键词】 PTN 通信系统 通道 隔离度
PTN通信系统是新一代基于分组技术的、面向连接的多业务传送技术,该技术自身的先进性和多功能性,不仅可以提供配网通信业务的电信级可靠传输,而且该通信系统基于MPLS和PWE3技术,实现了不同通道之间的有效隔离,为进一步满足智能电网多业务要求提供了可靠、安全的综合传输平台,从而提升了通信系统运行效率,推动了现代化电网的进一步发展。
一、PTN通信系统分析
PTN通信系统具有多功能性:
(1)在OAM方面,PTN的OAN机制实现类似SDH丰富开销的能力,同时支持GM-PLS/ASON控制平面技术,能够将数据平面与控制平面分离出来;
(2)在生存性方面:MPLS-TP能够在缺乏con-trol- plane的情况下,通过OAM监视LSP和PW,对PW进行初始化。
(3)在同步方面:该通信系统在支持同步以太网和1588v2,以太网是用来提供频率同步,15882v能够同时提供频率和时钟的同步。现阶段,配网终端以主站的时间同步由通信包包所携带的时间戳具体实现,但不能实现准确的时间同步,因此,1588协议满足了其缺陷,实现了配电主站与配电终端之间的时间同步问题。
(4)在接口适应性方面,PTN通信设备支持多数据接口及时钟接口,同时支持主流通信协议,有助于不同种类设备之间信息的交互。
二、PTN通信系统的通道隔离机制
通信系统中的PTN,它属于一种宽带共享交换技术,不仅满足了电信级的通信服务,而且实现了网络中不同业务通道之间的隔离。笔者通过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归纳并总结到以下几种通道隔离方式:
2.1 LSP
LSP是在网络中通过标签交换所经过的一系列的核心节点,它为通信系统提供了传输的隧道,为了将包放到LSP隧道中传输,入口节点主要将标签入栈,LSP的中间节点通过栈顶的标签进一步转发,且标签的值指定了下一跳的处理;另外标签一般在交换过程中是不透明的,将标签的TTL超时来中断标签交换操作事件。PTN网络通过标签分发协议,实现了标签的建立和标签绑定的维护,并且以流控制实现了多个标签分发信息在一个数据包中承载,使得标签分发信息能够被可靠地传输,实现了网络中的FEC在交换节点中标签的统一性。然而在LSP的建立中,MPLS-TP能够以动态或者是静态的方式建立和维护LSP,在静态路由模式中,不需要任何动态路由,另外,LSP可以通过动态计算,以增强对LSP路由控制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因此,MPLS-TP以标签转发机制和静态路由的方式,能够控制业务的传输时延和抖动,而且能够建立和维护整套的流程,LSP机制能够将FEC之间的相互影响性降低到最低状态,以达到提升通道之间的隔离度的目标。
2.2 PWE3
PWE3技术时一种端到端的二层业务承载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各种业务的基本行为和特征进行仿真,为多种业务提供相应的伪线,来满足各种业务需求。PW的作用是连接两个边缘节点之间的距离,为实现不同业务通道隔离提供方案。PW的建立,实现了通信的两个端到端的PE针对仿真服务的信息进行交互和协商,包统一的封装PDU和处理帧序的机制,还能够根据相应的业务需求具体建立PW。
當PW建立完成之后,在PE收到该服务的包便将其封装为PW-PDU,以底层隧道的承载将数据流转发给对端的PE,从而对端的PE重新构建该包并将其转发至用户边缘节点。在数据传输和转发的过程中,两个PE节点之间可以建立多个PWs来满足不用用户的CE,并对其提供通道。因此,PW业务对核心网络具有不可见性,核心网络对CE也具有透明性的作用。
从CE角度分析,其在仿真服务的质量,由于仿真电路表现为所选服务的一个不共享的链路,总结到仿真服务应该满足以下需求:
(1)仿真服务能够定义业务类型、速度和MTUsize。
(2)不同仿真服务的PWs能够共享一个物力链路,且仿真电路必须是独占的,
(3)当CE与PE之间的物理链路发生损坏现象时,PWE3能够对其提供机制来通知CE的用户层,将每一个仿真电路都与对应的一个组标识相关联,在维护消息中,组标识能够用于指示该组中所有的仿真电路。
总之,PWE3能够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搭建一个特有的端到端的“通道”,以满足各种不同业务的需要,最终达到业务通道之间相互隔离的目标。
2.3业务模型和QoS
智能配网中,由于PTN的业务承载均是面向连接的机制,一般采用PWE3封装来承载仿真类的业务,针对不同业务类型,PTN网络在用户侧提供给不同的服务,在差异化服务质量中,进一步识别用户业务,并对其实施监控;一般在网络侧将业务的优先级映射到隧道的优先级;在转发节点处,依据隧道优先级进行调度;而在网络出口位置,则是通过弹出隧道层标签,还原数据业务本身携带的QoS信息,确保不同业务模型中之间的隔离,并且为不同业务提供了相对应的业务模型以及QoS机制,以满足业务之间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PTN通信系统的通道隔离度分析的试验研究
面向智能配网的PTN通信系统的隔离度分析,对其搭建了配网综合通信系统试验,将其分为骨干层、汇聚层以及接入层三部分,在骨干层中,主站洗头膏设在配调大楼,采用PTN设备作为核心节点;汇聚层中,采用PTN设备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网,实现PTN与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技术在业务隔离度之间的对比,一般将PTN网络分别设置在配调大楼、大楼和实验楼,以千兆光口互联。同样的方法,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网络中,也是在配调大楼,大楼和试验大楼分别设一台三层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以千兆光口实施互联;接入层:满足了小区、环网柜、变压器以及智能开关之间业务的接入。
具体分析小区接入的业务,由于接入点比较多并且集中,因此,所选取的接入技术采用宽带PLC技术,以较简单的方式进行布网。然而针对环网柜以及变压器或者是其他智能开关业务的接入,由于接入点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因此需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来具体完成,在智能配网中一般采用以工业太网交换机组成百兆环网,且节点之间用光钎互相连接,以提高网络数据传输之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组网的形式,实现了对智能配网的综合通信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并且为验证PTN通信系统隔离度提供了试验平台,得出了PTN技术在业务隔离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且PTN技术具有良好的业务隔离性能,适应未来配网通信平台的发展和探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面向智能配网的综合通信系统在通道隔离方面的需求,以试验平台,验证了PTN网络在通道隔离方面,能够满足各种不同业务之间的隔离,且通道之间的相关性越小,通道之间的隔离性能越好,最终提出了基于PTNQoS体系结构,为配网不同智能电网业务需求的通信网络QoS管理机制奠定了研究基础,进而促进我国智能配网中通信系统更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参 考 文 献
[1]杜洁,李洋,孙银博,胡劲松.面向智能配网的PTN通信系统的通道隔离度分析[J].云南电力技术研究,2012(09).
[2]方展航.全光通信网络中可编程光插分复用器POADM系统的研制[J].电子科技大学,2012(04).
[3]常俊,施继红,练柱先.基于PTN技术的配电通信网隔离度评估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08).
[4]杨永帅.多通道电磁兼容测试系统中的信号放大与数据采集电路研制[J].南京理工大学,2014(02).